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 | ||||
地区 | 启动时间 | 执行时间 | 内容要点 | 备注 |
浙江 | 2014年 | 2017年 |
1、必考科目语数外3门,每门满分150分; |
详细 |
上海 | 2014年 | 2017年 | 1、不分文理; |
详细 |
北京 | 2017年 | 2020年 | 1、从2017年秋季入学高一起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 3、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 4、自2018年起,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 5、2020年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实行"3+3",探索"两依据、一参考"。 |
详细 | 天津 | 2017年 | 2020年 | 1、取消文理分科; 2、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英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4、探索"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 |
详细 |
山东 | 2017年 | 2020年 | 1、2015年英语科目使用全国卷,2016年语文和数学使用全国卷,2018年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 2、2020年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 3、未来"一批""二批"合并,除提前批次外,不再分批次录取。志愿填报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 4、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
详细 |
海南 | 2017年 | 2020年 | 1、2020年起,高考不分文理; 2、2020年高考科目实行"3+3",选考实行"6选3",高考时间调整为4天; 3、总成绩按标准分呈现,语数外每科原始满分150分,转换成标准分,自选3科每门满分100分; 4、从2017年起,海南本科第一批和第二批合并录取,从2020年起,海南取批次仅设本科批和专科批,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
详细 |
江西 | 2018年 | 2021年 | 1、不分文理科; 2、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6选3"; 3、外语考试分为笔试和听力测试,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 4、高考总分满分750分,语数外每门150分,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 5、2016年起建立江西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6、2016年起合并二三本,2018年起合并艺术二三本科批,2020年起进一步减少录取批。 |
详细 |
湖北 | 2018年 | 2021年 | 1、取消文理分科; 2、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6选3;语数外用全国卷,自选3科用湖北卷 3、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4、高考与高职招生分开; 5、2021年实现"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 6、探索分类投档、分类录取。 |
详细 |
广东 | 2018年 | 2021年 | 1、2021年高考文理不分科; 2、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 3、外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年两次考试; 4、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5、2016年,广东高考全部科目采用全国卷; 6、2016年,广东二本A线B线将合并。 |
详细 |
江苏 | 2018年 | 2021年 | 1、2021年高考“3+3”模式,文理不分科; 2、统考科目语数外保持不变,选考科目由"6选2"调整为"6选3"; 3、英语将实行听力和口语一年两考,笔试两考还在探索; 4、分值比480分高,接近700分; 5、"小高考"13个科目均可考两次; 6、2016年起,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 |
详细 |
河北 | 2018年 | 2021年 | 1、2021年高考文理不分科; 2、高考科目实行"3+3"; 3、外语考两次; 4、2016年起,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与第二批合并,以后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5、高校招生"两依据,一参考"; 6、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实行新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7、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
详细 |
重庆 | 2018年 | 2021年 | 1、取消文理分科; 2、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6选3; 3、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 4、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每年4月、6月) |
详细 |
湖南 | 2018年 | 2021年 | 1、2016年起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 2、2021年高考不分文理科; 3、实行"3+3"的考试模式; 4、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5、逐步试点取消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6、2018年开始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 |
详细 |
安徽 | 2018年 | 2021年 | 1、文理不分科; 2、统考语数外,选考科目为"6选3"或"7选3"。 |
详细 |
黑龙江 | 2018年 | 2021年 | 1、不分文理科; 2、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总成绩750分不变。 |
详细 |
辽宁 | 2018年 | 2021年 | 1、不分文理科; 2、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总成绩750分不变; 4、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5、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
详细 |
吉林 | 2018年 | 2021年 | 1、取消文理分科; 2、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4、等级性选考每年组织1次,高中生在校期间只参加1次等级性考试; 4、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逐步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5、从2021年起,高校招生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探索一档多投。 |
详细 |
贵州 | 2018年 | 2021年 | 1、不分文理科; 2、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录取机制为"两依据、一参考"。 |
详细 |
山西 | 2018年 | 2021年 | 1、高考实行"3+3"模式; 2、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 3、外语"一年两考",较高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
详细 |
内蒙古 | 2018年 | 2021年 | 1、高考取消文理分科; 2、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 |
详细 |
河南 | 2018年 | 2021年 | 1、高考不分文理,实行"3+3"模式; 2、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 3、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分值不变,外语一年两考。 |
详细 |
四川 | 2018年 | 2021年 | 1、高考实行"3+3"模式,成绩按等级赋分; 2、语数外三门必考,外语考两次择优计成绩; 3、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 4、外语"一年两考",较高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5、高职院校在当年春季单独安排考试。 |
详细 |
福建 | 2018年 | 2021年 | 1、选考科目自选3门; 2、探索"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2021年全面建立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3、校招生录取模式逐步推行按专业"一档多投" 录取模式改革。 |
详细 |
西藏 | 2018年 | 2021年 | 1、2021年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6选3"; 2、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高考总分660分,语数外每门150分,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70分; 4、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5、从2017年起,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
详细 |
宁夏 | 2019年 | 2022年 | 1、2017年建立高中考试招生综合素质档案,在自主招生中使用; 2、2018年启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3、2019年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推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 4、取消文理分科,选考科目"6选3",高考总分750分,语数外语每科150分,自选每门100分; 5、外语考试一年两考。 |
详细 |
广西 | 2019年 | 2022年 | 1、2022年起广西统一高考不再分文理科; 2、高考科目实行"3+3"模式,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 3、外语科目(含听力)同年有两次考试机会; 4、选考科目从政史地理化生6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科目之中任选择3科。选考科目安排在高三进行,每届学生只安排一次考试,每科满分100分。 5、高考总成绩满分为750分。 6、高校招生录取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 7、高职招生逐步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
详细 |
陕西 | 2019年 | 2022年 | 1、语数外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 2、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6选3,每科可报考1次; 3、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4、实现"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 5、坚持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条件成熟后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6、自主招生在本科一批正式投档之前录取; 7、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
详细 |
云南 | 2019年 | 2022年 | 推进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 详细 |
甘肃 | 2019年 | 2022年 | 1、2022年高考不分文理科; 2、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4、2017年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5、探索"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 |
详细 |
青海 | 2019年 | 2022年 | 1、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2、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4、2018年在各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并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
|
新疆 | 2019年 | 2022年 | 暂无 |
新浪教育讯 8月23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组织制定《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发布,本次方案有哪些新举措?高校招生有何变化?下面为大家一一解答: [详情]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发布,2018年起,一本、二本两个招生录取批次合并录取。昨日,记者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获悉,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已于近日印发了《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合并录取批次后,有利于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利于考生更理性选择心仪学校和专业,有利于高中学校破除盲目追求“一本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粤考宣 六大改革亮点逐个数 1。合并本科录取批次 2018年起,将原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两个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设置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批次调整合并后,本科和专科录取批次均设置一个平行志愿组,15个院校志愿数,即院校志愿数设A、B、C、D、E、F、G、H、I、J、K、L、M、N、O共15个,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和1个不服从调剂专业志愿。 2。平行志愿成大趋势 2018年起,将现各批次艺术(含音乐、美术,下同)、体育类统考专业的投档,从传统梯度志愿投档模式调整为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设置一个院校志愿组, A、B、C、D、E、F 6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和1个不服从调剂专业志愿。 与此同时,在“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录取设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两个批次,每个批次设置一个院校志愿组。本科批次设A、B、C 3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专科批次设A、B、C、D、E、F 6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本专科批次每所院校均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和1个不服从调剂专业志愿。 3。部分专业“中职升本科” 在职业教育方面,《通知》明确,省内各高职院校安排本校不低于上年度总招生计划35%的招生计划,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成绩总分作为录取依据,安排在2018年春季进行,实行统一填报志愿、统一组织录取。院校志愿数从2017年的1个院校志愿+9个院校平行志愿的方式调整为一个平行志愿组,设置6个院校志愿数,每所院校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和1个不服从调剂专业志愿。 同时,深化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招生改革。2018年起,选择10所左右的高职院校,安排部分专业一定数量的招生计划,在中考改革试点市开展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五年一贯制”招生录取改革试点。 《通知》要求规范和完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2018年起,逐步搭建全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统一报名、测试和录取平台。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学校毕业生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均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测试”考核方式,并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 《通知》明确,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2018年起,安排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部分专业进行“中职升本科”的招生改革试点。参加改革试点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部分应用性强、职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如艺术、护理、学前教育、职教师资等),2018年安排本年度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通过“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和技能测试等方式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打通职业教育“中职升本科”成才通道,探索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4。术科统考机考机评 音乐术科统考笔试实行机考及美术术科统考部分科目实行计算机辅助评卷的改革。2018年起,全省音乐术科统考将《乐理》及《视唱练耳》笔试部分改为计算机考试,科目名称为《练耳与乐理》,《视唱练耳》面试部分的考试内容、形式不变。美术术科统考方面,除色彩科目外,素描和速写科目实行计算机辅助评卷,进一步确保考试公平公正。评卷时先将考生答卷录入计算机,然后通过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随机调由评卷专家进行评卷。 5。规范中外合作办学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科类较多,收费普遍较高,一些专业的计划数较大,单独编设院校代码进行招生,在录取时出现了因生源不足造成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 因此,《通知》明确2018年起,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除经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对“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国际班”等与国(境)外教育机构开展办学合作活动的项目不再单独编设院校代码进行招生,以上项目与本校普通专业按院校代码统一编排招生,招生计划统筹使用。招生录取时,省招生办按院校科类招生计划进行投档,如院校整体生源充足,但“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国际班”生源不足时,剩余计划调整到其他专业使用,按录取原则录取投档考生。报考单独编设院校代码的招生专业的考生,录取入学后不得转入非单独编码招生专业。 6。成绩只提供给考生本人 2018年起,高考成绩公布时,高考个人成绩只提供给考生本人,不向各地市招办、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权威解读 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就广东省2018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权威解读。 问:为什么要对本科录取批次进行合并? 答:合并录取批次后,对高校而言,所有高校在一个平台上竞争,有利于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更好地发挥高校办学主体作用,更好激励高校注重内涵发展,发挥自身优势,专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拓宽专业发展空间,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对广大考生而言,考生可选择填报的院校及专业志愿的空间更大了,可以更好地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志向和优势,更为理性地选择自己比较心仪和向往的学校和专业。对于中学而言,有利于高中学校破除盲目追求“一本率”,缓解学校的升学率压力,减轻师生不合理教学负担。同时,本科合并录取,对于纠正社会和考生简单用录取批次划分和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问题,从而促进高校从基于分数的分层招生,逐步走向基于专业兴趣的分类招生。 问:本科批次合并后,对考生填报志愿是否有影响? 答:批次合并后,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方式,广东省较大幅度增加了本科批次相关科类的院校志愿数,从原来的“7+4”两个批次11个院校志愿数增加到15个院校志愿数,而且在每个院校志愿中增加1个不服从专业调剂志愿。因此,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提高考生志愿填报的满足率和满意度,特别是对于服从调剂而又不想到某个专业就读的该考生,可以更好地满足其专业兴趣。考生填报志愿,要从本人高考成绩实际出发,准确合理定位,注意志愿的“梯度”,往年的冲、稳、保三者之间的梯度更长更宽了,可以更加有效地防范“低分高报”、“高分低报”的风险。 问:改革内容中明确,考生志愿的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和1个不服从调剂专业志愿,这是怎么考虑的? 答:2018年起,广东省对考生填报志愿的院校专业志愿进行了完善,即在现有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不服从调剂专业志愿的设置,这主要是从尊重考生的特长和志趣、进一步提高考生志愿填报满意度的角度考虑的。从往年招生录取工作实际情况看,每年均有一些考生,尤其是刚上院校投档线的考生,档案投入考生所报的院校,由于分数较低,自己填报的、向往的心仪专业录取不了,院校只能根据考生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进行专业调剂录取。 问:从2018年起,中职学校毕业生通过“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可以报考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招生录取如何安排? 答:从2018年起,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通过“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类考试,既可以报考参加改革试点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可以报考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高职院校(专科)。 “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类录取设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两个批次,每个批次设置一个院校志愿组。本科批次设3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A、B、C),专科批次设6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A、B、C、D、E、F)。本专科批次每所院校均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和1个不服从调剂专业志愿。正式投档时,分批次进行,先进行本科批次录取,再进行专科批次录取,每批次根据考生分数高低及志愿顺序先后逐一检索投档,由高校根据本校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原标题:《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印发 一本二本确定合并录取 责任编辑:黄晓冬[详情]
