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名牌大学的典型个性:极重视音乐教育

2016年09月09日10:11   教育专栏  作者:周成刚在路上  

  编者的话:本文作者是教育学科班出身,并且阅历异常丰富,曾在多所英美名牌大学学习、访问。经过观察,他总结出了名校的两个典型个性:重视学术严谨和音乐教育。学术的严谨性保证了学生的持续创新习惯,而玩音乐让人体会到来自宇宙的最高级智慧。

  作者:范亚飞

  英美的名牌大学去过不少,所以对于塑造它们著名的原因有一些体会。美国东西海岸的名校,我曾经去过西海岸加州的伯克利、东边的哈佛、耶鲁、布朗、哥大、普林斯顿等;英国我去过剑桥、牛津、爱大、LSE,加上我就读的谢菲尔德大学。

  学习、访学了这么多名校之后,我粗略地总结了名校共有的两个个性。这两个个性可以说是英美名牌大学的共性特征,也是他们经营学校的价值观!

  一、牌子越大,学术越严谨

  我在英国谢大读教育学的时候,经常收到求助代写论文的请求,费用不菲。我大概统计了一下,这些发来邮件的大部分是排名40以后的学校的国际学生。我从来没有收到过牛津、剑桥这些学校的国际学生发来的写论文的请求。我询问了在哥大读书多年的朋友,情况和英国差不多,整天找人代写论文的大多是那些不太好的学校的学生。名牌学校的学生没有人丢得起这个脸,他们认为抄袭别人、让别人代写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

  英美名牌大学对写论文、作研究是差一点也不行。对写论文的严谨性是区分大学好坏的第一个标准,也是名牌大学的第一个个性。即,越是名牌的大学,学术越是严谨。

  我们国内的大学一直不怎么样,和学术不严谨有很大的关系。你想啊,写个论文、搞个研究都不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未来工作了,你能期待这样马马虎虎了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孩子,突然基因突变,变成了一个极端靠谱的工作伙伴?鬼才信。

  好消息是,我最近听说国内的大学对于“查重”好像突然玩真的了。如果这是真事,实乃大好事。只有学术严谨了,才能有学术创新。原因很简单,孩子们不乱抄了,而是读而思,思而作,那么这样的作品肯定有创新!

  西方从轴心文化开始,在学术的严谨性上一直都做的不错。尤其是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创新大爆发最大的功臣就是学术严谨。没有创新的论文是无法毕业的,没有创新的作品是无法出版的。

  西方大学的图书馆,你随便从书架上拿一本书看,肯定有新意。国内的书店,你看吧,十之八九不过是东抄西借之烂货。人家整个教育系统目标是培养做人最基本的良好习惯,因此大学普遍比中国国内大学更好一些。英美越是名牌的大学,对学术严谨这个事越偏执。

  亚里士多德教导我们: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 Excellence, then, is not an act, but a habit. 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不要小看学术严谨这个事!

  二、音乐教育优先,知识教育第二

  我在国外学校见到的我们没有的一个东西是:各种音乐剧场。

  我们这个国家把知识当作教育的第一要务实在是极端的有些离谱,过度迷信知识其实是培养另一种文盲。聪明比知识重要,智慧比聪明重要。有趣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生产出了无数具有知识、但一点也不聪明、绝无智慧的怪胎们。我们的教育孕育的不是完整的人,而是看谁盛装的知识更多的一场无聊比赛。

  那么从出生、小学、一直到大学这20多年,教孩子们什么才是第一重要的?西方从古希腊到现代的教育内容给我们提供的答案是:音乐。

  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传承方式都是唱出来的。西方各种宗教仪式里的唱诗,东方印度的梵歌,再到我们的诗经,都是唱出来的。在文字和纸笔发明前,人类靠唱代代传承智慧。

  我曾经有一次无意闯入德国科隆大教堂,正好碰上他们唱诗,虽然听不懂他们唱什么,但那种“音乐”听了却能让你浑身起反应,仿佛一下子理解了:人不过是宇宙的一部分。而这种“音乐”是宇宙之“音乐”,听宇宙之“音乐”,你才能修得最高的智慧。

  轴心时代的孔子、老子、佛陀、苏格拉底,知识估计赶不上我们现代的高中生,但他们的智慧照耀了人类几千年,未来还会继续给我们启发。他们人生的第一课都是:音乐课,跟着老师玩音乐。

  音乐源自大自然,源自宇宙最高的智慧,是老子、维特根斯坦所说的“不可言说的东西”。今天科学家实证了引力波的存在,再次告诉我们,最高的智慧不是知识,是这个世界本身。音乐是最原始的世界本身的表现方式,所以音乐才是教育的第一要务。

  让孩子们玩音乐去吧,任何以功利为目的的教育都是在起反作用。最高的智慧来自自然,孩子们学习的东西是否亲近自然是判断这个东西该不该学的唯一标准。从这点上讲,西方从小学到大学比我们做得要好——至少目前。

周成刚在路上周成刚在路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名牌大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