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发布。今年中考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总体稳定,局部有微调,突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的考查。如语文学科依据《课程标准》增加对书法内容的考查,道德与法治学科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内容要求纳入考试范围等。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中考各科《考试说明》有哪些重要修订吧~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坚持正确育人导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原则
1、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做到科学、公平、准确、规范。
2、重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在考试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积累;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学科特点,重视学科素养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学科修订情况
语 文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19年《考试说明》”),确定了语文学科考试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为考试范围。修订后,调整了“考试内容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基础·运用”和“古诗文阅读”的内容;调整了“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优化了2019年中考语文学科的试卷结构;调整了“参考样题”,体现命题指导思想和改革方向;调整了“附录”内容,兼顾不同教材的变化。
1、调整“考试内容和要求”,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课程基本理念,在“基础·运用”中,增加了“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的表述,强化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 在“古诗文阅读”中,增加了“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古诗文学习中,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受到熏陶感染”的表述。
2、调整“试卷结构”中“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优化试卷结构。
对“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简答题等”的分值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在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保证试卷的区分效果。
3、调整部分“参考样题”,丰富样题类型。
依据修订指导思想,“参考样题”中增加了古代诗歌阅读样题,并以较好地体现了学科命题思想和改革方向的试题,对原有样题进行替换。样题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学科特点,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强调育人立意、能力立意、文化立意。
(1)关注学科育人,注重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语文学科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修订过程中,增加了古代诗歌考查的样题,体现对古诗文学习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的考查;将2018年中考语文卷写作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激发学生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2)关注学科特点,注重语言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修订过程中精选的样题,体现了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等不同领域的相互综合,体现了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不同能力的综合,突出对语言实践中运用语文能力的考查。例如,将2018年中考语文卷第3题、第23题、第24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3)关注阅读表现,注重语文基础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在调整样题过程中,关注学生日常积累和阅读表现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应知应会的、生活中用得上的和未来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例如,将2018年中考语文卷的第10题和第14题编入2019年的《考试说明》中,前者体现的是对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后者指向的是学生的阅读表现。
4、调整部分“附录”内容,适应新教材变化的需求。
兼顾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变化,替换了“附录1 现代文文章示例”“附录2 文言文阅读篇目”“附录3 古诗文背诵篇目”中部分篇目。
来源:北京中考在线
责任编辑:陈熙
- 145.15分
- 139.85分
- 132.06分
- 109.23分
- 99.75分
- 93.06分
- 89.66分
- 87.25分
- 84.74分
- 83.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