和谁有关? 今年秋季上初一的新生,到2019年秋季上高一后,将不再分文理科,2022年将首次采用改革后的新方案参加高考。 新浪教育温馨提示高考之后的事更重要哦: ·全国大学及专业历年录取分数线查询 ·2016全国高考志愿公益讲座报名 ·志愿填报不明白的看这里看这里! 昨日,陕西省政府印发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提到,及时启动有关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2019年启动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到2022年基本建立符合省情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那么,6年后的高考怎么考?未来的高校如何录取?方案中提到,2019年6月底前公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中学阶段 关键词1 中小学招生 100%的公办小学、90%以上公办初中划片免试就近入学 【方案】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免试划片入学,100%的公办小学、90%以上的公办初中实现划片免试就近入学。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不低于50%的统一招生计划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取消普通高中“择校生”。 【解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不低于50%的统一招生计划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西安市远东一中副校长刘鹏说:“目前西安市已经 这样实行很久了,这样目的是为了使教育资源分配更公平。以远东一中为例,假如今年招生计划是400人,就需要有50%的计划面向全市定向投放,这样一来, 一些区域外的普通中学的优秀学生,就更有可能进入好的高中。” 关键词2 综合素质 五方面评价中学生综合素质,公示后形成素质档案 【方案】制定《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评价方法与程序采取写实记录,定期整理遴选,在公示审核后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 【解读】刘鹏介绍:“目前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开始越来越细分,而且没有课本,不需要复习。去年其分值增加到100分,并且70%计入中考总分。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3 学业水平 将分为“合格性”和“等级性” 【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合格性考试的科目设定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 用技术、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14门课程。各科成绩均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科目设定为思想政 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课程。考试内容限定在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内容范围内。考试安排在普通高校招生全 国统一考试后进行,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参加2022年后(含)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校毕业生和同等学力人员,必须 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性考试。该考试成绩用于高校招生,连续2年有效。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的考生方可报考相应科目的等级性考试,等级性考试成绩 以各科考试的卷面总成绩为依据,按实际参加该次考试考生总数(缺考考生除外)的相应比例划分等级,各等级划分比例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 30%、D等级>20%、E等级<5%。 【解读】在高中阶段考完14科,且不再分文理科,会不会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刘鹏说:“虽然看起 来考的科目很多,实际上并不会增加负担。未来变成合格性考试,只有合格与不合格的区分,学生只参加水平性考试是很简单的。据目前的学业水平测试结果分析, 其中A占30%,B占40%,C占27%,而D仅占3%。所以学生可以轻松应对随考随清的14门科目。这是为了增强学生在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方面的均衡了 解。” “对学生学习不存在加重负担,但可能会对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更有优势。”刘鹏分析,“未来高考固定的三科中,语文和英语都是语言类,占固定分值的三分之二。而其他三科为等级,权重分不及固定分值高,所以语文和英语好的学生,会有优势。” 刘鹏分析,“增加考试次数改变了学生一考定终身的现状,但也可能会增加考试负担,因为学生只要可以考两次,就宁愿多考一次。” >>高考改革 关键词4 综合改革 语数外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将可以考两次 【方案】1、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2019年6月底前公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2022年起,高考成绩由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的等级性考试成绩组成。保持普通高校招 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计入总分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科目,每科满分100分。由考生根据招生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每科可报 考1次。 2、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普通 本科院校要于2019年前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提出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 法,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体现在每年度的招生章程中。 【解读】未来如何选择选考等级考试的3个科目?高考改革之后,未来高校将如何招生?此 前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陆根书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语数外作为统考科目,其他科目六选三以等级方式呈现,学校将按照不同专业对人才素质 的需求,将录取条件以分数+等级排列组合。6门课由学生自主选择3门,就有20种组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组合来选择不同的学校和专业。高校的很多专业 中,有的是非常偏向文科或者非常偏向理科的,还有一些专业是文理均可的,这就让高中生在自身的知识结构上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现在 学生在高考后才思考自己的专业之路,未来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有自己的学业规划。”刘鹏分析,“假如一个学生想要学医,可能就需要考化学和生物。虽然未来 不分文理科,但学生在高中一入学,就要考虑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来对等级考试科目有所侧重。” >>录取改革 关键词5 录取批次 待条件成熟后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方案】坚持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待条件成熟后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积极探索基于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解读】“许多很不错的学科,因为在二本批次,所以只能找二本批次的学生,对学科发展限制很大。”刘鹏分析,“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为例子,虽然飞行学科 在国内非常强,但很多想学飞行的学生,因为成绩在一本线,就不愿意去二本学校,认为浪费了分数,吃了亏。其实这样对学生和学校,都是不好的。” 刘鹏分析,批次对高校简单的划分了“档次”,容易让学生和家长只看批次不看实力,取消批次后,学生就可以更自由地报考自己心仪的学校和学科。无论是取消 批次,还是我们逐步从估分报志愿更改为出分报志愿,今年每批次平行志愿还从4个增加到6个,这都是越来越人性化的改革,有助于学生顺利招录。 关键词6 自主招生 不得联考或培训,在本科一批正式投档之前录取 【方案】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考核。试点高校要合 理确定考试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试点高校要制定自主招生章程,明确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公布录取结果。试点高校组织的测试安排在普通高 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后进行,省考试管理中心负责公示入选考生名单,单独设置填报志愿批次,录取工作安排在本科一批正式投档之前。 【解读】以西安交大为例,今年自主招生录取人数不超过年度招生计划的5%,人数大约210人左右。但自主招生发放资格人数不超过招生计划数的10%。 关键词7 农村考生 农村学生单独招生,今年陕西六万贫困学子可上重点大学 【方案】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组织省内一本批次招生高校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省属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加 大省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在保证落实国家专项计划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的投放比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严 格审核考生报考资格,及时公示相关信息。 【解读】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 新疆南疆四地州学生,由中央部门和地方本科一批招生为主的学校承担,2016年在陕安排招生计划6万名,比2015年增加1万名。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 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由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承担,安排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 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根据上述要求确定。招生任务由教育部直属 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安排招生计划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訾艳阳介绍,“今年西安交大在高校专项计划 中计划录取不低于90人。” 关键词8 加分 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最多可下延20分录取 【方案】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为:烈士子女在普通高校投档分数线下延20分投档,由普通高校决定是否录取。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在普通 高校投档分数线下延10分投档,由普通高校决定是否录取。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在其高考总分上增加5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 (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在其高考总分上增加10分投档。 【解读】2014年底,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 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规定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体育特长生等5大 加分项目。此后获得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而这些加分项目,陕西从2014年高考起就已经取消,更改为优先录取。 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今年的招生简章中介绍,在录取时只承认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政策加分;同一考生如有多项政策性加分,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且原则上加分不得超过20分。 关键词9 高职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2017年成招生主要渠道 【方案】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相对分开,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实施分类考试招生。继续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2017年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 【解读】分类考试招生包括高职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示范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三校生”单独统考招 生)。华商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陕西省是从2015年开始,实施省内高职院校的分类招生考试。2015年全省62所招收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的院校均 参加分类考试招生,其中本科院校18所、高职院校37所、成人高校7所,共下达招生计划55412名,约占全省高职院校在陕招生计划总数的50%。 关键词10 录取 考试录取有质疑可申诉,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 【方案】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省属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招生章程,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在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建立招生委员会,聘请监督员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 【解读】在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 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关键词11 学分 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制度,试行高职、高校之间学分转换 【方案】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制度。建立高等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试行高校之间学分转换,积极推进不同学校、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积累与互认。 【解读】2014年陕西印发《关于深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2014-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陕西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 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达到60%以上。建设省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建立高校与相关 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共建平台,促进合作办学,同时探索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渠道。也就是说,在高职院校就读 的学生,其学分将会被普通高校认可。 华商报记者 任娇[详情]
经教育部备案同意,24 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到2021年,福建省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本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是“单项突进”,而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改革,整体设计涵盖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层次、各类别的考试招生制度。 各类考试具体怎么改,赶紧往下看—— 高考综合改革 取消文理分科,录取机制:“两依据、一参考” 福建省现行高考采用“3+1”模式,即语、数、外三门加文综或理综的考试成绩录取。2021年起,实行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高校通过“两依据、一参考”来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录取机制,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作用,增加学生选择机会,分散应试压力,促进高校科学选才。 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招生投档录取模式方面,本科院校艺术类招生继续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2017年起,使用统一高考成绩录取的专科高职院校的招生,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待条件成熟时,减少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批次。 文中提到的“两依据、一参考”被视为此番高考改革的核心。 这就涉及到以下两项改革。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由反向会考转向全科考,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改革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采取文科学生考理、化。生、信息技术4门,理科学生考史、地、政、信息技术4门。 2017 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所学14门科目均列入考试范围。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新生开始不再分文理科,实行 全面考核,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学生须参加所有14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毕业的依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还设 等级性考试,由学生自主选考3门,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我省提 出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进一步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促进学生学会选择,规划人生;同时,还为高 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提供服务,促进高中、大学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又用于普通高校招生录取,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 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扭转“唯分数论”,促学生全面发展 2016年秋季,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起、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 此项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为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我省按照规范严谨公开的原则,建立公示与举报、申述与复核、诚信与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具体的使用方法由高校提出,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此外,这种有“依据”、有“参考”的做法在其他类型的考试中也得到推广。 [详情]
湖北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除了语数外之外,其他科目你可自选3门来考;外语可以考两次,选考分最高的一个计入高考总分。[详情]
