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大课如何教出小班效果?

2016年12月15日11:00   教育专栏  作者:麦可思研究  

  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的大学课堂将学生的个体化特征淹没,学生自我意识的丧失也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失掉了主动性,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要怎样让大课重焕生机,使学生积极起来?这一直是困扰大班教学老师的难题。”

  大课教学——中国高校的现实选择

  “我的课没太多要求,因为人数太多,大家在下课走的时候交一张写着自己学号、姓名的条子,就算签到了。”在天津某大学军事理论课上,艾教授如此对9月刚入学的新生说道。军事理论课是该校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生大一时期的必修课程之一。因为选修本课程的人数众多,所以授课地点安排在本校的大礼堂进行,而通过纸条的形式签到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同时修读本课程的学生逾千名。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06年至2015年十年间,中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增长了886.46万,增长幅度达50.98%。随着中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许多大学大[微博]型公选课特别是通识教育课程都选择了大课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讲台前借用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对着台下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的学生进行讲授,这是最典型的讲座式授课形式。不过,在大多数传统的讲座式授课中,尽管教师侃侃而谈,台下的学生或玩手机,或神游太虚,或梦会周公,专心听课者甚少,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对于此番现象,授课教师也纷纷表示“实属无奈”“力不从心”。因为与招生人数迅猛增长相对应的却是教育教学资源增长的明显滞后,优秀教师资源短缺让众多高校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授课压力。大班教学因此也不得不成为许多高校的现实选择。而对于师生来说,大班教学不仅面临着管理困难的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也常遭人诟病。

  2014年,张维迎教授在重返国家发展研究院后,开始为北京大学[微博]本科生教授经济学原理这门通识课程。作为全校通选课程,这门课程的选课学生多达300人,且学科背景各异,张教授很快发现如果完全按照老师讲、同学记的传统模式来教这门课,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在讲授的同时,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是保证课程质量的一个必然选择。但是如何让300人的班级教学交流过程更为便捷?他最初的办法是“大班教学,小班讨论”,即在大班讲授的同时,采取小班的形式进行讨论。即便如此,动辄需要数十个班级及助教的需求让这样的想法变得不切实际。最后,他通过将传统的讨论搬到线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除此之外,大课教学真的没有别的改进办法了吗?

  如大家所了解的,当前高校许多大班教学人数已远远超过了教师所能接受的正常范围,讲座式的授课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关注,教学质量和课堂纪律的维持必定会顾此失彼,而多数教师为了能维持正常教学也会对学生的各种行为“放任自流”,营造了去个体化滋生的环境。而对于学生来说,淹没在人群中的个性化特征被磨灭,学生个体身份模糊,丧失了自我意识的他们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并且,美国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研究显示,当成人学习者新接触某个事物时,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听演讲的时间不超过15~20分钟。除了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教师教学中心还列举了几项大课教学可能面临的问题,例如纸质作业管理困难、课堂纪律难以维护、群体中学生存在的匿名感及课堂活动易缺乏灵活性等。学生背景千差万别,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大课教学统一的教授方式可能并不适合全部学生。与此同时,大课教学中的学生同样也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对于新生而言,他们面临的问题可能包括:

  ●不知道什么信息是相关的或者重要的。

  ●对于提问或者其他会显示知识缺乏的形式犹豫不决。

  ●对于在其他同伴面前展现聪明才智犹豫不决。

  ●缺乏时间管理、研究及其他取得大学成就必要技能的经验。

  就中国当下的情况来看,大课教学貌似是避无可避的选择。既然如此,我们要如何应对大课教学中面临的上述问题?大课教学并没有通用办法。课程不同,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教学方式、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目的进行授课,不过一些大课教学策略或许值得借鉴。教职员工要如何清醒应对这些强大的挑战?下面是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教师教学中心总结的一些教职员工在面对此类挑战时采用的策略和技巧。

  为大课教学支招

  1.大课教学中如何提升出勤率?

  大课因为班级人数众多,点名和签到成本巨大,因此出勤率备受考验。教师要如何提高出勤率?针对这个问题,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教师教学中心制作的大课教学手册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让课堂信息丰富多样、有趣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丰富信息呈现的多样性,例如通过动画片、幻灯片、视频短片、音乐等进行讲授,增加娱乐元素。

  ●将课程纲要而不是课程所授材料放到课程网页上,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课程内容并能使用这些提纲引导记笔记,而并非替代出勤。

  ●使用大量学生不能从课外的其他渠道获得的补充资料或案例。

  ●将出勤率计入最终成绩,并制定分数会受缺勤情况影响的制度。

  ●给学生留一个下堂课会讨论的主题或者待解决的问题。

  ●组织学生定期测验并将分数计入最终成绩,测试内容覆盖课程教材,通过测试的形式实现点名。

  ●每周安排20~30分钟让学生做当堂作业,使学生有机会学以致用。

  ●让学生提交家庭作业,给予提交作业的学生学分。当然也没必要为了促进出勤率每节课都如此要求,教师可以通过每次收集不同学生团体的作业来减少任务量。

  ●使学生相信学业的成功取决于出勤率。(通过之前课程收集来的数据证实了这个结论,并将该数据展示给学生。)

  2.大课如何轻松点名?

