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环游记:中国中产的成功学被秒杀了吗?

2017年12月04日10:19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中国的后发优势是什么?除了技术之外,更多的是远胜于西方的进取精神。然而我们的进取是否仍然是外在目的的游戏呢?西方在20世纪五十年代便开始讨论人类在工业时代的“异化”,5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像机器一样的生存状态。

  周末陪着爱人、孩子来到座无虚席的电影院,看了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公司(Pixar)制作的3D动画片《寻梦环游记》(Coco),不禁老泪纵横、心潮翻滚,脑子里只有两个字——秒杀!

  这部在豆瓣网评分高达9.2、被苛刻的纽约影评人协会授予最佳动画片奖的作品,几乎秒杀了近年来中国所有院线影片!

  片中歌曲《请记住我》静谧、浓情、悠远的旋律散发出的普世关怀,连接了生与死、善与恶、事业与家庭等多个人性纠结点,脉脉温情涤荡心魄!

  而中国给世界展示的文化力似乎还是沿袭已久的歌舞升平、财富涌流,似乎总有彰显“国进民退”的嫌疑。

  在文化穿透力的“秒杀”之后,我更感慨于片中出人意料的、对“成功学”的秒杀!

  其实,电影对出生于传统墨西哥大家庭的男孩子米格尔的刻画,先是着力于家族对音乐的禁忌,反衬出小格(片中翻译成中文的昵称)对音乐的痴迷,自然会让人猜想这又是一部描写冲破重重阻挠、终获成功的励志影片。

  直到小格在冥界见到自己的偶像、误以为是家族高祖父的墨西哥音乐家德拉库斯时,他纵情弹唱《请记住我》,梦想成真的驱动力达到了全片的制高点。

  此时,德拉库斯身边出现了埃克托,一个惊天秘密被揭穿了:两人生前是一对音乐搭档,埃克托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与德拉库斯一起演唱。在演艺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埃克托厌倦了频繁演出、远离家人的生活,决定离开德拉库斯回归家庭。德拉库斯担心埃克托会“另立山头”、与自己分庭抗礼,于是卑鄙而残忍地在酒中下毒,害死了埃克托,并将埃克托的所有作品纳入自己的名下。

  埃克托其实才是小格的高祖父。他被害后杳无音信,妻子、同样是歌唱家的伊梅尔达(小格的高祖母)误以为埃克托抛弃了家庭,愤然将音乐作为家族的禁忌,而且拒绝将丈夫的照片供奉在家族的纪念堂里。

  在阴间忍受着寂寞之苦的埃克托险些“终极死亡”(灵魂消失),关键时刻米格尔返回人间,在曾祖母可可(Coco,埃克托的女儿)面前弹唱起埃克托为女儿做的歌曲《请记住我》……

  黑色头发、棕黄色眼睛、甚至还有非常类似于中国剪纸的墨西哥剪纸,动画片的形式很接近中国市场。发散出的真挚情感是否真能触动到中国中产的心呢?

  外在的目的就像一个游戏,你可能会不断地去玩,因为你喜欢它。但在你外在目的完全失败的同时,你的内在目的有可能取得成功。反之,更常见的是外在很富裕,内心却很贫乏。或者如耶稣所说:“赢了全世界,却丢掉了灵魂。”当然,最终所有的外在目的迟早都会失败,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受万物的无常规律的限制。尽早地意识到你外在的目的不会给你持久的满足,对你越有利。

  《当下的力量》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所阐释的价值观与《寻梦环游记》异曲同工,而其中托利引用《圣经》中的“赢了全世界,却丢掉了灵魂”,恰恰点出了生命的终极意义——情感,特别是以家庭为纽带的感情世界。

  中国的后发优势是什么?除了技术之外,更多的是远胜于西方的进取精神。然而我们的进取是否仍然是外在目的的游戏呢?我们是否还在重复着欧美曾经的“汲汲而生,汲汲而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的循环呢?

  西方在20世纪五十年代便开始讨论人类在工业时代的“异化”,5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像机器一样的生存状态。

  我们心中的《请记住我》什么时候会响起呢?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国际教育知名专家,现任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中国区首席代表;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传播工作,著有《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欧洲情调之旅》等;资深自媒体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寻梦环游记家庭成功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