新华社沈阳5月19日电 题:20余省改革方案落地 高考改革带来哪些变化? 新华社记者 随着高考时间临近,高考改革再度引发家长、学生、老师热议。目前,已有北京、广东、江苏、辽宁等20多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实施方案,福建、安徽、四川、湖北等省份也明确方案将于年内公布。 将在全国范围内渐次铺开的高考改革,是当下高考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实行“新高考”后,高中怎么教?学生如何才能进入心仪的高校?教育整体链条是否能环环相扣? 不分文理的“3+3”模式:改革凸显四大变化 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各地开始陆续出台本地区改革实施方案。记者梳理各地改革方案发现,高考计分方式、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发生明显变化,科目设置和招生批次成为改革重点。 ——不分文理,变为“3+3”模式。广东、辽宁、吉林等大部分省份实行“3+3”的考试模式:前一个“3”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课程)科目,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 ——外语等科目实行一年两考。北京市高考改革确定,英语(精品课)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上海、吉林、辽宁等地也规定,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学生选取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广东省除外语科目实行一年两考外,还将给学业水平考试提供两次考试的机会。 ——“一考定终身”变为“多元录取”。各地规定,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机制,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俗称的“两依据、一参考”。 ——“本科批次合并”。辽宁、福建、四川、广西等地从去年起陆续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一些省市则提出了合并第一、第二招 生批次:上海市将从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 次,并计划从2020年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山东省也提出,山东高校录取从明年起将不再分一本二本。 新高考方案执行时间上,上海、浙江两个试验区明年起执行新高考;北京、海南等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广东、辽宁、吉林、湖南等大部分省份定为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执行改革;一些西部省份定于2019年开始执行。 “套餐”变“自助餐”:指挥棒如何带动学习革命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引发普遍关注。一些业界人士认为,新高考方案总体上以学生为本,为学生、高校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考试素质教育导向、公平性 更明显。但与此同时,高考的“套餐”模式变成了“自助餐”,“史、地、生”等传统副科比重增强,各科内容更注重考察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能力,高中教学势必 发生重大变革。 ——“走班制”必然带动分层教学。师资配置、课程组织与学校管理均不同程度面临挑战。 记者在上海采访了解到,“走班制”正在成为高中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目前,复旦附中本部已经对部分高一、高二逾两百名学生实行全部课程走班,不 设行政班级,其余学生选修课实行“走班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课表前往对应的教室上课,教室门口也贴出课程安排和相应的时段。 明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浙江省实行的是“7选3”考试模式,学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 目中,选择3门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种考试给浙江省高中带来了35种课程选择“套餐”。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选择不一,部分学校教室、教师出现一定程度的 短缺。 ——“综合素质测评”将由雷同到个性。上师大附中校长严一平介绍,在相关高校已公布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方案中,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录取标 准,而是采用“高考+校测+学业考”方式录取。在全面推进高考改革后,高校正在逐步将综合素质纳入到人才的选拔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科成绩、综合素质 和自身的实践和体验经历。 记者在各地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对高考录取影响不大,部分中学做的还比较简单。 自由度增加:做好未来发展“选择题” 今年上海共有9所高校开展综合评价录取,同时高招将合并一、二本批次,原有的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办法发生改变。考生在合并后的10个院校志 愿里填报的自由度明显增加,原来“从一本掉到二本”的概念消解了,考生的选择面得以扩大,高分考生更易向上冲击,低分考生也有足够多的选择满足志愿。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对此表示,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充分考量自身特长、兴趣、理想,从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发展时期来把握自身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只看眼前的热门专业、分数高低等狭窄视角。这也是考生真正能够在招考制度改革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根基所在。 “现在学生最大的困惑是,只知道学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一些教师反映,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 “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选择。”长春市实验中学校长迟学为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选择优势学科,学校也要有这样的规划和引领能力。 一些基层学校负责人担心,高考改革开始实行时,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适应能力是个挑战。 针对“走班制”,武汉市一所中学校长说:“学校教室够不够用?如何配备相应教师,走班之后新的班级如何管理,如何考勤?可能都要和过去完全不同,应提前做好准备。” 针对高校录取参加“综合素质测评”,一位孩子在上海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入读的家长赵女士表示:在本身比较繁重的高中课业中,如何更多更好地融入业余爱好、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内容,考验着学校、也考验着学生和家长。 (新华网 王莹 仇逸 廖君 刘硕)[详情]
华龙网5月17日10时13分讯(记者 周梦莹)17日上午10时,重庆市教委召开重庆市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从2021年(2018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高考总成绩为全国统考科目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总和,取消文理分科,统考语数外三科,等级性考试则采用“6选3”模式。 据介绍,重庆将在2018年上半年出台并公布《重庆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方案》。从2021年(2018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普通高校招生 录取将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制度。即:依据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高考总成绩为全国统考科目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总和。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每科150分,由国家统一命题,考试不分文理科,考试时间在每年6月份。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每年4月、6月),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所有科目,结果采取合格或等级方式呈现,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 其中,合格性考试用于核定学生高中毕业水平和能力,覆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所有科目,原则上采取学完即考方式,以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现,作为学生具备高 中毕业学历认定依据。等级性考试,作为高等学校录取依据,采用“6选3”模式,即: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专业的具体“6选3”科目组合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 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自主选择确定3个科目进行等级性考试,考试时间在每年3月底至4月初。各普通高校将提前向社会公布学业水平考 试科目的报考要求。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中阶段教育 学校将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个人综合素质档案,档案中客观真实、写实性地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和标志性成果,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学探索、社会实践和志 愿服务等活动。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招生高校评价和使用,各普通高校将按规定提前向社会公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详情]
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公布,其中免费教育年限延长,高考综合改革启动实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主线是规划重点。 福建省将在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2021年全面建立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高校招生录取模式逐步推行按专业“一档多投” 录取模式改革。 规划提出,要高质量普及15年基本教育,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这是我省首次提出高中免费教育。需注意的是,高中免费免除的只是学杂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中阶段学生将首先成为受益者。 规划提出,要打造福建版“二元制”现代职业教育。我省已从今年开始重点 实施以“招工招生一体化、企校主导联合育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规划为我们展现一幅更全面的改革蓝图:强化就业导向,深化产教 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点抓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校企合作制度机制建设、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多元主体组建职教集团、实 训基地建设等。 据测算,到“十三五”末,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53%,迈入普及化阶段。规划从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院校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布局结构、巩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部署,以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福建日报)[详情]
日前,吉林省印发《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方案中明确指出,2018年我省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任何重要的改革都是‘三年早知道’,2018年开始上高一的孩子将会是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第一批孩子。”长春市某高中的陈校长说。 考试 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当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考生高考成绩由国家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国家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单科满分150分,不分文理。 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学生选取1次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为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学生自主选择3科作为等级性选考科目。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单科满分100分。等级性选考每年组织1次,高中生在校期间只参加1次等级性考试,逐步探索为学生增加等级性考试机会的办法与措施。 录取 高考实行多元录取机制 2018年起,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至多不超过3门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要求以及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学生只要1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符合要求即可报考。逐步实行基于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等学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需求、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学生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按照学生高考成绩和院校志愿,逐步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在高职院校招生录取中实行院校与专业相结合的录取模式,探索平行志愿投档,一档多投,增加高职院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从2021年起,普通高校招生在保持现行录取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探索一档多投。 学业水平考试 今年年底出台实施办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4个科目,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统一要求,各市(州)和梅河口市、公主岭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等级性考试设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等级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2016年年底出台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2018年秋季入学新生执行。 高考试卷 统考科目仍用全国统一试卷 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改进评卷方式,加强评卷的精细化管理,完善学生成绩报告。高考统考科目继续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考相对分开,文化基础课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考试,职业技能测试由各高职院校单独命题、自主测试。2017年起通过分类考试录取学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 招生 鼓励民办高校向省外扩招 除高考改革方面的问题外,“改革方案”还涉及各个阶段。 在义务教育阶段,将免试就近入学办法,实现全省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学的同城同等待遇,确保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多元录取机制,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并不断提高比例,优质学校招生指标向农村和薄弱初中倾斜。加大统筹力度,提高省属重点高校招收优秀农村学生的比例。调整高校办学层次结构,压缩本科高校办专科规模、扩大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规模,鼓励民办高校面向省外扩大生源规模。 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继续实行两考合一的考试方式。 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吉政发〔2016〕14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现将《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 2016年4月19日 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教育服务振兴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公平公正,完善规则,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坚持科学高效,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规范实施;坚持统筹推进,整体设计,综合施策,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衔接沟通、协调发展。 (三)改革目标。 2015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6年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2018年实施高考(精品课)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符合教育规律、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 “立交桥 ”。 二、主要任务 (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1、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办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平等入学机会。综合考虑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规模容量、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采用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为义务教育学校划定招生范围(学区),扩大对口直升,实现全省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2、确保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输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学的同城同等待遇,确保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少年关爱和服务体系,确保留守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大力扶持特殊教育,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 3、改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办法。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多元录取机制,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并不断提高比例,优质学校招生指标向农村和薄弱初中倾斜。实行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制度,特色学校招收特长生制度。逐步将体育等科目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中职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注册入学。三年制中职学校招生录取不划录取控制分数线,学校按考生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做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规划,逐步实现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 4、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继续组织实施面向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落实地方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农村学生计划。加大统筹力度,提高省属重点高校招收优秀农村学生的比例,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5、建立高校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调整高校办学层次结构,压缩本科高校办专科规模、扩大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规模,鼓励民办高校面向省外扩大生源规模。重点对服务我省支柱、优势、特色、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培养质量高、就业率好的院校(专业)和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院校给予招生计划支持。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和部署,适度提高高职高专招收中职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比例、应用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含技师学院)毕业生比例。根据高校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情况,适当调整招生计划,促进高校加快完善办学基本条件,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1、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继续实行两考合一的考试方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衡量学生毕业的主要标准,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参考。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方法,注重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多元评价,强化评价的真实性、公正性,突出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公示制度。 