  曾有媒体报道,重庆大学[微博]数学与统计学院讲师王克金采用的是PPT(幻灯片)点名的形式:每页幻灯片都有一名学生的姓名,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要举手,同时答“到”。146名学生点完约需要8分钟时间。点名签到是大课组织和管理的重要环节,所以如何完成点名也让众多大班教师困扰不已。对于点名,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教师教学中心总结了众多教师的经验,分享了以下举措:

  ●门口签到。

  ●学生按照指定编号的座位就座,然后在传递中的座位表上一一签字,或者由助教在座位表上标明缺勤情况。

  ●一些教师选择在课程最后点名而不是在课程开始之前,以此防止一些学生替他人签到或者被点名后离开。

  ●不定期点名十分有效,特别是在建立了明确的严重缺勤会影响分数的制度之后。

  ●分发答题卡让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既给教师提供了对他们学习状况的很好判断,同时也完成了点名;或者在讲座结束时给出一个模拟考试问题,这既能点名又可以测试学生应用主要概念的能力。

  ●定期收集纸质练习题,同时可以基于这些练习题展开讨论。

  3.如何减少课堂中学生的匿名感?

  因为大班教学的学生人数众多,学生个体身份模糊,教师很难对本班的每名同学加以区分,对号入座,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产生一种“透明”感,即我们在这里要说的匿名感。为了减轻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匿名感,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建议教师:

  ★知道哪怕一些学生的名字:

  ▪创建座位表以实现快速点名并识别学生。

  ▪亲自返还问卷或作业以识别更多学生,同时鼓励那些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

  ▪让学生佩戴名牌以使老师能够叫出他们的名字。

  ★通过以下方式让学生了解你,创建一个更私人化的环境:

  ▪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

  ▪告诉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你如何使用课程相关材料。

  ★尝试找到能以个人角度接近学生的方式:

  ▪提前数分钟到教室并与已经到的学生进行交谈。

  ▪当学生走进教室,向他们问好。

  ▪课后停留几分钟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给学生提供自己的邮箱地址并鼓励他们通过这种形式提问或者提出建议。

  ▪告诉学生们你欢迎他们课下与你喝咖啡,你不会应付不来。

  ▪考虑从课堂的不同角度进行讲授或者引导讨论,以使学生有参与其中的感觉,而并非是简单的观察者。站在讲桌背后强调的是师生的距离感,走到过道或者在教室中走动让课堂看起来更小,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参与度。

  ★提供更多方便了解学生理解情况的反馈渠道:

  ▪不定期要求学生写下当天课程最疑惑的问题,然后在下堂课利用一些时间来阐明这些问题。

  ▪创建基于校园网络的班级群组,促进课外讨论。

  ▪在课程开始时给部分学生分发观察表,让他们课下反馈他们观察到的哪些行为奏效,哪些行为无效。这个对教师想要在学期末学生评价之前获得学生反馈很有帮助。

  4.如何更好地管理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提升师生和生生互动频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如何更好地管理课堂氛围?该校大课教学手册提出了如下建议:★开始上的第一堂课:

  ▪早点到教室,这样有足够的时间将教室布置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将课程名称、建筑及房间号、上课时间及自己的名字、办公室地址、办公时间及电话号码写到黑板上。确保这些信息同时也写到第一天提供的课程纲要上。

  ▪准时开课并介绍自己,告诉学生关于你的趣事。例如你的研究兴趣,是什么让你开始对本学科产生兴趣。

  ▪让学生了解你的教学风格和你喜欢的相处方式。例如,让他们知道如何联系你,你是否介意因为问题被打扰,以及你喜欢的讨论方式。

  ▪让学生彼此认识,以使他们在课上感觉舒服。这样他们将更可能自在地讨论,承认困惑并寻求帮助。

  ▪让学生写下姓名、地址、电话等关于他们的对你有用的信息做成的索引卡(例如视力或者听力问题,学习障碍,对交互式学习的偏好)。

  ▪对课程进行描述。你可能想要详尽地对课程进行说明,包括本课程要如何满足大学和部门需求,课程的目标学生群体是什么。

  ▪课程内容大纲简介。

  ▪简要介绍阅读任务、其他作业及测试的日程表。

  ▪对自己和学生的职责进行讲解,包括出勤、补交作业、课堂行为、小组作业政策等。

  ▪简单地介绍课程的评分系统,当然也包括作业和项目的评估方式。

  ▪让第一堂课的体验奠定本学期的基调,让学生期待下一堂课。

  ★创建亲密的氛围:

