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私校小学教育看重的到底是什么?

2016年09月22日10:28   教育专栏  作者:周成刚在路上  

  编者的话:中国的父母向来重视孩子的教育,即使到了海外也毫不松懈。本文作者旅居伦敦十多年,为了孩子上学也买过学区房,也在公校和私校间纠结选择,真可谓用心良苦。英国的私校小学教育看重的是学习的高级阶段,即分析、评估和创造,教育者视孩子为个体,目标是为了培养更好的人。

  中国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举世闻名,在国内打拼的父母自不用说,即便是海外华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是其他族裔能比拟的。

  旅居伦敦十多年。两年前,为了儿子能上更好的小学,我们决定搬家,在伦敦东南部买了“校区房”,只因这旁边有一所质量好的小学。

  小学是公校,适合我等工薪阶层的华人家庭。除了华人,住宅区附近也有不少印度家庭。在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上,也许只有他们能跟华人家庭一比高下。

  小学口碑好,自然吸引了不少家长[微博]。英国小学公校,每班人数最多30人。我们在儿子要上一年级时搬到这里,虽然符合就近入读的条件,但班级人数已封顶,我们只好排队等候。

  如何等候、以及如何儿子运气不错地按时入学了,在这儿不必细说。想说的是儿子读完二年级之后的事。

  但求更好

  按理说,一个不错的英国公校小学,不用交学费、一周一次作业、儿子每天高兴得乐呵呵的,应该心满意足。

  怎奈咱们是华人家庭。妻子看见儿子所有学科都是优秀,旁边还打上一括弧(GD),意思是建议“Go Deep”(往深里钻),妻子突然觉得儿子在这公校“吃不饱”啊,得另寻高就。

  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考了离家近的当地最好的私校。报考前我心里就打鼓——不是担心儿子考不上,是在纠结“摆着质量不错且免费的公校不上,硬要考私校,而且还是小学,值得吗?”

  儿子一考中的,被录取了。对华人家长来说,哪有孩子有能力,家长拖后腿的?即便学费不菲,也咬牙上吧。

英国私校(陈庄/提供)英国私校(陈庄/提供)

  怎么学?

  本文不是讨论小学是否该上私校,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此,仅讨论我的一些心得。

  开学第一天的家长会,我们一帮家长就被儿子的班主任领到教室,教室不大,大约五个大桌子,毕竟全班才18个人,一个桌子围坐几个学生也够了。

  老师给我们这帮家长“上课”,滔滔不绝,一个小时,口才着实不错。我没怎么做笔记,相信如果是好的内容,我自然记得住。

  老师画了一张表,将学习的不同阶段从低往高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估和创造(remembrance, understanding, application, analysis,  evaluation  and creativity),她把头三个阶段(记忆、理解和运用)画在一个圈里,表示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很多学校的教育就在这三个阶段停止了,余下的就是不断重复。

  而他们学校更看重的是后三个阶段,即分析、评估和创造,用老师的话来说,是“高级阶段的学习”。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教育,当初老师一再强调要理解后运用,当时觉得能做到这点,就很“牛”了。毕竟,如果能“用”了,不就说明把知识掌握了吗?

  多年海外生活,也在思考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脱节和差异,也在不断面对“你们中国人考试读书那么厉害,怎么没啥诺贝尔奖得主”的问题。

  的确,掌握知识并非意味着能用知识去创造,创造或许是最高层级的学习,但也是基于独立思考的分析和掌握体系后能进行判断,而这是学习的前三个阶段所没有涉及的。

  中国的题海战术,并非不好,但是仅停留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做十题、二十题就掌握了,但如果做上一百题,其提升的效果并非那么明显。更重要的是,这种战术挤压了后半程高级学习阶段的空间。

  好为人师

  孩子都是好为人师的,儿子每每学到新的技能后,就迫不及待地要在我面前展示。有人认为这是不踏实的炫耀,但倘若加以疏导利用,则对孩子学习成长大有裨益。

  也是在那次家长会上,老师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解释它,你就还没有很好地理解它。)

  于是,老师的建议是让家长在孩子面前装着不懂,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然后要孩子来教你。如果孩子能说明白清楚,就说明他掌握了知识。

  私校校长是个和蔼健谈的人,他说这里的培养把孩子当作“个体”来看待。我以为是官话,直到有一天跟他谈儿子需要坐校车回家的安排时,老校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把儿子上的课外活动课一一告诉我,这让我刮目相看,因为连我自己都没弄清楚儿子哪天报了哪些课外活动,当他问我“是这样吗”,我尴尬地说“我回头再问问孩子他妈”。

  当然,并非是说私校就好,就会一帆风顺。开学头一周,校车的接送出了些问题,弄得儿子精神压力大,老担心放学不知上哪趟车,也不知道车到底去不去离家近的那一站,还担心万一司机不知道停哪站咋办?这对七岁多的孩子来说,是天大的事。我也纳闷:“不是说了把孩子当个体对待吗?”

  不管怎样,儿子一同班同学的老爸几十年前也是这所学校毕业的,他跟我说:“放心吧,儿子到十岁的时候就会成为一个知书达理、有责任感的小男子汉了。”

  我听了,释然。无论公校私校,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加重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考试 教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