2、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课程)、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4个科目,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统一要求,各市(州)和梅河口市、公主岭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等级性考试设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等级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2016年年底出台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2018年秋季入学新生执行。 3、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2016年年底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由学校指导学生自我记录与申报,学校建立学生真实、完整和规范的电子评价档案,在全省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字化服务平台公示。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细化机制,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2018年起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在高校自主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中试用;2021年起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使用。 4、职业院校实行 “双证书 ”制度。职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争取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中职学校实行学校、企业、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学生成长记录与评价制度。 5、完善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和普通高中毕业生考试办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考相对分开。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的考试由文化基础课考试和职业技能测试两部分组成。文化基础课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职业技能测试由各高职院校单独命题、自主测试。高职院校招收普通高中学生的考试由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性测试两部分组成。文化素质成绩依据“语文、数学、外语 ”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确定,职业适应性测试,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与高职院校自主测试相结合。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7年起通过分类考试录取学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 6、完善中职、高职贯通衔接考试招生办法。以艺术、体育、学前教育、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专业为主,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完善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的 “三二分段 ”“五年一贯制 ”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探索开展面向初、高中学生的技能性等级测试,发现和鼓励更多的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进入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通道。 7、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改进评卷方式,加强评卷的精细化管理,完善学生成绩报告。高考统考科目继续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三)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机制。 1、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落实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教学〔2014〕17号),严格执行《吉林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方案》(吉招委字〔2015〕1号),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和省级优秀学生等全国性加分项目;取消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团干部和市(州)级以上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获得者等地方性加分项目;取消部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照顾政策;认真落实和完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进一步规范保留的加分项目,加强考生资格审核和信息公示,杜绝加分资格造假问题。 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15年起自主招生安排在统一高考后进行。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行为,公开自主招生办法、招生计划、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保证公平公正。 3、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高校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简章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要事项等方面的作用。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完善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强化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4、改进录取方式。学生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按照学生高考成绩和院校志愿,逐步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在高职院校招生录取中实行院校与专业相结合的录取模式,探索平行志愿投档,一档多投,增加高职院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从2021年起,普通高校招生在保持现行录取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探索一档多投。 5、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出台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学分积累转换的相关政策,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制度。推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促进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和考试条件。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学校要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为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招生考试提供平等机会和合理便利。 (四)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1、扩大信息公开。深入实施招生 “阳光工程 ”,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2、强化制度保障。健全政府部门协作机制,强化教育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安全体系。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健全教育考试招生的法规、规章,提高考试招生法制化水平。 3、加大查处力度。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公布查处结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1、调整高考招生考试科目和分值。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当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考生高考成绩由国家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国家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单科满分150分,不分文理。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学生选取1次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为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学生自主选择3科作为等级性选考科目。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单科满分100分。等级性选考每年组织1次,高中生在校期间只参加1次等级性考试,逐步探索为学生增加等级性考试机会的办法与措施。 2、实行多元录取机制。2018年起,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至多不超过3门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要求以及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学生只要1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符合要求即可报考。逐步实行基于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等学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需求、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改革联动机制。省教育厅指导教育考试院等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要加强改革前瞻性、透明性,明确改革的路径和方法,给考生和社会稳定的预期。 (二)加强责任落实。各地、各部门要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完善管理制度和治理体系,加强评估督导,引导学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研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规律,加强理论指导和经验总结。加强考试机构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结合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开展学业指导等实际工作,广泛开展业务骨干和教师培训,培养一支与改革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化队伍。 (四)加强经费保障。各地、各部门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支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高中学校设施设备、师资配备,保障学校适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 (五)加强舆论引导。省教育厅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和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供咨询服务。要主动设置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群众理性看待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凝聚共识,在全社会营造拥护和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详情]
天津市从2017年起全面启动高考改革,2020年高考采取“3+3”模式,不分文理科。英语能够考两次,去成绩高者计入总成绩。 高考综合改革采取“3+3”模式不分文理 高考综合改革的主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不分文理;两依据,一参考”。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将取消文理分科。从2020年起,统一高考科目将调减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试时间仍安排在每年6月份。其中,英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从2020年起,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招生录取总成绩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 分100分。也就是说,从2020年起,高等学校将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关于考试科目与内容:合格性考试内容以国家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的规定及要求为依据,共设置14门科目(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音体美、信息 技术与通用技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必修课程,避免严重偏科。等级性考试内容以国家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规定及要求为依据。学 生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根据自身爱好与特长及所要报考高校的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 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等级性考试科目。 组织方式: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 物、语文、数学、外语9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的等级性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信 息技术、通用技术两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评卷,分区县统一组织;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3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外语科目单设的听力合格 性考查,以及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单设的实验操作合格性考查,由全市制定统一考核目标、考核范围和考核要求,分区县统一组织,各中学具体实施。 成绩呈现与使用: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 级呈现,位次由高到低分为A、B、C、D、E五等。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在计入录取总成绩时,每门科目成绩 由五等细化为21级,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 考试安排 合格性考试安排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举行,实行全科开考,高中学校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和学习状况,合理安排考试时间;每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学生一般只能报考一次;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再提供一次考试机会,与该科目下一次合格性考试同时进行。等级性考试限参加当年高考的学生参加,考试安排在高三年级 第二学期的5月中下旬举行。每门科目的等级性考试,学生只能报考一次。 志愿填报 学生在选报志愿时,自主选择的等级性考试科目与招生院校的科目要求至少要有1门相一致,方可报考;同时,学生还要关注招生高校对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填报志愿。也就是说,学生要综合考虑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选才要求两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志愿填报。若高校没有确定等级性考试科目范围,表明学生在报考该专业(类)时无科目限制,均可报考。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内容:突出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 从2017年起,市属高职院校在津招生计划主要安排在春季招生,分别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学校毕业生,春季招生将成为市属高职院校在津招生的主渠道。基本形成与统一高考相对分开、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被春季高考录取的学生,可不再参加统一高考。 高职院校通过春季高考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将依据学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职业适应性测试将由现行的1科综合能力,增加为综合能力和技术两科,实行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考、统一评卷。 高职院校通过春季高考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依据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成绩进行录取,测试实行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考、统一评卷。其中,文化基础考 试科目保持不变,仍为语文、数学、外语;职业技能考试由现行的统一类别细分为工程技术类、管理服务类和艺术体育类,学生可自主选报1个职业技能类别。 完善自主招生 一是高校自主招生安排在统一高考后进行。二是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三是试点高校依据高考成绩和学校自主考核情 况,参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四是符合高校要求的学生在公布高考成绩后单独填报自主招生 志愿,在本科一批录取前完成录取。五是要进一步规范录取程序和要求,加强信息公开公示,确保公平公正。(天津考试院)[详情]
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布局国家招考改革这盘大棋后,近日,《四川省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经省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教育部备案。《方案》提出的文理不分科、外语考两次、综合评价录 取等新措施,或将为考生创造“多赢”的红利。 考试 语数外三门必考 外语考两次择优计成绩 置于全国开始实施的新高考改革棋局中,四川将从2016年起,分步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并恢复外语听力考试;2017年起,普通高考各科全部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从2021年开始,四川对高考科目设置“动刀”。即统一将考试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各科满分仍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 《方 案》进一步补充明确,改革后,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其中,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 成绩按等级赋分。需要注意的是,其分值和等级划分、计分办法将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作出具体规定。 “打破唯分数论,将考生从紧盯分数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某中学高中教师钟君说,如此一来,学生可以自主设计高中阶段“合格+特长”的生涯规划和课程选择,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缓解应试压力,减轻师生的负担。” 2018年入学新生 学业水平考试全省统考 可以看到,高考打破唯分数论给综合素质评价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完善普通高中考试评价制度尤为重要。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提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一位高中老师流露出担忧,“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这部分的‘分’怎么打?” 为确保考试成绩和评价结果可信可用,《方案》中提出,四川将制定出台我省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办法,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根据规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招生 学生根据特长选学校 学校根据特色选人才 《方 案》提出,高校招生依据考生高考总成绩(3门必考科目+ 3门选考科目),参考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择优录取。高校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 试科目的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这意味着,作为招生主体的大学,无疑在选拔人才上更有话语权,可以在单一考分之外找到真正适合学校的学生。 一业内人士说,在这种趋势下,学生能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清晰全面地思考自己的未来,选择更合适的专业和学校;对学校而言,这轮改革也将拓宽特色化发展的空间。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社会对不同人才的成长需要,创建本校特色。 高职院校 2021年起实行春季招生 改革最大的变化是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统一高考“分家”。具体来说,高职招生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从2021年开始,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时间安排在当年春季。 文化素质方面,普高学生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学生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当然,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前,高职单招和职教对口招生两类入学考试时间和录取办法不变。