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公办真的有那么糟糕吗?

2018年04月26日10:32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今天,也就是4月26日起,幼升小的家长们可以前往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www.shrxbm.cn)进行在线报名。公民同招第一年,许多有实力又有学区加持的牛娃的家长,最终还是怕风险,心不甘情不愿地选择了对口公办。

  但是,情况真的那么糟吗?这里,胖宝妈邀请了我的一位学姐,一位孩子就读于普通公办小学的妈妈,给不甘心的家长们送一剂解药。

  没错,或许没有进入心仪的民办学校,但她女儿在公办学校三年的就读经历证明,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还是在家庭。与其全家总动员地择校,或者沉溺于纠结懊恼,不如把这些精力放在家庭教育上。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育儿修行记”,作者也是我的大学学姐,文风实在,作为过来人,她的成功经验和弯路,也给我不少启发。

  都说择校合适才是最好,那么,什么是合适?

  1、选择适合孩子情况的学校

  我家孩子依依并不是什么超常孩童,也没有进行精细的学前教育,两年前让她裸考公立私立名校未能录取,也证明了她并不适合那些学校,勉强为之反而不美。这样一个胆小内向自尊心又强的女孩,做“鸡头”远比做“凤尾”更适合她。

  进入公立普小这样一个孩子层次比较参差的环境,凭她的正常智商和认真努力应该会比较容易取得优势,从而在学习之初就建立自信,慢慢地喜欢学校,爱上学习。

  2、选择综合家人需要的学校

  孩子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还有我们自己的工作事业要权衡,家里老人的方便照顾得考虑。当初报考公立私立名校时,我们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离家近。父母要上班,而小孩放学早,得靠家里老人帮忙接送,所以就近入学也是全家人的不二之选。

  远距离上学的话,容易造成孩子缺眠少觉,老人接送长途跋涉,劳民伤财折腾不已。家人的付出与牺牲,无形之中也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

  3、学校之间差别或许没想象中那么大

  小学五年就那么一点教学内容,能有多大差异呢?无论是公立、私立或国际学校,主要的教学精力还是得放在语文认字阅读、数学加减乘除、英语听说读写上,真正能产生差异的课程并不多。

  相反,不同的家庭教育却能造成巨大的差异。

  如果学校之间的差异如同燕雀与鸿鹄——好歹都是鸟类;那么家庭之间的差异则是云泥之别——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还是在家庭。与其全家总动员地择校,不如把这些精力放在家庭教育上。

  4、 基础教育阶段不要多考虑留学的事

  到哪里都逃避不了竞争,因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有能力选择体制外路线的父母又岂能甘心让孩子长大去国外随便读个什么社区大学就好呢?免不了暗暗把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些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然而,和全世界的同龄人竞争的道路,绝不可能是一马平川,孩子面临的是鸭梨山大:首先要在国内的孩子中杀出一条血路,然后再和其他优秀的亚裔孩子一决高下,最后再和英美本土的精英抢夺名校宝座。

  上国际学校的孩子在校内可能比较轻松愉快,但是在校外也须付出卓绝的努力,体育特长、艺术特长如果没有国家级别的名次只能叫兴趣,还有社会活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要求等等不一而足。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我们家对于留学国外的道路并不了解。小学阶段应该要抓什么,中学阶段是选择Alevel课程、IB课程还是AP,申请国外名校到底什么才是过得硬的材料等等这些问题,想想就头皮发麻。而且一旦选择体制外,是无法再退回体制内的,这样的压力我们也不想背负。从经济上来讲,每年几万到十几万的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作为中产家庭,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性价比。

  5、避免为了虚荣心择校

  中学课文莫泊桑的《项链》大家还记得不: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因为爱美扮俏,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光彩照人地参加了舞会。不料回家途中项链不慎丢失,她只得借巨款买了新的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打工劳苦了十年,容颜尽失。最后却得知所借的项链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虚荣心真是害死人啊!活生生把女神逼成了女神经病。这个故事在我年幼的心中留下了恐惧的阴影,直接形成了我不要面子、只要里子的价值观,走上了脸皮越来越厚的道路。

  孩子的学校不是继车子、房子、包包之后的攀比新工具,家长如果出于虚荣心而选择不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那真得不偿失了。

  综上,在孩子今后的小升初、中考、高考、择业之时,我也希望自己能提醒她:不选最好,只选最适合。

  如今,孩子已经就读公办,那么,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是我更愿意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1、挖掘天赋与兴趣远比名校重要

  我自己心里其实也一直有名校的执念,想着自己的孩子读的学校总不能比父母差吧?

