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解职位描述中“自我激励”的潜台词吗?

2017年05月16日10:42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招聘的职位描述(job description)中,总有一项叫“自我激励”。估计不会有太多人在意这一条,但其中的潜台词含义丰富,老板最清楚。无视外部激励机制的老板,尸位素餐,根本不配做领导!而自我激励永远是独立人格的保障,比求职重要一万倍!

  大学毕业、工作、留学、再工作,二十年里我换了四次工作,国内和英国的职场都经历了,体制内、体制外都尝试了,并不顺利,经常不顺心。

  为此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后来发现,纠结在激励机制上。

  不管是国企、私企、还是外企,在工作职位描述(job description)中,总有一项叫self-motivation,自我激励。估计不会有太多人在意这一条,但其中的潜台词含义丰富,老板最清楚。

  我揣摩了这么多年,自己的解读是,别指望公司、单位给你激励,如果有,算你运气,没有的话,你不也得照样干吗?自己激励自己吧!

  这也算是游走体制内外多年后的感悟吧。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书中曾说,人的焦虑源于关系的远近,但“近亦焦,远亦焦”,只能若即若离才好。

  英资机构(英国大学)是典型的关系太远,没有“爱”;而体制内的大国企,又是关系太近,没有“自由”。

  “天下乌鸦一般黑”,我苦苦寻找的激励机制似乎并不存在,其实也与工作性质有关,毕竟英国大学更像国内的事业单位,只不过英国人性情冷淡,才少了很多国企内部叽叽歪歪的事,最多也就是个改良版的体制内。

  走也走不了,留也留不住,在这里就是“等待”:等到不耐烦了,走人;等到没心气儿了,混着。

  而耳濡目染地涉猎了外企、私企后,又感受到过度激励的体制外,寒光闪闪的杀气!这是大尺度激励与大尺度剥削同在的现实。

  盘点一下北京那些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高档写字楼里,有多少不是“富士康”、胜似“富士康”的外企和私企呢?!

  没有激励机制死水一潭,有了激励机制累个半死。

  体制内外的得与失,其实没有想象的那样泾渭分明。以前总爱把“体制问题”作为自己失败的理由,而且总以适应“体制”为耻。这些论调当然有活生生的前车之鉴,但也很难说放之四海而皆准。

  完全出乎意料的是,无论体制内外,都笼罩着“站队政治”的阴影。领导,特别是直属领导(line manager),几乎是成败的第一诱因!

  由此,当国际化和本土化在职场找到交集的时候,我不敢说中国人坏,也不敢说英国人好,我却能说,他们其实都是一个德行!

  除了企业、单位的性质外,与外部激励机制有关的,还有“牌子”问题。

  直到留学英国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习惯于用外部认同的品牌包装自己,名牌大学、大牌公司、国际化的工作……

  不过,渐渐地,我发现这些社会认同虽然有用,但也是“双刃剑”。职场中,“大牌”的外部环境其实更多是一种威压感,面对“神”一样的雇主,只能顶礼膜拜、俯首称臣,没有话语权。

  这种相当凑合的工作,只能维系生存,却没有活得更好的空间。

  鬓角的几根白发提醒自己,生理时间仍主宰着生命,岁月的痕迹是抹不掉的。花费了这么多年寻找适合自己的体制,我终于发现,我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徒劳的。

  寻求外部的激励,还是因为对“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内生性动力表示怀疑。

  闲来翻阅《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集》时,我被诸葛亮的求职标准所震撼。在诸葛亮的《阴符经序》中,他做了深刻的诠释。

  太公九十非不遇,盖审其主焉。

  夫臣尽其心,而主反怖有之,不亦难乎?

  呜乎!无贤君,则义士自死而不仕,莫若散志岩石,以养其命,待生于泰阶。

  世人以夫子为不遇,以秦仪为得时。不然,志在立宇宙,安能驰心下走哉?

  吕尚闲居十年后,遇到了知己周文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激励着诸葛亮做出谨慎而正确的选择。毕竟相比于雇主一方,求职者的风险更大,比如“主反怖有之”的现实,必须比雇主多个心眼儿才好。

  “志在立宇宙,安能驰心下走哉”,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即使一辈子不入仕,也不能丢掉高贵与尊严!

  诸葛亮与当今我们中的大多数是一样的,自己做不了老板,但他与众不同的是,他的高傲要求自己与君主(雇主)之间取得相对的平等关系。《诸葛亮集·便宜十六策·君臣第二》中有这样的阐述:

  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故君惟其政,臣惟其事,是以明君之政修,则忠臣之事举。学者思明师,仕者思明君。

  而且特别强调“明君”(好的老板)是自己入仕(入职)的先决条件,还突显了上下级之间处事的逻辑关系,也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把君主置于被监督、批判的位置上。

  诸葛亮的职场生涯很幸运,遇到了明主;我的职业经历磕磕绊绊,总盼着好老板。

  当然,像诸葛亮这样“帝王师”级别的“职业经理人”,少有人望其项背。不过,他的求职思想和处世哲学,却充满了不为人下、舍我其谁的豪情和魅力。

  如果我们能以合作而不是听命的态度面对雇主,此时外部的激励便是谈判的筹码,而自我激励的程度将决定我们自身的适应范围。

  弱化甚至无视外部激励机制的老板,尸位素餐,散发着陈腐的臭气,根本不配做领导!对员工、求职者不尊重的公司、单位,当然不值得留恋、更不必屈就!

  而与此同时,自我激励的内在机制永远是我们独立人格的保障,这比职业更重要!

  否则,我们所说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能是自我阿Q,没有真正的底气。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职场激励机制诸葛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