高职单招文化素质考试由省教育考试机构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招生学校组织实施,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3科。 《方案》特别提出,逐年扩大高职单招等现有分类考试形式的招生规模,2017年分类考试招生计划达到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总数的60%左右。 录取 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取消所有鼓励类加分 值得关注的是,四川将全面推进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据 了解,一本二本批次合并录取上海等地已经先行先试,当地一所传统意义上的211高校招办负责人坦言,一、二本合并,模糊了以往所谓“重点大学”的身份,不 再给高校人为地贴上标签。从今后看,这是为“学科专业投档模式”做铺垫,也就是未来对专业的选择可能胜于对学校的选择。 《方案》强调,严格遵循2015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意见》,取消体育特长生等所有鼓励类加分项目,取消除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考生等项目外的所有扶持类加分项目。 《方案》还提到建立招生问责制,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媛莉 声/音 成都树德中学校长陈东永:避免加重负担学校和老师要加强引导 “高 考取消文理分科是朝着好的方向改革,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进步。”成都树德中学校长陈东永说,文理不分科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现在的学生只能在文科和 理科之间做出选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今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再结合高校录取的要求,选择除语数外之外的学科,这是 一件很好的事情。 陈东永同时表示,这种改革可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根据改革的意见,除语数外之外,学生可以在其余学科中任选三门,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学生为了得到比较理想的等级或分数,可能会均衡用力,对每一门学科都不敢懈怠。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加强引导。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寰 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龚智发:阶段考试可减轻集中高考压力 “高 考文理不分科是我国招生考试制度的重大改革。”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龚智发接受采访表示,“高考文理不分科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文理不分科给学生更大的 自主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点选择部分科目作为主攻方向,同时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结合,分阶段考试可以减轻集中高考的压力,又能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新发展。 为此,作为学校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课程改革,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构建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设活动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实行走班制,改革课堂教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 成都市教科院院长罗清红:全面统筹资源按需分班成为必然 如何看待2021年四川省对高考作出调整?成都市教科院院长罗清红认为,这符合国家对高考人才选拔的方向与趋势。不拘一格选人才,多重标准,多种人才。 要达成这样的愿景,需要信息化进入教育,大数据进入教育。当前最为困难的是课堂学习过程的数据记录,一些地方在课堂教学的数据记录也许代表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值得教育人关注。 对学校来说,他认为当下关键是需要全面统筹资源,分层跑班、按需分班应成为必然,教师、学生、场地与课程的无缝对接也显得非常必要,这是学校的不二选择。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峥[详情]
甘肃省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全面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和招生,拓宽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和培养各类人才、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出 发,突出问题导向,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有效的考试招生制度,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实现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公平公正。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完善政府监管机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三)科学规范。增加学生选择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教育考试次数、难度和深度,降低考试压力,注重思维和能力的考查,引导教育教学向重视培养学生兴趣、注重社会责任感、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促进科学选才,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 (四)统筹协调。整体设计从中小学到高等教育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稳妥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 三、总体目标 2019年启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基本建立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实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中考合理分流,高中阶 段教育特色多样、普及程度较高,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 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促进中小学入学机会公平。 1。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取消任何形式的小学入学测试,严禁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考核等形式选拔学生,严禁将各种竞赛成绩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义务教育入学的条件和编班的依据。义务教育招生不能产生大班额。 2。严格落实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规定,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完善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就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完善中考体育、艺术、实验实践能力等测试办法。 3。 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积极探索与新的高考招生制度相衔接的中 考办法。合理分流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职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建立多元化的中考招生 录取机制。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鼓励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 (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1。 全面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 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确保学业水平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同一科目安排一次考试,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其他后选科目的 第二次考试机会。2017年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2。 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 要制度,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要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主要包括 学生思想品德、遵纪守法意识、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要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正,保证记录内容真实准确。2017年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3。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和招生,拓宽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逐步扩大高职院校省内单独测试招生计划和专业,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和专业,适度提高高职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学)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完善从中职到高职(专科)的升学办法,推动中职毕业生采取“文化知识+专业 技能”的测试办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试点工作,适度加大专业技能测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权重。形成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高职“3+2”升本科、高等职 业学院单独测试招生贯通培养格局,探索实施从中职到高职人才培养办法。 4。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高考统考科目继续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1。 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项目。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保留对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报考省属院校 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对农村户口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的地方性加分项目。 同时,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考生,采取专项计划、定向招生等政策予以照顾。 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规范试点高校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进行。 3。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本专科文理类各批次实施大平行志愿投档。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高校录取的可行性,增加高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4。 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探索多种形 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2016年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实施办法。 (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1。坚持阳光招生。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和录取结果,畅通咨询及申诉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2。加强制度保障。进一步明确学校与招生机构在考试招生中的权责关系,发挥招生研究与评价的作用,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安全体系。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健全教育考试招生的法律法规,提高考试招生法治化水平。 3。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考试招生的全程监督,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公布查处结果,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涉嫌违反党纪政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招生精准扶贫。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精神,制定有利于贫困家庭学生升学的精准招生政策,创造条件进一步降低贫困家庭学生学习费用,提高致富能力,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基础性作用。 1。 增加高考招生在贫困地区的专项名额。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高考招生倾斜力度,通过积极争取并落实教育部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扩大省属高校招收农村学生 专项计划,实施高校农村单独招生专项计划、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贫困县单独测试招生和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使更多贫困地区学生有机会接受高 等教育。扩大省内高职院校在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规模,宽进严出,探索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2。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革命老区的招生政策,实施革命老区专项招生计划,逐步提高革命老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3。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考生的招生扶持力度,逐步增加民族地区考生进入高等院校的入学机会。凡我省实施的专项计划均惠及民族地区考生。 4。建立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免学费政策和资助政策。对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和17个插花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的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鼓励和引导贫困家庭学生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脱贫致富。 (六)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19年6月底前,出台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逐步形成符合甘肃实际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1。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 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 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专业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 2。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2019年6月底前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五、保障机制 (一) 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省内高校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健全省、市、县三级考试招生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完 善规则,健全体制机制,细化工作实施方案,统筹谋划、有序推进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教育条件保障,加强组考硬件建设、队伍专业化建设和考试改革经费保障,确保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职业技能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化水平。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费用纳入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三)突出考试管理。 1。加强标准化考点的日常维护和相关设施的改造升级,建立标准化考点运行维护保障长效机制。统筹利用好标准化考点,有效发挥视频监控、网上巡查、考场安检、无线通讯屏蔽、身份核验、试卷跟踪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的作用,形成更加严密有效的考试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 2。积极推动命题基地和数据处理中心建设。升级各类考试招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改造现有招考信息管理平台,完善相关业务系统,陆续推行全省教育主要考试网上报名收费。 3。甘肃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组织实施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的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组织实施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的考试、录取工作;负责全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的录取工作。 (四)有序推进实施。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及时制定各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给考生和社会以明确、稳定的预期。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措施。 (五)加强宣传引导。要加大对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和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凝聚共识,营造良好改革氛围。[详情]
4月12日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等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湖南中小学、高考等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内容。据介绍,湖南将于2018年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即从2018年进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实施,到2021年高考时按新的制度录取新生。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纳入高考总成绩 湖南高考科目设置已经明确为“3+3”,即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门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成绩组成,不分文理科。全国统考的语、数、外3门科目采用全国卷考试、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将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里组织统考,学 生自主选择任意3门参考并计入高考总分。 根据《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和等级性。其中合格性考试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 据,以“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现。等级性考试纳入高考计分范畴,包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分为A、B、C、D、E等级别。 学业水平考试采用等级制计分,破除“一分定终身”的弊端,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此办法于2018年正式实施,从当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执行,2021年有关科目正式纳入高考计分体系。 此外,湖南已经取消了所有鼓励类加分项目,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其他扶持类加分项目,加分分值明显降低,维护了高考公平公正。 综合素质评价将是高考录取重要参考 从2018年进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开始,湖南高考将构建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机制(即“两依据、一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将成录取学生重要参考。 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在于在于引导普通高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个性特长全面发展,扭转“唯分数论”倾向,为高中学生毕业和升学提供重要参考。 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内容。 湖南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如实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事实材料,对相关材料要进行公示,责任教师要审核把关,确保真实性。二是建立湖南省普通高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管理平台,保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便于档案的使用和监管。三是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查处惩治力度,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 高考录取批次将取消 据了解,2015年已将本科第三批A、B两个批次合并为一个批次,将逐步合并本科第二、第三招生批次,直至取消录取批次。 取消录取批次后,学生不再分批次填报志愿;学校在考生志愿填报范围内按学生专业志愿和高考分数择优录取,克服社会和考生简单用录取批次划分和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倾向。这既方便学生选择就读高校,降低考生报考难度和风险,也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才。 湖南将完善普通高校的自主招生,确保真正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进入高校。2015年起,自主招生免试安排在统一高考后、高考分数线公布之前。 湖南将逐步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规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建立分别针对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的考核录取模式。2017年,分类考试 将成为高职院校招录学生的主渠道。2015年我省还试行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选报1至2所学校制度,今年将继续实施,使学校选拔学生和考生选报学校更加合理有效,并逐步实现“双向选择”。[详情]
