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寒食节各种地道的吃食

2014年04月04日14:49   教育专栏  作者:玩家惠  

  寒食节,寒食从词面上来理解,便是吃冷食的一天。那么在老北京寒食节这天有没有吃什么冷食的讲究?一起来总结一下。

  1、姜丝排叉

  又叫姜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它不但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是满族、回族礼仪性食品。满族人在设席宴客时,习惯用茶及茶食为先,然后才是冷荤、热菜、甜食、汤等,一定按顺序上。回族人不饮酒,但为了礼节,多以茶代酒,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

老北京寒食节各种地道的吃食

  2、硬面饽饽

  硬面饽饽是过去北京小吃中夜间供应的一种面食,也是常见品种。“过去人夜里打牌,饿了,从走街串巷的小贩处买来硬面饽饽,一边打着牌一边嘴里叼着。”老舍的《正红旗下》就有硬面饽饽的情节。但又甜又硬又干的硬面饽饽,未必符合现在大众的口味,何况制作工艺又复杂麻烦,因此逐渐失传。

老北京寒食节各种地道的吃食

  3、糖卷餜

  糖卷果是北京地区汉族传统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皆有滋补作用,也是一道药膳。

老北京寒食节各种地道的吃食

  4、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北京的豌豆黄分宫廷和民间两种。豌豆以张家口出产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同芸豆卷一起传入清宫。特点: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

老北京寒食节各种地道的吃食

  5、艾窝窝

  艾窝窝,是一款用糯米制作的老北京风味小吃,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艾窝窝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特点: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粘软,口味香甜。

老北京寒食节各种地道的吃食

  6、马蹄烧饼

  马蹄烧饼是山东商河地区汉族传统名点之一,历史久远,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就已享有盛名。据载,清朝末年,在县城经营马蹄烧饼的张氏家族和小街子(怀仁镇的一个村)的康氏家族,名气颇大,所制烧饼经常被过往商人带往外地和京城,故"马蹄烧饼"不胫而走。

老北京寒食节各种地道的吃食

  7、螺螄转儿

  螺螄转儿,是老北京的一种面食,半发面抻成细条,放入芝麻酱与花椒盐,盘在一起,如螺蛳状。把它摁平了,先在铛上烙,后在码道烤,烤好后外面脆面里面暄。当天售不完的螺蛳转儿再烤一两次,叫“干蹦儿”,用手一拍就碎,吃着蹦焦酥脆。

  8、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质地酥脆,香甜可口。有人形容说“嚼着惊动十里人”。

  9、驴打滚

  驴打滚是老北京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老北京寒食节各种地道的吃食

  10、糖耳朵

  糖耳朵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蜜麻花,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

老北京寒食节各种地道的吃食

  11、糖火烧

  糖火烧,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原为河北小吃,后传入北京。因其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特点:香甜可口,酥脆。

老北京寒食节各种地道的吃食

  12、芝麻酱烧饼

  芝麻酱烧饼是北方的特色小吃之一,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都可以买到。芝麻酱烧饼的做法有很多,根据平时做烙饼的原理也可以改良出很多种做法。特点:口感香酥,入口之后层次分明而且松软可口。

老北京寒食节各种地道的吃食

  13、萨其马

  萨其马,是满族的一种食物,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是将面条炸熟后,用糖混合成小块。特点: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老北京 小吃 寒食节 清明节 牛街小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