  ▪以谈话的形式进行讲授,而不是讲演,将其想象成与某人在某个时间谈论这个学科。

  ▪时常提醒学生你的办公时间,并强调你在办公时间可以与学生交谈。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

  ▪尽可能地使课程内容个性化,例如举一些个人的经历案例。

  ★给学生反馈,特别是在纠正一个错误答案或者陈述时。可以询问学生“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答案或结论的?”

  ★让学生舒服地提问题。欢迎学生真诚地提问题,确保自己正确地了解了这些学生,完整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并询问他们你的答案是否让他们满意。

  ★确定问题提得好。提出专业的能够引导批判性思维甚至会引起争议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有明显的正确答案,没人愿意回答。将全班学生分成2~5个人一组,并给他们小组一个要回答问题的列表。

  ★诚实地面对作为老师的你经验不足的地方。

  ★记住,即使很安静的人也可以成为优秀的教师。当规划或者练习演讲或者其他教学活动时,不要太过关注自己的紧张不安,而需要关注做什么来帮助学生学习。也没必要哗众取宠或者为了成为好教师而变得外向,你只需要专注于教学、展现出热情和渊博的知识即可。

  ★在规划和实施课程计划时充分考虑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差别。进入大学的学生并不具备所有在大学获得成功的技能,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批判性思维可能很弱。另外学生也可能还没培养出良好的记笔记技巧。第一次离家进入大学的新生还可能缺乏时间管理能力,无法较好地安排事件的优先性。

  ★立刻处理课堂氛围的破坏者。课下找他们告诉他们你被打扰了,他身边的同学也是如此。不过最初的告诫不要以一种对抗的形式。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以告诉他们你可能会让校园安保人员把他们请出教室。

  5.如何提高演讲水平?

  影响高校大课教学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教师的演讲水平。演讲水平或者说是授课水平并不能靠策略来实现巨大提升,但是却可以通过一些细节的完善来逐渐改进。该校建议教师花一点时间去回忆自己认为糟糕的课堂具备的特点,这些特点可能包括:

  ●以单调的声音进行讲授。

  ●只是直接阅读指定的课本或者材料中的内容。

  ●50分钟不停歇地演讲。

  ●与受众少有或者没有眼神交流。

  ●展现过时或者错误的信息。

  ●演讲杂乱,令人困惑。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教师教学中心建议教师:

  ●在课程开始之前,将关键词/概念/名字/时间(课程相应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或者提前准备的幻灯片上,以此促进记笔记。

  ●对于来自课本或者其他出处的不能被学生了解的复杂主题、话题,提前配发提纲然后在演讲过程中用PPT进行讲解。

  ●提供图表讲义,因为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很难抄写。

  ●如果你有课程网页,将演讲的提纲发布在网上,然后让学生将其打印出来并带到课堂来。记住留一些空白处让学生在你演讲过程中补充你提到的其他材料。

  ●不时地通过提问的形式或者在演讲最后提出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记住演讲材料。

  ●在演讲的过程中尝试提供线索或者提示,学生可以以此记住重点。

  ●在解释概念或者原理时借助例子或者图像。

  ●充满热情和表现力地进行授课,避免无休止的演讲——把演讲分成几段。

  ●丰富的教具帮助很大,尝试将电影、电脑绘图、演讲嘉宾融入到授课过程中。

  ●鼓励学生在演讲过程中积极参与。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告诉他们,因为如果你忽视对学生的回应可能会熄灭他们的反馈热情。

  ●在课程最后,总结一下课程要点,同时也可以告知学生下次的讲授内容是什么。

  以上,即为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教师教学中心提出的部分针对大课教学的建议。这个命名为《大课教学生存手册》的文件详尽地列出了大课教学可能遭遇的典型问题,并综合众多高校教师经验提出了可行建议。当然,这些策略并不适用于所有课堂,同时也存在时间局限性。例如,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类“点名神器”横空出世,点名已经不再局限于门口签到这样的传统形式;又如,课堂互动工具clicker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点名问题,大班教学师生互动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来自学生的即时反馈不仅让教师可以马上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改进也有迹可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大课 干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