贵州省政府印发《贵州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贵州省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即从2021年开始高考实行“3+3”新模式。2020年之前沿用现行高考方式。 日前,贵州省政府印发《贵州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的批复,贵州省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即从2021年开始高考实行“3+3”新模式。2020年前(含2020年),贵州省继续实行现行高考方式。 据了解,高考综合改革主要内容有三点。 一是改革后不再分文理科。 二是改革后的高考成绩由“3+3”构成。第一个“3”为实行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第二个“3”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3个科目成绩,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院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进行等级性考试。 三是录取机制为“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即依据前面所讲的“3+3”成绩;“一参考”,即参考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详情]
2017年湖南省将启动新的高考与招生政策。今年湖南省即将出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方案,高考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成绩将由两部分组成。高考改革政策一落地,实行走班制将成为中学的常态。 10日上午,湖南省“新高考、新对策”研讨会在长沙市明德中学举行,根据相关政策精神,2017年湖南省将启动新的高考与招生政策。 省教育厅主管基础教育的王建华副厅长表示,今年湖南省即将出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方案,高考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成绩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的成绩,其中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较好的成绩计入总成绩;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历史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考,同时确定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高考改革政策一落地,实行走班制将成为中学的常态。”王建华介绍,就高考科目来看,语数外三门科目没有变化,其他科目组合将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选择3门,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更加多样,因此原来按文科班和理科班组织教学的管理模式必须转变。[详情]
昨天公布的《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从2017年起,本科二批将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待条件成熟,将本科 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从2017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 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政策 1考题 摒弃死记硬背题海战术 在此次改革中,教育部门着力推进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根据改革方案,要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科学设计试卷结构和命题内容, 贴近社会实际,贴近课程教学改革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考试的能力导向。继续保持和增强北京试卷注重基础、综合、灵活的特色,增强试题的选择性和开放 性,给学生创设更大的思考空间和展示个性才华的平台,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摒弃“死记硬背”“题海战 术”,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录取 本科二批与三批招生明年合并 从2015年起,北京高考本科志愿和单考单招志愿填报时间已从考前填报调整为考后知分填报,并将本科一、二、三批次志愿设置从平行志愿组方式调整为大平行方式,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 根据新的改革方案,从2017年起,将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待条件成熟,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从2015年起,北京高校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已开始单独设置志愿,并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本科一批录取开始前进行。 “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今后相关高校要公开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确保公平公正。同时在市属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在市属高校中设立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统一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多维综合评价招生方式。 3加分 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 “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此次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范围作出了调整。 2015、 2016年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投档,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从2017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据了解,从2015年起,北京市已经取消了体育、艺术等特长 生,市三好学生、市优秀学生干部加分项目。 在本科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上,新的方案也凸显公平导向。从2015年起,本市已在所有市属 本科一批院校设立农村专项招生计划,面向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就读的农村户口考生招生。同时在北京高校开展“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海外境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即“双培”和“外培”计划),招生计划向远郊区倾斜。北京市教委负责人介绍,今后农村专项 招生计划和“双培”和“外培”计划将继续深入推进。 4职业教育 分类考试成高职招生主渠道 在 职业教育方面,北京市将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方式,推进单独招生、高职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方式改革。注重 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查,将学生参加市级以上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大赛成绩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依据之一。逐步提高通过分类考试录取考生占高职院校招生的比例,2017年分类考试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达到70%以上。 同时,北京市探索职业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改革实验。按照教育部要求,完善五年制高职招生、“3+2”中高职衔接招生试点。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实验,继续支持部分示范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适合贯通培养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和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后,通过专升本考试(测试)进入本科高校学习。 □分析 改革方案考虑到学生受教育的连续性 “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 中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就是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张斌平认为,此方案是在北京总体教育改革背景下出台的,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受教育的连续性,从小学免试就近入学起,既包含中考改革,又隐含着对考生考上大学后的专业发展方向的关注,同时还考虑到与非高考的其他考试形式——如成人教育、职业教 育,在将来的融合,是在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整个教育改革大系统中考虑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的。 “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中包括中考改革,张斌平校长认为这是北京方案的一大优势和特色,“中考改革有利于高考的推进,因为有中考改革作为依托,在初中时就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性,已经让学生学会了选择。” 而在新方案中,这种系统性和连续性还体现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该方案明确提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为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家长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学生提高 综合素质提供参考信息,为学生和家长选择适宜于学生发展的学校以及在高一级学校更好地学习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及新生入学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 育提供参考。 北京高考加分政策 ◎加20分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加10分 (1)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 (2)台湾省籍考生 (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加5分 ★省级优秀学生 2015年1月1日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下列有关称号、奖励、名次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 ★国家二级运动员 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项目限定为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10项)并通过全市统一测试 ★重大赛事获奖者 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秩序册、成绩单册) ★见义勇为考生 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含获得以北京市政府名义制发的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证书的考生) ★奥赛获奖者 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 ★“小科学家”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获得者 ★国际大赛获奖者 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少数民族考生 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该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北京教育考试院2015年6月发布) 京华时报记者 郭莹[详情]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 昨天,《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从2020年起,北京考生的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 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即“3+3”)。明年起,英语还将采用计算机化考试,英语听力一年两考。 □变化 1 文理不分科 统考语数外总分450分 根据“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此轮高考改革其中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考试科目调整和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模式的改革。 从2020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解读 语数外仅设合格性考试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成绩作为相应科目合格性认定的依据。也就是说,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语、数、外三门课的学业水平考试。 2 英语增听力考试 明年起听力考试一年两次 从2017年起,英语听力分值30分,采用计算机化考试,与统考笔试分离,一年两次考试,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英语科目总分值不变。 在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上一度流传着英语将在未来高招录取中降低权重的说法。其实,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到此次的“北京考试 招生改革实施方案”,都明确了英语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这就意味着北京新高考方案突出了英语学科的教学和考试要回归英语的工具性作用的方向。 >>解读 具体考试时间尚未确定 北京教育考试院院长臧铁军表示,英语的听力改为一年两考后,具体的考试时间还在磨合中。北京将建立英语听力的标准化考场,由各区因地制宜建设。记者了解到,除了听力和口语计划未来一年两考外,今后的大方向是英语全科实现一年两考。 3 自选3门等级考试科目 2020年高考为“3+3”模式 根 据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 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也就是普通高考考试科目实行“3+3”模式。选考每门科目满分100分。因此,在新高考方案框架下,高考总分满分值仍为 750分,作为高等院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 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提前向社会 公布。考生满足选考科目其中任何1门,即视为符合报考条件。而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院校,考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解读 未来走班制将成为趋势 臧铁军表示,由于选考的政策,未来北京将大力推行走班制,“也是势在必行”。他表示,新课标实施时,便是以学分制为基础而设计,但是当时高考文理分科没有推行,此次,将借着高考改革的动力,将走班制进行落实。未来,学校也会对师资和空间作出调整。 对于选考科目,高校招生一般会提前3年公布选考科目。 □反应 英语回归实用性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英语特级教师赵盈认为,新高考方案加大了对学生听力和口语考查的力度,进一步强调考查英语的实用性,也为学生下一步的语言发展打好了口语基础。 赵 盈表示,这样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必将迅速影响到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必须夯实学生的基础,同时发展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坚持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 语,彻底杜绝死记硬背、应试以及“哑巴英语”。教师必须让学生平时多读书、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多接触和英语相关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 3+3有助“偏科” 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分析说,在高中和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方 面,“3+3”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她认为,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再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 学科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在大学想学的专业有机结合。 这种模式将有效促进大学与中学更好地实现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机 衔接,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帮助高校解决长期以来难以为不同学科专业有针对性地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学生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提前了解大学专业, 并结合自己所长规划选择未来的报考方向,改变当下高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和跟风。 聘请外教增强听说能力 昨天,记者从北京九中了解到,为了应对外语学习的新变化,学校早在去年就聘请了外教,每周给中学生增加口语课。 目 前,学校聘请了一位专职口语老师,学生们在课上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与过去相比,学生们在口语表达上更加顺畅,同时,也更愿意开口去交流。此外,学 校还专门建立了语音教室,学生们可以在语音教室内观看原版的英文学习资料,通过多读多练练习自己的口语和听力。 配套政策 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纳入高校录取 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北京将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记录了学生各方面发展状况,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 综 合素质评价在具体操作中,将进一步完善以电子平台为载体的学生综合素质电子档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观察、收集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主要表现的相关事实材 料,注重学生志愿服务的记录,高级中等学校以描述性语言方式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进行评价,注重写实性,以电子平台为载体及时记录和储存评价信息,每学期结束 时及时进行材料的遴选、公示、审核、监督。学生毕业时,提取经过审核、公示的相关资料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为高等学校选拔学生提供参考。 根据该方案,从2020年起,在市属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在市属高校中设立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统一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多维度综合评价招生方式。招生学校应提前公布具体使用办法,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 13门科目纳入学业水平考试 新的改革方案提出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2017年秋季起,从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根据新公布的改革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共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高 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学习要求为依据,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 据。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和选修Ⅰ学习要求为依据,考试成绩作为高中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合格性考试科目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 呈现,等级性考试科目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 在13门科目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合格性和等级性考 试。高中学生在完成基础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其中3门科目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上述6门科目的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由全市统 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以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 参加统一高考学生可不参加语数外水平考试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成绩作为相应科目合格性认定的依据。也就是说,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语、数、外三门课的学业水平考试。 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4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各区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平时表现,综合测评并确定其合格性成绩。市教委将通过专项督导和社会监督,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和结果。 根据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本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而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含中专、中职和职高学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普通高中同等学历资格认定。 京华时报记者 郭莹[详情]
