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还要学说话?美国中学这样培养学生思维

2018年05月09日16:10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作者 郑钢

  看点 对于中学生来说,“说话”也是一件要学习的事情吗?这件事情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在美国拉金塔高中的英语课上,这是真实的一幕,老师会给学生发一张“苏格拉底说话提示单”,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交谈和讨论。事实上,不只是英语课,包括历史、科学等课程上,老师都会给学生准备相应的说话单,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框架”。上海高东中学副校长郑钢在下文中介绍了他访学的见闻,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式。

  文丨 郑钢 编辑丨黄晔

  走进在拉金塔高中的一节英语课上,学生们正在辩论,主题是“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是否应该获得这份奖?”。在课上,除了一些阅读材料供学生学习和讨论之外,老师还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苏格拉底讨论说话提示单”,指导学生如何辩论和说话。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大名鼎鼎的哲学家,也是问答教学法的发明者,这种方法自始至终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其特点是通过问答、交谈、争辩、不断地引导学生。

  这种教学法还形象地成为“产婆术”式的教学对话。 环环紧扣,层层解析,步步推进,启发诱导或暗示。这种方法不仅在辨理之风盛行的古希腊非常地流行,而且在今天的西方课堂也备受推崇。

  不过今天学生手头拿的说话提示单并不是苏格拉底所创造和制定出来,而是美国教育教学研究者综合苏格拉底法、辩论、讨论和交流等内在的要求,开发的一些说话的框架,帮助学生如何去切入,怎样开始。凑近一看,我发现这张单子主要由五个方面组成:

  1、如何阐述

  你能如何重新解释一下吗?我不理解你所说的,你能重复一下吗?我对。。。。。。不是很清楚,你的意思是。。。。。。?你能解释刚才你谈论关于。。。。。。?你还能就这个话题再说一些吗?换句话说,你在说。。。。。。?我对。。。。。。有疑问,请你阐述一下?

  2、如何变换话题

  我认为关于。。。。。。的话题无法再深入了,我们能否讲下一个话题。。。。。。?请讨论下一个话题。还有人还对。。。。。。补充吗?我们转向新的话题。

  3、肯定想法或者补充

  我对想法与。。。。。。的。。。。。。想法一致。我真的很欣赏。。。。。。的想法。我同意。。。。。。,我也。。。。。。。我的观点建立在。。。。。。的基础上,我认为。。。。。。。

  4、提出问题的另外一个观点

  我明白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可是我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我理解你想法的理由,但是我无法认同,我的观点是。。。。。。。那是正确的观点,可是我还要补充。。。。。。。另一方面是。。。。。。。我不同意你的部分观点,我的观点是。。。。。。。

  5、表达观点或陈述结论

  我相信。。。。。。。我认为。。。。。。。我感觉。。。。。。。我认为。。。。。。因为。。。。。。。对于我来说,。。。。。。明显对于我来说是对的。

  显然,五个方面的说话或表达技巧勾画出辩论或说话的整个过程,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说话,其实这不仅仅是方法论的问题,告诉学生如何说;这还是教学论,将辩论课的基本要素和要求清晰地展示出来。

  如在陈述或辩论的不同环节,阐述、质疑、补充和总结等等,时间一久,学生浸润充满思辨和思维的话语系统里,他们自然而然掌握表达和交流的方法。

  所以他们的英语课、历史课、政府课和外语课上,苏格拉底教学法是重要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说话、思考和对话的路径,告诉学生如何说话和辩论,学生的理性话语能力,因为学会表达和思辨是这些课堂主要的任务。

  而且框架的设计还隐喻了社会和文化功能。辩论其实是一种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是一种社会交往和文化交往,因此在框架的设计中充满了尊重、倾听和兼容。

  如提出另外的观点时,要有前缀,如:“我明白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我理解你想法的理由,但是我无法认同,那是正确的观点,可以另一方面是。。。。。。。、;我不同意你的部分观点,我的观点是。。。。。。。这是一种渗透实践能力和公民的素质与行为习惯的教育。

  正像美国英语课程标准里要求学生会“说理评估”,在说理时中必须有对方意识,明确提出说理是“对话”,而不是“独语”。曾有学者指出,学生的理性表达和说理能力,从社会作用来说,是一种帮助维护民主公共生活秩序的公民教育。从公民修养、禀性来说,则是一种提高国民素质的人文教育。

  其实,不仅在这些课堂里教师提供了学习框架,我还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科教师都会提供给学生很多学习框架,帮助学生开展本学科的学习。

  在阅读课上教室会提供很多阅读报告单,根据不同的阅读文本特点和体裁以及教学要求提供各种各样的阅读报告单,学生一拿到阅读单,就知道阅读任务,知道需要收集、处理和整合何种信息。

  在小组合作课堂上,教师会给四个不同的角色:发言人、质量控制员、过程协调者和帮助者不同的说话单,这些说话单的意义在于反向指导,使得学生在学会说话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去小组合作,如何去发挥自己的角色,从而确保各司其职,确保小组合作顺利开展。

  在绝大多数的单子里,他们将如何帮助学生说话,用英语定义为“框架(frame)”。从教育论的角度,我更喜欢称之为“工具和支架”,虽然是说话或者提示,其实他们是帮助学生如何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学习,规范他们思考、质疑和学习,就在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一步一步,慢慢地进入深度学习。

  我们常常说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教给学生更多的是方法、路径和过程。这些也是结构化学习、思维和工具的体现,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思考、交流的框架结构,并在框架结构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思考方式。

  就像有些人在表达时,总是难以把想表达的思想在短时间内清晰地表述出来,经反复讲解后,对方依然不清楚问题的重点和解决思路,这就需要提供结构化的工具建立支架。

  “言为心声”,这些学科的话语工具里具有极强的学科思维,符合学科本质,对于学生培养学科素养非常有帮助。

  就像在一节科学课堂上,学生手上拿着一张科学课说话框架,总共有十个方面,如评论、预测、阐述、提问、联系、推理、总结、合意、比较和对比、实验。看看这些内容,就知道科学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质疑、思考和综合的能力,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的思考、表达和行动。

  其实,美国课堂里的框架单是他们长期研究学习科学的结果,在美国学习科学的研究很受欢迎,研究者们深入分析学科的本质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兼容了相当多的功能,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以框架的形式设计出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梯子和捷径,或许这是帮助教师在“偷懒”。只要一发单子,学生就知道如何做,而不要化时间去解释和说明。

  人类的文明史和发明史就是一部“偷懒史”。因为想少走路,就发明了火车、飞机和自行车,因为想少化力气和时间,就发明了洗衣机,因此“偷懒”,有时未必是坏事,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创造更美好的事物。我想教育也是如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英语课苏格拉底辩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