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赞成“封杀”大学师生恋吗?

2016年06月02日09:21   教育专栏  作者:麦可思研究  

  师生恋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师生恋源于学生对老师的幻想、崇拜和喜爱。因为老师自古以来即被定位成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上下有别的。近日,北京某高校严教授发文呼吁高校应明令禁止师生恋的观点,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及热议。为此,严教授本人5月3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禁止师生恋的观点是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应进行利益规避的前提下提出的,师生恋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大家对此可以有不同观点。

  师生恋是否该禁止?

  正方核心观点:即使师生是纯洁的感情关系,这种关系也会破坏公平竞争。

  山水幽燕:美国高校对此大多数有严格限制。不要说教授,记得连我们做助理(TA)的在公示办公时间与学生谈话都要开着门。这是现代管理经验,不要拿上个世纪的人文故事说事(比如鲁迅许广平故事)——那个时候还可以纳妾呢,能这样选择性说事吗?不能。

  _何沐霖_:早该如此了,先不说纯洁不纯洁的问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实验室有这种情况,同一课题组的其他学生势必不能得到应有的资源,导师与学生的讨论、修改论文、发表文章等等,肯定会有所偏倚的。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以权谋私”。

  紫禁之骋:禁止师生恋和抵制办公室恋情一样,不是纠结恋爱这事。而是,很多时候这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即便你公正,绝不徇私舞弊,但是无人为你证明。于人于己都不好,一方离开是避免争端最好的方式。

  ove北中-Chen小斌:谁不知道师生恋和桃色交易是两码事,用你们跳脚?但你告诉我制作规定和执行时怎么细分两者?要么一刀切,要么全放任,自己选。

  台湾人本教育基金会南部办公室主任张萍:老师和学生间存在着不对等权力关系,无法发展出正常、对等的两性感情,“师生恋”这个名词,基本上“不可能存在”。

  严教授:在校大学生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师生恋很难是纯粹的爱情。高校师生之间的角色并不平等,存在着管理、权力、利益等方面的关系,即使师生是纯洁的感情关系,这种关系也会破坏公平竞争,不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利益回避原则。禁止师生恋符合基本的职业道德原则。这意味着选择教师作为职业,就应当放弃某些方面的自由。

  反方核心观点:师德问题和恋爱是两码事,不应该干涉恋爱自由,也无法执行。

  @Candy苏小蝶:师德沦丧者在教师队伍中还是少数,不能以偏概全,我们应该看到更多的老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人生导师的角色。恋爱本是自由的,在最美的年华中碰到最爱的那个人,老师也好同学也罢,都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儿,不能因为是师生关系就剥夺人们爱的权利,师生间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例子并不在少数,爱情是美好的。

  墨法时代:呼吁高校不要搞形式主义。禁止已婚教师出轨是应该的,但是男未婚,女未嫁的没有必要。

  C-c皮皮皮卡丘:按这位教授的这种逻辑,任何公职人员都是不准结婚的。因为他手中的权力,他一恋爱结婚就会把资源向他女友倾斜。社会新闻的那些师生桃色新闻更多是一种情色交易,而不是师生恋。师生恋、办公室恋情等等,不过都是正常的恋爱形式,有什么理由禁止。

  西北大学[微博]电影教授劳拉·基普尼斯:禁绝师生恋爱关系是家长[微博]式的做法,它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幼儿化。

  《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刘志权:婚姻和恋爱的要义之一,是共同追求的强烈吸引,因此而产生的彼此爱慕。从这个角度,师生恋尽管稀少,并非没有存在的基础。法律的要义,是疑罪从无。宁可放走一千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明令禁止”,则似乎与此精神背道而驰。在美国的大学,的确有禁止师生恋的普遍规定。事实上,西方的操作也远比理论复杂。我曾经在美国杜克大学访学,为写这篇文章,也专门向杜克大学的资深教授求证。他一方面承认相关条款的存在,另一方面却也指出,“这类关系难以确定是否涉及权力利益关系,一般是不告不理。即学生上诉,校方受理的方式,与性侵性骚扰性歧视案件的申诉处理方式相同”。

  因此,与其跳出中国语境,激进地明令禁止,还不如切实地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权利意识,如何把处理性骚扰,以及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只限于性骚扰),先落到实处。

  “模糊地带”有待明确  

  1984年,哈佛大学第一个颁布了禁令,禁止教授(包括教授的学生助理)和其直接授课或指导的学生之间有浪漫关系。

  201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第七条明确规定:“严禁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以及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学里单身教师包括年轻和不年轻的教师也不少,在国家没有禁止大学里出现师生恋的情况下,他们彼此在恋爱期间发生性关系,即很难认定为“不正当性关系”(是否为恋爱也难以查证)。这一模糊地带的存在,将使《意见》的落实大打折扣。

  此外,中国有一些大学已经明令禁止师生恋。2007年,武汉科技大学[微博]城市学院要求辅导员签《学生管理教育承诺书》,“不以任何理由与学生谈恋爱或超出正常的师生关系”。2011年,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明确禁止师生恋,违反者会面临严厉处罚。该校教职工行为规范第一条明确规定:“不得与学生谈恋爱,不得让异性学生单独进入自己的宿舍,不得进行性骚扰。”违反此禁令者会在学期工作考核中面临“一票否决”的处罚,这会直接影响到其职务晋升和职称评聘。此外,昆明医学院2005年和武汉某高校2006年分别解聘了一名师生恋任课教师。

  对师生恋作出强制限制究竟是对学生的保护,还是剥夺了他们自主选择的能力?学生、教师、校方或许都有自己的考量。

  链接

  中外历史上都有师生恋的佳话。有名的,比如鲁迅与许广平,沈从文之与张兆和。而在西方,则有海德格尔与阿伦特。

  鲁迅和许广平

  许广平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读到二年级时,因为学校请北大教师兼课才得以目睹鲁迅的风采,鲁迅那时给她们讲授《中国小说史略》。一年后,许广平终于主动给先生写了信,当然是模模糊糊试探试探。先生是语言大师,又怎能不从字里行间读出爱意?鲁迅当晚就回信称之“广平兄”,一下便让26岁的许广平失眠了。从后来出版的《两地书》中可以看到,这两个可爱的师生起初简直就像是玩文字游戏,互相捉迷藏,最后才捅破那层纸,鲁迅先生便娶了小自己18岁的许广平为妻。

  沈从文和张兆和

  沈从文与其他师生夫妻有些不同,他完全是靠死缠软磨得到学生张兆和的,疯狂地写起了情书,并以死相胁。最后还是胡适出面,张兆和才勉强答应。1933年,31岁的沈从文娶了小自己8岁的张兆和为妻,相伴终生。

  海德格尔与阿伦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德国著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与她的老师马丁·海德格尔的恋情开始为中国人所关注。从现有的资料看,这两位持不同观念的思想者之间保持终生的独特爱情,牵涉到哲学、政治、种族等诸多方面。成熟的思想家海德格尔对少女阿伦特的爱是极度自私的,并且有“始乱终弃”的行迹,但阿伦特始终爱着她的老师和第一位情人,即使她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并且有了心心相印宽容大度的丈夫之后,她仍然主动上门再续友情,并且不顾思想观念上的根本性差异而为他辩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师生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