  名校的确有光环,还有校友圈的互帮互助,然而这也是建立在资源和利益的平等互换之上,你自己什么也没有,有几人会光凭校友之情而帮你呢?人生成功的关键还是靠自强。复旦交大的毕业生为上大毕业的老板打工一点也不稀奇,马云毕业的杭州师范大学咱以前也从来没听说过。(又一口气打击了四个院校,呵呵)。

  英雄不问出处。

  退一万步来讲,孩子长大后没有多大成就,我们做父母的,能否接受孩子做一个世人眼中的平凡人呢?人生成功的标准一定得是功成名就吗?

  择校热的根源恐怕在于价值评判的单一性。追求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以及能赚大钱的工作是目前的主流价值观。然而社会在发展,价值多元化的种子已经在萌芽,二十年后中国人也许还是喜欢攀比,然而比的也许不再是赚取财富的能力,而是活出精彩人生的能力,构建幸福家庭的能力。

  人类社会已经进步到了普通人饿不死冻不死,只要不作死就不必担心生存问题的地步。上不了名校,只要愿意付出劳动也能活得好好的。如果专注于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其价值甚至还能获得广泛认可。

  《时代周刊》“2015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里,近藤麻理惠是唯一入围的日本女性,与她一同入围的还有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美国总统奥巴马、德国总理默克尔、苹果公司CEO库克等人物。然而,30岁的近藤麻理惠可不是什么政治家,她是凭借其独创的“怦然心动整理收纳法”红遍全球——没错,就是我们家庭主妇每天都在做的整理房间。

  麻理惠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幸福的家庭主妇。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她就热爱打扫、整理、烹饪与裁缝等家务,小学六年都在享受“新娘课程”的乐趣。到初三时,她因阅读《丢弃的艺术》对整理产生兴趣,开始全心投入收纳整理技巧的研究之中,希望找到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整理一次就不会再变乱”的整理方法。到大学二年级,她开始开展自己的整理咨询业务,连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是《从性别角度看做扫除/整理》。麻理惠如今已成为日本知名整理专家,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除了与客户进行一对一的家居整理指导外,她还成立了整理学校和整理协会,其著作《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风靡全球,把整理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麻理惠的父母想必也是了不起的父母,能够一直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觉得喜欢做家务是没出息,没有逼着孩子弹钢琴学奥数考东大。要知道在日本,名牌大学也是十分受青睐的,小升初的竞争也是十分激励的。

  作为父母,发现孩子的天赋之所在,发展孩子的兴趣热情,远比进入名校重要得多。

  咱们且育儿且反省着。

  2、就算是去公立,也要用心发现并用好学校的优点

  张爱玲的《十八春》里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女主曼桢丢了一个红手套之后焦急寻找,因为她有这么个脾气,“一样东西一旦属于她了,她总是越看越好,以为它是世界上最最好的。”

  这样的脾气学着点有利身心健康、家庭和睦。所以,结合我们近一年来的入学体验,来说说公立普小乃至菜小的好处,仅供就读公立小学的家长聊以自慰。

  公立小学和私立小学的差别主要在生源

  私立小学把启蒙得比较早,家长比较重视教育的一群孩子搜罗了去。而进入公立的孩子则完全可能是悠游自在不着急长大的小鱼,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大器晚成的漏网之鱼。

  公立小学师资稳定实力均衡

  相对一些国际学校和民办学校教师的高流动性,公立学校的师资要稳定得多,总体师资力量也不弱,即便是菜小也有好老师。虽然公立学校的老师比较强势,对家长的态度可能不如私立学校的老师姿态低,但他们一样极具责任心和爱心。

  依依的数学老师非常睿智且亲善,上学期的一堂公开课给我们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回还抱起我家依依夸赞她重了,把我家那个常年被人说瘦的小个子给乐坏了,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也一直高涨不下。

  班主任语文老师是个90后,看着就像个半大的孩子,治皮孩子没招的时候就喜欢吓唬他们不许参加秋游,可是对孩子们的事却十分上心,这个感冒了要提醒他吃药,那个发烧刚好体育课免修,微信群里总是第一时间回应家长的问题,按时发布回家作业。每次听到依依在家把一篇课文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时,也不由感叹90后的老师也不可小觑。

