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就该读托尔斯泰

2019年02月13日11:08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近来越来越喜欢在夜里出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常常就只是无目的地闲游。

  我住的房子临着湖,本就比校园其他地方清静许多。而在夜晚出门散步,更是能得到一种近乎奢侈的安宁。

  大多数时候环着湖,一圈一圈地转。水上弥散着湿重的雾气,湖面暗沉沉的,幽深又寂静。如果来了兴致,也会溜达得远一点。房子后面有一片平整、空旷的大草地。坐在草地中央,可以看见小镇的公路延伸到地平线,木质的房子孤清地立在路灯下。倘若遇上雪夜,大地上会虚虚浮起一层银白的冷光,树枝上挂着水珠和冰棱子。隔着它们看路灯,会发现灯光忽然晕开了,涟漪似地一圈圈荡开去。某些瞬间我甚至会觉得我在看星轨。

  2。

  你想想那场景,万籁俱寂,四野无声。日光、车声、人潮,一切都消融在沉黑的夜色里,只留下大地最原始的轮廓、婆娑的树影、和天地间猎猎的风。你像一个婴儿似的被这样一种纯粹的黑色温柔地围裹着,好像藏匿在一个天鹅绒的大披风里。所有纷扰的思绪、无来由的伤感、还有那些惶然不安的细碎情绪,都在这黑色中化去了。

  你行止随心,意识漫漶地流动,好像一切边界都不复存在。在一瞬间你想起《死刑判决》,“她在我面前,带着一种特别的自由,好像人的一个念头那般自由”。而在另一个瞬间,你的思绪又在电光火石间跳到别处去了。

  你觉得内心安定极了,自在极了,也欢愉极了。你想着你正在你一生中的黄金时代,而在当下的一瞬间你仿佛拥有了整个夜晚。

  3。

  约略是上个月吧,夜游的时候碰见越越。

  闲谈中说起很怀念小时候那些大部头的、人名像火车一样长的俄罗斯文学名著,越越忽然说:“啊,我那儿正好有两本《安娜·卡列尼娜》,你要不要拿去看?”

  于是在缅因的十一月里,我拎着包跟着她走过半个校园去拿《安娜·卡列尼娜》。待道别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了。外面飘着细小的雪花,天地间浮游着清冷冷的水雾,我夹着两本深蓝色的软皮书,在人声尽消的夜色里慢慢往宿舍溜达。

  4。

  如今回想那场景都觉得挺有意思的。

  借书这事本来就带着点盈盈的古意,加之凌晨一点多钟,又带了点近乎荒唐的幽默,想一出是一出,一惊一乍的。我想到此处,不由得笑了一下。忽而又觉得心头漫上一种温厚的情绪。我想到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未来里,我会怎么去回忆我的校园生活。也不知道我缘何那么笃定,在那个当下,我就是觉得我会忘怀那一切关于分数的纠结,甚至那些爱情、友情里的起起落落,却清晰地记得一些看似无关紧要,却特别生动的瞬间。

  比如说,在深秋的凌晨一点半,我夹着两本《安娜·卡列尼娜》,穿过了大半个校园。

  5。

  捧着热咖啡,裹着羊毛斗篷,一页一页翻着《安娜·卡列尼娜》,就这样度过了那些岁末寂静的雪夜。

  重读此书,极受震动。大约小时候看那些鸿篇巨制的小说,总是关注情节多些,二十岁回看,才开始理解一点深微的含义。

  其实《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简单极了,一条线是安娜以毁灭为结局的婚外情,一条线是列文的精神成长史。我小时候读《安娜·卡列尼娜》,只尝到了苦痛和阴郁。从开头卧轨而亡的路人,到伏伦斯基对着自己开出的一枪,到尼古拉漫长到令生者不安的垂死,再到最后的时刻,安娜在一片颠倒狂迷中迎面走向飞驰而来的列车。属于死神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故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6。

  如今回头再看,却忽然觉出一种非常深刻的感动。

  我记得看以前的人写文革回忆录,说《安娜·卡列尼娜》是“写破鞋”的,是很坏很坏的书。如今的世事倒不见得有当年那样荒谬,不过网络上关于情爱婚恋的言论也的确时常令人心惊。恨不能把一切推到黑白分明的极端去,把深深浅浅的灰度值都消灭殆尽。

  就如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傲慢与偏见,每个个体也活在荀子所说的遮蔽之中,很容易就沉溺于自我的一方小天地了。

  可是托尔斯泰,他是神吧。否则怎么会能够理解那么多人,又对那么多人怀有如斯深厚的温情。他写安娜,写她在“卡列宁夫人”和“伏伦斯基的情人”这两个身份之间辗转挣扎,写她的不堪与脆弱,也写她历经岁月的明艳优雅和举手投足间的无限风情。他写伏伦斯基,写他的英武与浪荡,也写他的懦弱和困苦。他写卡列宁遵守一生的礼教传统,也写那之下的真实又激烈的愤怒和无力感。他写列文漫长的精神变革,他写吉蒂少女的天真与如履薄冰似的细碎的情绪。他写男人,也写女人,写贵族,也写平民,写道德和体面,也写惊世骇俗、离经叛道的故事。无论是写什么人,他的笔调似乎总是博大又温厚的,一切都被看见,被理解,被包容。

  或者说,是慈悲。

  7。

  想起Alex每每忽悠我看书和电影,话术是很不同的。时间长了,便能依着一些草灰蛇线的细节判断他究竟有多推崇那些作品。比方说,如果只是泛泛一提,则看与不看皆可。若是反复说起,甚至旁征博引地佐证其精彩绝伦,那就很有必要认真对待了。不过在这一切之上,还有一个说法,才真的称得上推崇备至:“人类就该读xxx”。

  “人类就该读莎士比亚。”

  “人类就该读《追忆似水年华》。”

  “人类就该读托尔斯泰。”

  他说得真对。人类就应该看托尔斯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伦斯基托尔斯泰人类卡列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