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做事慢 你受得了吗?

2018年05月08日10:57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中国速度”让中国人的脾气越来越急,坐地铁拼命地抢座,开车拼命地按喇叭,买LV包拼命地往前挤。而英国人极少加班,一休假手机就关机,到下班时间商店就打烊。这其实是几百年来形成的社会契约,是英国对人权和平等的保护。

  我陪同英国大学同事乘坐高铁在国内出差,平稳、舒适、准点的“和谐号”列车让他们啧啧称赞。下了车,碰巧有一列不经停的高铁风驰电掣般呼啸而过,引来英国同事的惊叫,他们无法想象,刚刚坐过的火车竟有如此惊人的速度!

  不过也许“中国速度”把我们惯坏了,中国人的脾气越来越急,坐地铁拼命地抢座,开车拼命地按喇叭,买LV包拼命地往前挤……好像我们一秒钟都等不了。

  偏偏中国人留学的国家都挺“慢”的,尤其是英国。

  在英国,时间就像达利画的超现实主义的钟表,懒懒地瘫在那里,好像每一分钟都比国内延长了十几秒。

  这里干什么事都需要预约:打车要预约,银行开户要预约,看病要预约,课下提问题还要预约!

  除了在机场、火车站,你在英国街头举手叫出租车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英国人习惯打电话订车,告诉出租公司自己的位置、想去的地方,之后还需要再等上5分钟、10分钟的样子。

  最苦的就是银行开户。我2003年去英国留学时,还臆想英国金融业发达,效率一定很高。没想到除了预约、排队的煎熬外,真正开通当地学生账号竟然需要三个星期!在国内银行,虽然排队时间长,开户至少是“立等可取”。

  不开户,租房子、买手机套餐(pay monthly月付型)、找GP(general practitioner,通科医生)的医疗证明等等都不能办理。

  看门诊需要与指定的GP联系,运气好一周后能看上病,一般需要等待两周时间。

  上完课要是找老师提问题有可能招老师不待见。要知道,英国大学的讲师、教授多半有兼职工作,他们或者是财务公司的顾问,或者是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这在英国是合法的。课下的时间很宝贵,需要问问题,请写邮件预约。

  英国人按部就班的管理方式、烦冗细碎的规定套子、四平八稳的生活节奏,有年头儿了。看得出,他们特别讲究计划性。

  有了计划,出租司机、银行职员、医生、教师可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工作量,乘客、储户、病人、学生也各自进入等待流程,确保社会整体运转的公平性。

  中国人会说,我是客户,你就要为我服务。而英国人的逻辑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需要首先就服务本身达成妥协,然后再实施服务。也就是说,要平衡双方的利益。

  在这个基础上,英国人极少加班,一休假手机就关机,到下班时间商店就打烊。而这其实是几百年来形成的社会契约,是英国对人权和平等的保护。

  从遥远的13世纪初的“大宪章”运动开始,英国人已经开始挑战至高无上的王权了,最终开启世界近现代文明的“分权”、“妥协”、“法治”的民主思想。

  等级分明的社会,渐渐由理性主导的法律、制度开始约束和规范,洛克的《政府论》更是以限制统治阶层的权力为核心,达成社会不同阶层的妥协,法治开始取代人治。

  其结果是,英国人把王权、人权、连同自己,通通地装进法律、制度、规矩的“牢笼”,循规蹈矩已经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2015年中国领导人访问英国期间,向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推销国内的高铁。我的英国同事不停地摇头,表示“没戏”。

  他们无不羡慕中国舒适、快捷的高铁,但这样复杂的工程放在英国,首先要说服英国议会,这个论证过程少说也要10年。

  而接下来的实施过程,难免要涉及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恐怕还要10年!就拿拆迁来说,只要房主不同意,按法律规定,谁也不能拆。这可不是在国内,开发商、地方政府找几个人就能摆平的。

  也许我们的发展阶段注定要向效率倾斜,而忽视甚至无视公平。幸好中国在逐步调低经济增速的预期,平衡发展的诉求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但愿中国人的急脾气也能因此降降温。

  当然,英国人的慢条斯理很多时候也是福利社会惯出来的毛病,逐渐倒向“精致的利己主义”。为了公平而牺牲效率,人浮于事、磨洋工、不作为,“以不变应万变”的老套路越来越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在适应英国节奏的同时,中国留学生也不要迁就英国人不合理的“慢”,需要隔三差五地、有礼貌地、有分寸地给他们敲敲警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英国人中国人英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