  当然有些老师可能也不尽如人意,但是这样的情况到哪儿都有。再想想这是免费的公立教育,老师们也大多尽心尽责,我们还能有啥不满意的呢?有问题就多沟通,沟通不了的自己想办法解决克服。

  公立小学作业少压力小,课外自由度大

  公立一年级的作业真心不多,书写作业大部分在学校完成了,回家基本上就是读一读背一背,语文有个生词默写,一般情况下半小时就能搞定了。周末一张语文卷子,一张数学卷子,拖拉一点的孩子两小时也能做完了。多出来的时间就全凭家长安排了:想弹琴的弹琴,想画画的画画,英语课、奥数课想上哪个上哪个,想散养的就由着孩子疯玩。不用担心校内作业挤占太多课外时间而无法自行安排课外教育。

  公立小学有利于孩子了解多元的社会

  公立小学的孩子层次比较丰富。依依就读的小学里有上海本地小孩,有成功的新上海人子女,也有凭借居住证入学的孩子,甚至还有学校出于公益性质招收的一名智商稍有欠缺的孩子。在富贵和聪明孩子面前保持平常心,对贫困和愚笨孩子保持同情心,也是一门额外的功课。虽然孩子们的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层次不齐,但是班级的总体学习氛围还是非常好,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视。

  现在大家都把菜场小学看作洪水猛兽,对外来民工子女形成了刻板印象,但实际上大部分外来民工深感学历之痛,也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菜场小学出牛蛙的不在少数。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但她重视教育,四五岁就给孩子买连环画,二年级就在家里摆上《水浒传》、《三国演义》,俞敏洪两次高考落榜后给他寻名师,俞敏洪的成功与她母亲的教育分不开。以学历、财富来给家庭贴标签实在是太简单化了。

  那么,入读公立学校,校外素质教育如何开展?

  既然选择了公立大众教育,又想要走精英教育路线,那么如何开展校外的素质教育,确实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素质教育到底怎么开展,哪些素质才是真正至关重要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真的是见仁见智。国家教委强调创新实践,这个专家说语文能力影响终身,那个专家说逻辑思维是关键。相信每位家长各自也有所倚重。

  谈谈自己一些还不太成熟的想法。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拥有:

  1、 自力更生的素质

  要在社会中立足,必然要有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有学习能力,因为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大爆炸背景下每两年知识总量就翻一番,只有掌握了网络时代的学习能力,知道如何选择如何钻研,才能具有竞争力。除了学习能力,还得掌握做事的方法,包括目标的设定与分解,计划的执行与变通,时间精力管理,还有愈挫愈勇的韧性。同时,自食其力的前提基础是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一切都是零。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掌握网络时代的学习能力,具备做事的基本能力是此目标下的三个小目标。

  2、 自得其乐的素质

  能让自己兴兴头头地活到老,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儿。人大部分时候都是孤独的,但很多人害怕孤独,害怕面对自我。自得其乐不仅意味着对自我的全面接纳,还需要深厚的底蕴才能享受孤独时光,对自然的热爱,好奇心的保持, 审美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压力的管理,精神的修炼等等都属于这个门类。自得其乐的最高级形式就是自我实现。

  3、 与人相处的素质

  人活一世首先是处理与自我的关系,其次是处理与他人或世界的关系。虽然杨绛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很有道理。但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必须面对他人。

  杨绛在百岁时发出此种感言,与她的先生和女儿都已经故去不无关系。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亲密关系,直接影响人的幸福指数,建立和维系亲密关系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其次是普通交往准则,要具有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尊重他人也获得他人的尊重。最高层次是服务他人的精神。精英教育的核心要义是社会责任感,做精英并不是说站在社会顶层享受一切最好的资源,更意味着对社会的一种奉献精神。

  中国古代叫“立德、立功、立言”,或者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外很多精英高中生都会去打义工,参加国际志愿者项目,去穷苦的非洲做志愿者,因为像常青藤这样的精英摇篮招生时同样强调社会责任感,你具备更多的能力,掌握更多的资源,是为了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度过最有价值的人生。

  以上大致算是人格培养。好像有点假大空,没办法,自己个儿很多事情尚需“知行合一”,离“不惑”也还有点距离,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

  对于孩子人格品性的培养,大致需要遵循:种下思想,转化行动,形成习惯,养成人格的过程。不仅需要言传,更需要身教。所以重点还在自己身上。我们父母怎样为人处事,孩子多半照学。所以孩子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希望孩子和自己在人格发展上向孔子学习: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还是说点实在的吧,我们家目前尝试开展的一些教育实践。

  现在幼儿阶段的国学、英语、通识、思维教育非常流行,家长恨不得孩子统统都学了,然而孩子是一个知识灌录机吗?到底哪些才是孩子童年阶段必要的学习重点呢?

