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新时代的好家长?从告别隐形娇惯开始

2018年06月14日10:12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编者的话:许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文化知识储备也很充足,可仍然会感到无所适从,身心疲累。曾有母亲感叹道:如今做妈太难了,尊重孩子的需求,却被亲朋好友指责是溺爱。到底什么样的爱是溺爱?或许为人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既怕自己太严厉,担心孩子承受不了,又怕自己太松懈,孩子过于调皮。那么,如何找到平衡点呢?

  现代社会,物质条件非常丰富,家长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苦,认为自己奋力拼搏,就是想让孩子成长无忧。再加上,现在很多家庭是 “421家庭”,一个家庭有4个老人、2个家长和1个孩子,孩子自然受到了万般宠爱。

  虽说现代的父母都已经有了基本的理念:不能培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但是,即便怀揣这样清醒的认识,家长们仍然很难避免在不知不觉中给了孩子过度的爱与关注,导致了隐形娇惯。

  曾有人总结过当代娇惯孩子的十大特征,其中包括:特殊待遇、过分注意、轻易满足、包办代替、大惊小怪、剥夺独立、害怕哭闹、当面袒护等。这些特征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家长找不到教育的平衡点,对孩子产生过强的保护欲。

  隐形娇惯,新时代家长的过度宠溺

  真正的宠爱是给孩子发现和冒险的乐趣

  现代社会的娇惯是,明明孩子自己能处理的事情,父母偏要替孩子处理,影响孩子发现和冒险的乐趣。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冒险。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或者有危险,就通通拿来包办。

  很多家长都面临过这样的现象:孩子上幼儿园,老师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这些任务也变成了自己的作业。有家长坦言:女儿入托两年,她觉得自己像“开挂”一样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仿佛重新上了一次学。

  然而,发现和探索正是孩子在成长中的一项竞争力。在以教育质量高而闻名全球的芬兰,《义务教育法》要求学校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热爱生活、享受探索、有责任感的小公民。孩子从小学三、四年纪开始,便学习使用地图和指南针,他们需要在树林中,辨识方向,寻觅路径。

  保护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让他变坚强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们都明白要多向孩子表达爱意和夸奖,让他们远离压力、挫折和逆境。然而,家长的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缺少对挫折的体验。这样的孩子,早期可能会非常自信,但一旦遭遇挫折,就有可能变得比一般的孩子更加沮丧。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在学着如何变坚强,他们可能有自己的方法去处理伤痛、消化挫折。而父母的工作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提示和帮助,而不是直接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富养”不是满足物质,而是塑造灵魂

  很多家长总是处在为孩子未雨绸缪的阶段,从种类齐全的生活用品到丰富多彩的学习工具,总之,各种对孩子“有用”的东西,都会提供给孩子。有家长说:我的孩子很乖,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其实,在孩子要求之前,你就已经提前满足他了。

  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味地满足孩子,会不会让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大,越来越依赖,从而变得越来越自我。有一天,当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时候,他应该怎么适应社会?对此,家长应该做的是培育孩子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同时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

  做一名不累的家长,如何掌握平衡感?

  规则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放纵孩子常常是为爱与自由让步。比如:再看十分钟电视,再玩一局游戏。在面对规则的束缚时,孩子会向父母试探规则的底线,当规则可以不断被打破时,也就意味着没有规则了。

  现在的许多家长都忙于拼事业,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不少父母为了让难得的亲子时光其乐融融,或者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会更注重满足孩子的要求,并容忍孩子的问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被宠溺的孩子在与人的相处中,不懂得有“可以”“不可以”这些概念。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应当”的。他变成了任性的个体,即便面临生活中的困难,他们也会觉得那些都是父母所该承受的。这种本能的、不理智的爱只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规则背后是责任感。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只顾着自己,会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随波逐流,无所事事。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观念的树立,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挫折教育

  害怕孩子受伤害,是父母最大的焦虑,而父母越是敏感、焦虑,孩子就会变得无比脆弱。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感受挫折,让孩子慢慢地提升能力,从中体会到快乐,并从快乐中获取战胜困难、坚持的能量。

  家长要控制自己的保护欲望,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自信。比如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妨冷眼旁观,先观察孩子的反应和解决方式。如若孩子无法独自走出阴霾,再走到他身边进行指导,但同时传递这样的信号:凡事要靠自己。

  当然,让孩子经历挫折是为了让孩子获得成长,而不是为了折磨孩子,挫折教育的目的不是吃苦,而是掌握必备的人生经验。在这其中,家长要注意技巧,扮演好引导和鼓励的角色,让孩子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意志。

  关注内心

  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家长们需要传授知识之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比如对爱的感知、责任的塑造、毅力的训练、对自身的正确认知等等。因而,当家长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孩子作为完整的个体,是最复杂、最个性化的存在。因而,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让其拥有内心的满足感,才是抵御今后人生各种困难和障碍的基石。

  作为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是可以陪伴孩子一生的东西,拥有自己的爱好,并以此为乐,收获人生充实的满足感;要关注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孩子对某一事物有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时,父母要善于倾听,让孩子收获被认可的满足感;要珍视孩子的创造力,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用不同的视角认识世界,从而收获开拓现实的满足感。

  教育家卢梭说过一句话:“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父母挡在孩子前面,给孩子过多保护,孩子会失去独立性、责任心、创造性等核心能力养成的机会。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森林里的一颗树,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土壤,让他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家长父母隐形娇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