新浪教育讯 备受社会关注的《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简称“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4月7日正式向社会发布。按方案要求,北京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英语听力考试要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等等。 从2020年起,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的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即“3+3”)。从2017年起,英语采用计算机化考试,英语听力一年两考。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 高考志愿填报仍在查分之后,志愿填报批次分清顺序志愿、平行志愿,加分政策不作累计加分等。 解读:北京新高考方案凸显多项变革 实行“3+3”模式 方案: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原文 2017年起本科三批合并入本科二批 根据“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从2017年起,将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待时机成熟,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深化统一高考考试科目改革 从2020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150分,总分450分。 2017年起英语“一年两考” 2021年起增加口语 从2017年起,英语听力分值30分,采用计算机化考试,与统考笔试分离,听力一年两次考试,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英语科目总分值不变。 2020年起本科院校招生录取实行“3+3”模式 改革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模式。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选考每门科目满分100分,总分满分值为750分,作为高等院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满足选考科目其中任何一门,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院校,考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详情]
据媒体报道,近日,经教育部备案同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实施方案》),这标志着黑龙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2018年新高一启动高考改革 方案提出,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探索基于统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2021年将进行首次新高考。 不分文理科 高考3+3模式 选考6选3 总成绩750分不变 未来黑龙江高考不分文理科。在考试科目与分值上,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原综合科目考试改为在史地生政理化六科中自选三科,每科目满分百分,高考总成绩750分不变。 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成绩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组成,满分750分。 高中实行综合素质评价 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方面,对高中学业水科目、考试类型、成绩呈现做出设计;对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领域、实施主体、档案建立、评价使用作出规定;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对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的考试内容形式等做出规定;提出依据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深化相关考试内容改革。 将逐步取消高招生录取批次 在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方面,提出认真执行《黑龙江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方案》(黑教联[2015]29号),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完善残疾考生考试辅助办法,依托有关高校开展面向残疾人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 据介绍,2018年9月1日前,黑龙江省将出台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办法。[详情]
3月30日,北京市发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已由教育部审批完成,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至此,全国各地已有十多个省份正式公布高考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教育的深度改革已经进入实操阶段。 纵观各省份已经公布的改革方案,基本是对2014年国家颁布的高考改革实施意见的具体落实。不过,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还能看出几个鲜明的特点。 “统考+选考”模式 增加考生选择性 在高考成绩的计算上,几乎所有已公布改革方案的省份都选择“统考+选考”模式,即语、数、外3科统考成绩加上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 级性考试科目的成绩。稍有不同的是,有些省份选择的是“6选3”,有的省份给出的是“7选3”,但是本质相同,即从6门或7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计入高考 成绩。 因为学生是从6门或7门中进行自主选择,这也就打破了过去的文科和理科的界限,使文理不分科成为可能,也使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学习和选择成为可能。 与高考科目变化相对应的一项措施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少省份也公布了改革时间表。比如,北京将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普 通高中起,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 “合格、不合格”呈现。 大部分省份在方案中都提到了外语将实行一年两考的模式。从高考科目上的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各省高考改革方案都突出了增加考生选择性的特点,学生既可以自由选择在什么时间完成考试——学生可在高一时就完成自己的英语考试,也可以自主选定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哪些科目将计入高考成绩。这些措施真正实施后,将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压力,也会改变过去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录取批次合并 录取更加公平 这些已经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多个方案都提到高考录取批次的“合并”。 河北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2016年将合并本科二、三批录取批次。江西省也提出,今年将合并文史、理工类本科第二、第三批次,合称为本科 第二批次;2018年起将合并艺术、体育类第二、第三本科批次;从2020年起,进一步减少录取批次,优化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办法。北京市也提出将取消本 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 一些专家认为,合并本科二批、三批将有利于消除社会对本三录取高校毕业生的偏见,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有利于今后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 除了第二、三批次的合并外,一些省市还提出了合并第一、第二招生批次。比如,上海市提出将从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山东省也提出,山东高校录取从明年起将不再分一本二本。 这样,传统的“一本”和“二本”的区分没有了,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在同一个平台上供学生填报。 变“学校+专业”为“专业+学校” 增加录取机会 在众多高考改革方案的表述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变化:山东省高考改革方案在志愿填报上把原来的“学校+专业”方式改为“专业(类)+学校”形 式。这个看似前后顺序上的调整,传达给公众的是“专业优先”的概念,把目前以学校为投档目标单元,投档后学校再关门进行专业录取的“学校+专业”志愿填报 形式,改为以专业为优先条件,然后捆绑学校的“专业+学校”为投档单元的志愿填报形式。 与山东类似,浙江和西藏也在改革方案中提出将在考生填报志愿的方式上实行“专业+学校”方式。 采用“学校+专业”的方式,学生首先被学校录取,最终可能进入的不是自己选中的专业,而采用“专业+学校”的方式后,某个专业对应的可能不是一 所学校而是多所高校,这样在高校录取中将会探索出一条“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将加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山东省表示,将从2020年起采用“专业+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浙江省在改革方案中对这种招生录取的方式描述也相当简单,这都表明,专业优先 的志愿设置形式可能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不过这一方式的出现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它要求高中生从高一起就应该逐渐明确自己的专业特长。有专家甚至 指出,应该在普通高中建立起职业适应性的测试制度,让学生在高中一入学就进行专业规划,改变学生“为考大学而考大学”的倾向,同时也能改善目前高校千校一 面的教学风格。 高考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的第一步。据一些来自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一线校长和教师反映,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打折扣”的现象,比如,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要求中学推行走班制,但是一些中学却在师资储备、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欠缺,所以出现了“走着走着就走不下去”的情况。因此,各地还 要综合分析本地的实际情况未雨绸缪。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详情]
今日,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2016年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做好北京市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2016年普 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等文件。由此,北京市高招志愿填报、加分政策等规定正式出台。 2016年北京市高考将积极推进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北京市“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求好”,坚持依法治考治招,确保入学机会公平、录取结果公正,确保“平安高考”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会上,北京副市长、市招考委主任委员王宁就做好今年的考试招生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强化安全责任,确保高考平稳顺利举行;二是深入研究论证,积极稳慎推进高考改革;三是完善监管机制,确保招生阳光公正透明;四是优化招考服务,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报名人数出炉 文理比例接近1:2 北京市今年的高考报名总数为61222人,其中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55680人,报名参加高职单考单招5542人。从考生类别看,应届生 58557人,往届生2665人;男生29315人,女生31907人;城镇考生45930人,农村考生15292人;在报名参加统考的考生中,文史类考 生18425人,理工类考生37255人。今年北京市继续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职招生考试政策,共有422名考生提出申请。符合条件考生 245人,参加高考报名243人。 高招日程公布 知分报志愿 根据本次会议安排,今年北京市高招工作日程具体如下:6月上旬公布2016年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6月7日至8日统一高考,6月22日完成 高考评卷工作,6月23日确定各批次录取最低分数线及发布高考成绩,6月25日至29日考生填报本科志愿,高校录取工作将在7月6日至8月9日进行,7月 31至8月1日展开专科志愿填报。 严格执行照顾加分政策 杜绝准违规录取 严守录取标准,严格计划管理,严格执行照顾加分政策,严把特殊类型招生资格,严格招生监察,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跳录”、“点招”、降低标准违规录取等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招生公正。 净化涉考网络环境 打击替考作弊 北京市将发挥市、区招生考试委员会和考试局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完善联防联 控、齐抓共管工作机制,综合治理考试环境。切实加强报名、命题、试卷印制与保密、考试、评卷、分数合成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强标准化考点的日常维护和 升级,确保各类设备正常运行。 今年,在高水平运动队、等级运动员以及体育专业测试中将采用指纹及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考生身份验证;在统一高考将为考点考场配备屏蔽仪、金属 探测仪和电子探测狗等技防设备,充分发挥电子巡查系统作用,进一步提高技术防范能力,形成与考试考务管理相适应、安全有效的技防体系,坚决防范各类考试 失、泄密事件和群体舞弊行为的发生,确保高考平安顺利。 全方位宣传报道 服务志愿填报 4月1日至29日,通过北京城市广播(FM107.3兆赫;AM1026千赫)“教育面对面”栏目进行北京市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 院校)广播咨询,在京普通高校以及部分外地在京招生高校招办负责人将介绍学校办学和招生等方面情况,回答考生关心的问题。北京市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 (高职(专科)招生部分)广播咨询将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5月,继续编辑出版《高考志愿填报一本通》,帮助考生熟悉政策,进行志愿填报准备。 6月16日,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举办北京市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部分)网上咨询活动,在京普通高校招生办,市、区高招办将在线回答考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7月2日,将举办北京市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专科部分)网上咨询活动。 另外,5月至6月,在京普通高校将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部分高校还将举行联合咨询活动。请考生及家长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和《北京考试报》关注相关活动安排。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 商亮)[详情]
记者30日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已经教育部审定。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北京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北京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方案要求,北京将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将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英语听力考试要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机考等。 2016年北京高招政策总体稳定,同时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打下基础。为配合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将制定高考综合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 说机考、综合素质评价等系列配套文件。其中包括建设英语听力标准化机考考场;做好中学教学调整、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学生选科指导和高校选考科目范围等, 确保各项改革平稳顺利实施。 据介绍,北京2016年的高考报名总数为61222人,其中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55680人,报名参加高职单考单招5542人。2016年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将于6月上旬公布。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赵琬微)[详情]
只有在推进考试科目改革的同时,推进录取制度改革,才能发挥科目改革的价值。北京完全可结合本地实际,在招考分离、自主招生改革中迈出更大步伐。 据报道,北京市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已获教育部审定。市考试院相关负责人透露,按照实施方案要求,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 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将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英语听力考试要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等等。 从已知的信息看,北京的高考改革方案,是对2014年国家颁布的高考改革实施意见的具体落实,与上海、浙江已推行的高考改革方案大同小异。比如,实施高中学 业水平考试;取消高考录取批次,北京取消三本,与二本融合,上海从今年起就取消二本批次,在高考录取中本科只有一个批次,浙江则从明年开始融合一本和二本。这样看来,如何借鉴上海、浙江的改革经验,体现北京的“后发优势”,特别关键。 跟踪上海和浙江的高考改革,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改革的设想,在落实时打了很大折扣。本来,高考科目6选3或7选3,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要求中学推行选课走班制。但现实中,由于一些中学未做好准备,缺乏师资和课程建设,缺少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学生选科存在较严重的功利导向,选课走班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这要求北京在启动高考改革时,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 另外,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纳入高考,实行外语科目一年两次考,都被寄予“打破一考定终身”、减轻学业负担的厚望,但是,已经实行的浙江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却有变为“小高考”的趋势,学生压力不减反增。这也需要北京在推进高考改革时有所应对。总体看来,由于只有考试科目改革、考试时间和次数调整,而没有深入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高考录取还是按学生总分高低排序进行,因此,原有的“教招考一体化”应试教育格局很难被撼动。只有在推进考试科目改革的同时,推进录取制度改革,才能发挥科目改革的价值。 这方面,上海高考改革中的春考改革值得关注。北京也曾推出春考,但后来被叫停。 上海从去年起对坚持15年惨淡经营的春考,进行了全新改革,具体包括允许所有本市本科院校参加录取、所有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报名、全市统一考试与高校自主测 试结合、考生可自由申请两所大学,同时拿到两所大学预录取通知书再选一所……由此吸引了全市一半高考学生报名参加春考,为推进招考分离探索出一条新路。而 招考分离,是我国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确定的重要的高考改革原则,是打破一考定终身、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核心。北京的自主招生改革走在全国前 列,完全可结合本地实际,在招考分离、自主招生改革中迈出更大步伐。 本报特约评论员熊丙奇[详情]