  对于知识类的东西,孩子成人之后,随时打开搜索引擎,几天之内就可以成为一个“专家”,何必急在幼时。相反,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学习方法和需要长期培养的技能,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1)自学方法与习惯

  依依前几天放学回家说跟几个同学在学校里玩皮球虫、玩蜈蚣,把奶奶吓了一跳:“蜈蚣可是有毒的,千万别用手去碰啊”,可是她看到用手捉了蜈蚣的同学好好的没事儿啊,就来问我蜈蚣到底有没有毒,那种脚很多的虫子到底是不是蜈蚣。

  我说妈妈也不知道啊,你自己上网查查吧,于是她就打开pad,在百度中搜索“蜈蚣”,我帮她把百度百科的内容念了念,她就开始自己兴致勃勃的看图片,找到了她看到的那种后连忙叫奶奶过去看,她的结论是他们看到的的确是蜈蚣,但是这种蜈蚣可能没毒,一般的蜈蚣有毒,虽然不致命,但是最好还是别用手去捉。

  没错,我们大约从中班开始就使用电脑和pad了,依依的拼音启蒙和汉字启蒙都是通过一些app完成的。有不认识的单词用有道词典,有不认识的汉字用笔画输入法问百度,跟读语文、英语课文,做听算训练用“纳米盒子”。最近又成功地忽悠她用手机录音功能自己默写生词。等她的阅读能力上去了以后,再教她去图书馆检索自己想看的书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目标与计划

  周末的早上我们会一起赖会儿床,在床上制定一天的计划,把必须要做的和想做的事都安排进去。由依依立项,我们批准。比如,上午2小时完成周末作业,跟爸爸打乒乓,看2集喜欢的卡通,下午看天气约小伙伴一起去公园或者室内游乐场,同时考虑好约不到小伙伴的第二套方案。尝试了几次之后,依依有一次周末晚上感叹道:按计划做事真的蛮开心的。也许不久以后,就可以把晨间日记介绍给她了。能够计划安排自己时间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没有计划安排的人只能被人计划安排。

  3)读经与蹦床

  像论语这样的国学经典对于品性的培养十分有益。可是让好动的小朋友做完作业之后坐下来诵读,执行起来有难度。所以,依依是一边在两个并排的床上蹦蹦跳跳,一边跟读。先是一句一句跟读,然后是两句两句跟读,然后是四句,八句,能跟读完八句差不多也就背出来了,当天的读经任务完成,依依也在床上完成了十几次立定跳远、倒立、前滚翻、后滚翻,我家的床和床垫能坚持到现在简直是奇迹。

  4)语言表达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语言技能从小培养起总是事半功倍的。除了每天一起阅读中英文绘本外,近来开始尝试让依依当小老师,每天讲解一本英语绘本,既复习巩固了英语理解力,又锻炼了中文表达能力,还强化了自学能力,因为不会的单词要先查字典、听录音,真是一举多得(文末有收听链接)。依依爸爸每晚讲故事的时候也会传授编故事的技巧:要有任务,要遇到困难,完成一个任务必须先完成另一个任务,一个困难之中套着另一个困难,这样的故事就能想讲多长就多长。

  如何开展校外的素质教育这个话题实在包罗万象,还需要细细探究,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

  最后,我希望和大家说的是,我并不是要鼓吹公办有多好,但是,既然此刻我们已经做出了选择,那么,更应该做的是着眼未来,而不是自哀自怨。

  更何况,我总相信,育儿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对父母智商和情商的考验,偏偏这份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并没有现成的权威教材,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才会觉得异常焦虑与艰辛。

  不要觉得精细化育儿绑架了父母,孩子终究会长大,放慢脚步陪伴她十年又何妨,仔细重温自己成长的每一步,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另一番深度体验呢?

  我深信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家长的悉心教育必然能在孩子身上开花结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小学学校名校家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