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入学与就业差异有多大

2017年09月25日10:13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7

  高等教育中的“门第差异”

  ——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的入学与就业差异分析

  导语: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良好的家庭背景和优渥的教育环境,是他成为状元的重要原因。那么学历是否有“继承”?家庭背景好,就业质量就高?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来自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不同家庭职业阶层的大学毕业生,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及高等教育就业结果存在的差异。

  主要结论: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析——

   “211”本科院校毕业生父母最高学历为“大学及以上”占比近3成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父母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占比近6成

   “211”本科院校毕业生来自“管理阶层”家庭占比近2成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来自“农民与农民工”家庭占比超5成

  高等教育就业结果分析——

   “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本科毕业生就业“三低一高”

  “管理阶层”家庭本科毕业生就业“三高一低”

   “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毕业生就业更被动

  基本发现: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析——

   “211”本科院校毕业生父母最高学历为“大学及以上”占比近3成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父母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占比近6成

  麦可思在研究中将大学生家庭教育背景按其父母的最高学历划分为5类: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并对不同家庭教育背景的2016届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进行了分析。

  麦可思数据显示,在2016届“211”本科毕业生中,拥有“大学及以上”(即父母的最高学历为大学和研究生两部分群体)家庭教育背景占比为29%,高于2016届非“211”本科毕业生中拥有“大学及以上”家庭教育背景的比例(16%)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拥有“大学及以上”家庭教育背景的比例(11%)。

  在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拥有“初中及以下”(即父母的最高学历为“初中”和“小学及以下”两部分群体)家庭教育背景占比为58%,高于2016届非“211”本科毕业生中拥有“初中及以下”家庭教育背景的比例(51%)和“211”本科毕业生中拥有“初中及以下”家庭教育背景的比例(40%)。

   “211”本科院校毕业生来自“管理阶层”家庭占比近2成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来自“农民与农民工”家庭占比超5成

  麦可思在研究中将大学生家庭所处的职业阶层划分为5类:农民与农民工、产业与服务业员工、管理阶层、专业人员、无业与退休,并对不同家庭职业阶层的2016届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进行了分析。

  麦可思数据显示,在2016届“211”本科毕业生中,来自“管理阶层”家庭占比为18%,高于2016届非“211”本科毕业生中来自“管理阶层”家庭的比例(14%)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来自“管理阶层”家庭的比例(10%)。

  在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来自“农民与农民工”家庭占比为51%,高于2016届非“211”本科毕业生中来自“农民与农民工”家庭的比例(44%)和“211”本科毕业生中来自“农民与农民工”家庭的比例(38%)。

  结合2016届各类型院校毕业生的家庭教育背景与家庭职业阶层的分布来看,如若父母在知识水平、经济能力上占据一定优势,那么对其子女在教育方法的使用、教育资金的投入方面也会更从容,使得来自这样家庭的孩子在获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上更具优势。

  高等教育就业结果分析——

   “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本科毕业生就业“三低一高”

  “管理阶层”家庭本科毕业生就业“三高一低”

  从接受高等教育后的就业结果来看,不同家庭职业阶层本科生中,“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结果“三低一高”——月收入低、满意度低、职业期待吻合度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管理阶层”家庭毕业生就业结果“三高一低”——月收入高、满意度高、职业期待吻合度高,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

  月收入方面,2016届不同家庭职业阶层本科生中,“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最低,为3413元;“管理阶层”家庭毕业生最高,为3826元。另外, 麦可思通过对2013届不同家庭职业阶层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和三年后的平均月收入进行对比分析还发现,“管理阶层”家庭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7207元)最高,相比其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3826元),增长了3381元;“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6478元)较低,相比其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3413元),增长了3065元。

  就业满意度方面,2016届“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62%;“管理阶层”家庭毕业生最高,为72%。

  职业期待吻合度方面, 2016届“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为50%;“管理阶层”家庭毕业生最高,为54%。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方面,2016届“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为72%;“管理阶层”家庭毕业生最低,为65%。

   “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毕业生就业更被动

  对于2016届不同家庭职业阶层本科生其就业不满意原因、职业期待不吻合原因,以及为何选择与专业无关的工作,麦可思深入分析后发现,“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毕业生就业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为“收入低”(66%),职业期待不吻合的最主要原因为“不符合我的职业发展规划”(34%),而“管理阶层”家庭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原因是“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的比例(26%)高于“管理阶层”家庭毕业生8个百分点。

  结合表1至表5的调查数据可看出,不同家庭背景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确实存在一定差异。“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毕业生在专业填报时可能缺乏更全面科学的指导,因而没有选择到符合自己职业预期、兴趣爱好或者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专业。并且即使毕业后面临着“三低”的境况,由于缺乏家庭和社会资源,他们只能靠学历、专业求职。如何提升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需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

  数据说明:

  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7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总样本约28.9万。

  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4年初完成,回收全国样本约26.7万。2016年底对此全国样本进行了三年后的再次跟踪评价,回收全国样本约5.1万。

  如需转载,请注明麦可思。

  数据分析:麦可思研究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毕业生本科家庭阶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