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安慰反而让对方更难受?

2017年03月16日10:17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在深切的痛苦中或巨大的压力下,人们的注意力会变得狭窄,这时对方需要别人给予的最好关怀是耐心和陪伴,尊重对方的节奏也是彼此关心的表现。

  相信你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朋友因为某件事,情绪非常糟糕,你想说一些安慰的话语却不知道如何张口。一句话不慎,不仅里外不讨好,还会弄巧成拙,伤及无辜。

  所幸只要用心,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上两招,下面就是我们在安慰他人时容易走进的几大误区。

  01

  误区一:“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

  “我理解”大概是“理解万岁”那个年代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意图很好,这种表达却可能激怒对方,甚至得到回敬:“不,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的痛苦!”

  “我理解你的感受”,会让倾诉者觉得自己的感受不再是独一无二的,或者你不会进一步认真探求和审慎对待,对方自然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更没有了说下去的兴趣和动力。

  这时候建议你使用情感反射性问句,说出你从对方话语里感受到的情绪,并向对方确认。

  比如:

  听起来你对Ta很愤怒是吗?

  好像那一次经历让你感到自己很糟糕,是不是?

  这样的问句不仅表达出了倾诉者提到的重点,还表示了你对对方进一步的好奇和关心,更避免了先入为主带来的误解。

  02

  误区二:“这没什么大不了,不会有事儿的,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

  试想,如果是你遭遇了不幸,别人如此劝慰你,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对方站着说话不腰疼呢?这一句“这没什么大不了”,不仅让对方感觉自己正在经历的苦难纯属无病呻吟,也会让Ta怀疑自己是否太过敏感和没出息。

  时间会淡化一切,虽然是客观事实,但是用在安抚人心的时候,却显得不那么贴近人性。

  帮助对方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感受本身,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痛苦。

  比如:

  遇到了这样倒霉的事情,你的愤怒和失望都是正常反应。

  别再压抑自己了,哭泣、怨恨、想报复都可以,你要说出来。

  记住,接纳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并不等于认同他们的观点和行为,但是疏导、疏导,一定要先疏再导。当对方发现你比他自己还能接纳自己,又有什么比这更深刻的关心呢?

  03

  误区三:“想开点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想开点儿”这句中国人最常用来劝慰别人的开场白,却最是招人讨厌。而之后关于“你还是如何如何幸运”的补充,更是属于严重找抽。因为这基本上没有把对方的苦难当回事儿。

  所以挖掘对方生命中的留恋与在意,远比动辄数小时以“想开点儿”为主题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得多。所以这时你不妨对Ta说:

  看见你这么痛苦却还在坚持,你是怎么做到的?

  04

  误区四:“我认为你应该如何如何”

  我们对别人的关心,经常演变为对别人人生的指手画脚,好像越是亲近,这个趋势就越明显,无论是父母与孩子,还是朋友和爱人。因为好像不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对方,我们似乎就是对别人不够好。

  亲爱的你,没有人喜欢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所以当太多的“你应该”出现在关心的话语中,可能会被理解为控制而遭到抗拒。

  所以这时候你需要向Ta提问,比如:

  关于分手这件事情,你现在是什么想法?

  你觉得除了辞职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05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专家,没有人比他们本人更了解自己的生活,你的好奇和倾听就是帮助Ta做最好的梳理。

  不过如果你还是对关心别人摸不着头脑,也不用担心,还有最后的一招,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一招:

  请你告诉我,我该做些什么会让你感觉好些?

  关心别人的唯一原则,就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别人的需要,否则就是一厢情愿地自说自话。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难受误区生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