北京2016年高考安排 备注:语文、数学(文/理)、外语满分均为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满分各为300分,高考满分750分。 文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文)、外语、文科综合。 理工类考生,考语文、数学(理)、外语、理科综合。 外语考试分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六个语种,由考生任选一种。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应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试。 昨天,《北京市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经北京市招委会讨论通过。记者从市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北京共有 61222人报名参加高考,志愿填报仍安排在高考知分后,实行大平行志愿填报方式。此外,北京市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已获教育部审定,确定2017年启动。依 据该方案,本市将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英语听力考试实行一年两次机考等。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61222人 市教育考试院介绍,我市今年的高考报名总数为61222人,其中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55680人,报名参加高职单考单招5542人。与去年6.8万的报名数相比,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继续呈下降趋势。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已是北京高考人数连续第10年下降。 从考生类别看,应届生报名数58557人,往届生2665人;男生29315人,女生31907人;城镇考生45930人,农村考生15292人。在报名参加统考的考生中,文史类考生18425人,理工类考生37255人。 今年本市继续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职招生考试政策,共有422名考生提出申请。经过市教委等部门的共同审核,符合条件考生245人,参加高考报名243人。 “双培”“外培”计划不得互调 去年北京高考迎来变革年,首次实行考后填报志愿,今年将继续延续这一举措。高考本科志愿和单考单招志愿填报时间为高考成绩公布后的6月25日8时至29日20时。专科批志愿填报安排在本科录取结束后进行,填报时间为7月31日8时至8月1日20时。 北京高考去年首次采用“大平行”的志愿填报方式,今年继续按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四个批次录取。 去 年本市首次实施“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共有超过1700名市属高校的学生去往部属高校和海外高校访学。今年,这两项计划继续实行,但按照规定,同一 高校不同区、科类、专业之间的“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不得互调;录取时只录取有专业志愿考生,不进行院校内专业调剂。 考试院介绍,今年高考照顾对象范围和可享受的各项加分保持不变。符合多项高考加分条件的考生,不作累计加分,只取最高一项分值作为加分投档。 英语听力变机考一年考两次 市 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昨天还透露,北京市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已经教育部审定,即将发布。按照实施方案要求,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即目前所说的“会考”),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将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英语听力考试要从笔试中分离, 一年两次实行机考等等。 为此,北京市将制定“高考综合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说机考”“综合素质评价”等系列配套文件。 为配合高考综合改革,市考试院介绍今年将启动各项相关准备。具体包括:抓紧建设英语听力标准化机考考场、制定机考考务规定和考试流程;协调各区及在京招生院校做好与基础教育教学和高校人才选拔培养的联动,做好中学教学调整、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学生选科指导和高校选考科目范围的确定等。 ■马上就访 会考实行等级考要求将更严 按照方案,2017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学生将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并存。 北京九中校长林乐光介绍,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并存这并不意味着考生要考两次,而可能是在合格性基础上划分等级。“每个等级可能有相应的分数,转换为分数后,这个分数就记录到高考总分中。因此,以后等级性考试控制得会更严一些。” 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曾透露,自2020年起,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对此,林乐光分析,按照2020年这个大的高考方案来看,现在的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举措应该会是个过渡性的尝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认为,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意味着让学生进入高校的参考因素变得更多,而不仅依据高考的分数。从长远来看,可能最大的挑战就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证性和可靠性,如何操作才能保证客观公正,让公众没有质疑。 与三本合并后二本线或下降 此次高考改革中,备受关注的就是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对此有专家表示,明年上高一的学生们将是高考新政的第一批考生,这一举措将对这些学生产生直接影响。 据悉,我国从2006年起首次增设本科三批录取批次,且以独立学院为主,但实际情况是,三本录取情况并不理想,甚至一度遭遇生源危机。 对此,储朝辉认为,其他国家高考并未有此划分,他觉得,不应将学校批次明确划分,高校选拔招收的应该是适合其专业领域、具备某些专长的学生。 而林乐光也预测,三本和二本合并后,未来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直接进入二本学校,另一部分分流进入高职。“在录取分数上,二本线可能会比现在有所下降,但不可能降到三本线。这对大部分学生是好事。” 听力一年两考给学生选择权 此外,针对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林乐光认为,听力分离是未来考试的方向,可能将来口语也会往这一方向改革。 “从 高考组织管理方面看,听力考试对物理环境要求特别高,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将降低。从考试难度上来说,未来听力测试可能配备专业耳机,甚至在机器上直接操 作,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从学生备考上看,意味着参加英语考试只需要准备阅读等笔试,考试时间大大压缩。但考生需要平时重视起听力,加强听力的训练和练 习。”此外,林乐光预测,听力一年考两次,考生或可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作为计入高考成绩的总分。但可能会有一个上限,规定每位考生最多考几次。记者 任珊[详情]
中青在线北京3月30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樊未晨)“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这是记者今天从北京市考试院获得的信息。当天,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2016年第一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做好北京市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等文件。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的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已经报教育部审定,即日起将正式发布。相关人士介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北京市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因此今年的主要工作是要做好各项相 关准备,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打下扎实基础。要抓紧建设英语听力标准化机考考场、制定机考考务规定和考试流程;要协调各区及在京招生院校做好与基础教育教学 和高校人才选拔培养的联动,做好中学教学调整、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学生选科指导和高校选考科目范围的确定,确保各项改革平稳顺利实施。 据悉,北京市今年的高考报名总数为61222人,其中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55680人,报名参加高职单考单招5542人。从考生类别看,应届生 58557人,往届生2665人;男生29315人,女生31907人;城镇考生45930人,农村考生15292人;在报名参加统考的考生中,文史类考 生18425人,理工类考生37255人。 另外,北京市今年继续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职招生考试政策,共有422名考生提出申请。经过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和各区县街道、乡镇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审核,符合条件考生245人,参加高考报名243人。[详情]
3月25日,西藏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根据该《方案》,西藏将全面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1年起,西藏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成为参加“新”高考的第一批考生。 总的来看,2021年西藏高考将有四大变化: 一是统一高考科目发生了变化,国家组织实施的统一高考将由现在的“3+X”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每科的分值将保持150分不变; 二是外语科目考试次数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只考一次变为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两次考试的最高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三是录取依据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只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录取变为“两依据、一参考”,即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将依据统一高考的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科目成绩,并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是将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积极探索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在考生总成绩和录取分数线公布后填报志愿。从2017年起,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普通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考试]高考总分660分 从2021年起,西藏考生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3门科目成绩构成,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满分为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合格性考试成绩分 “合格”或“不合格”,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第方式呈现。考生在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中自主选择 3门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由等第成绩转换为相应的分值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区外借读的学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在就读省份参加,成绩按规范程序予以认 定,等级性考试须参加自治区的考试。等级性考试等第成绩转换方式另行规定。内地西藏班学生按就读省份的规定执行。 统一高考科目 外语可参加两次考试 该负责人表示,从2021年起,西藏执行A类课程计划的考生,统一高考科目为汉语文、藏语文、数学、外语4门,汉语文和藏语文各按50计入总分,以语 文科目成绩呈现;执行B类课程计划的考生,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考试时间仍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此 外,西藏还将深化外语考试改革,外语科目可参加两次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测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统一高考时,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 入高考总分。 学业水平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进行 “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后,西藏普通高中在校生均需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方式分合格 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方可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由自治区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发布成绩。学业水平考 试科目将分散在高中三年进行,随教随考随清。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具体实施方案由自治区教育厅另行制定。 [录取]高校对选考科目要求最多不超3门 该负责人介绍,普通高等学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 试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学生满足所报考高等学校其中任何1门科目要求,即符合报考条件。 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学校,学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对于符合报考条件并达到学校投档分数线的学生,普通高等学校可分学科大类或专业提出优先录取的条件。 今后,西藏将改进高校统一录取模式,积极探索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在考生总成绩和录取分数线公布后填报志愿。从2017年起,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普通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 此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启动后,西藏高考加分会按照“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总体要求,合理设置加分项目,逐步将高考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 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严格制定加分项目设立程序,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和各类竞赛的加分项目,只保留少数民族、烈士子女、退 役军人等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 建立涉及加分的每个工作环节的制度,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现象。(拉萨晚报)[详情]
新浪教育讯 广西高考即将迎来重大改革!新浪高考从3月22日举行的广西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2年广西将采用新的高考模式。2019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需要适应新高考了。 广西高考改革方案 1、2022年起广西统一高考不再分文理科; 2、高考科目实行“3+3”考试模式,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每科满分为150分; 3、外语科目(含听力)同年有两次考试机会; 4、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科目之中任选择3科。选考科目安排在高三进行,每届学生只安排一次考试,每科满分为100分。 5、高考总成绩满分为750分。 6、高校招生录取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 7、高职院校招考与普通高校会相对分开,逐步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其中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成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14个科目。从2019年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等级性考试和合格性考试,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设等级性考试。其他科目为合格性考试,考试时间跟着课程走,采取随学随考随清的办法。 复习备考的重点时段仍然是高中三年级。考生如何选择选考科目呢?高校分专业(类)确定选考科目范围,不会超过3个科目,且会提前两年向社会公布。学生只需有1个选考科目与高校设置的选考科目相同,就符合该专业(类)的报考条件。没有明确选考科目范围的,学生报考时不受科目限制,学生志愿由“学校+专业”组成。[详情]
3月17日,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在海南省教育厅举行,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在会议上介绍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情况。 据了解,会议将对《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海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等进行一一解读。 此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2017起海南实施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 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质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另据海南日报消息: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获悉,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海南的高考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不分文理,每科原始分满分150分,以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和学生自选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每门卷面满分100分)的标准分合成之后的标准分,作为高校录取总成绩。 同时,从2017年起,海南省将本科第一批和本科第二批合并录取。从2020年起,海南省录取批次仅设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海南省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 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 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南海网 海南日报)[详情]
高考改革牵动亿万学子的心。昨天(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接受新安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安徽高考改革将在2018 年启动,目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已经经过教育部备案,很快就会向社会公布。 谈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要来了 “安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制定完毕,也经过教育部备案了,教育部总体对方案给予了肯定,很快就会公布方 案。”李和平告诉记者,按照教育部最新规定,安徽的高考改革统一调整为2018 年开始,也就是说2018 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到2021 年毕业时启用新高考方案。 李和平介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涉及到所有学段,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其中包括招生计划的分配、加分政策,备受关注的一块就是关于高考的综合改革。他表示,正在着手组建队伍研究高考改革方案,还处在研制的初级阶段,其细则出炉还需要一个过程。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高考改革时间表,最晚要在2018年6月底之前公布细则。”李和平认为,细则出台的早迟对考生没有影响,本着“三年早知道”的原则,一定会在学生进校前告知新方案。 李和平向记者透露了改革的内容,“大的框架按照国家的要求3+x,文理不分科,语数英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其他的科目从学业水平考试中去选,可能是‘6选3’也可能是‘7选3’,目前还没有确定。” 针对高考改革,学校和学生该如何应对呢?李和平说,就目前而言,学校不要做任何改革,“改革总的思路要减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自由全面发展。”将来学校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这些都将发生根本改变。 (终于实现同时站在文理巅峰的梦想,是喜讯也带来困扰,高校专业对考试科目有要求怎么办?用高考志愿通卡http://zhiyuan.edu.sina.com.cn/query/view/查询高校开设专业、录取分数线、考生去向,匹配与自己分数、位次匹配的高校,让你笑傲学习之林。) 谈多校划片:有利有弊仍需论证 近期,教育部首次提出在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逐步推进多校划片,引发了热议。多校划片是否可行?对此,李和平表示,多校划片有利有弊,如何实施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李和平对“多校划片”有所疑虑,一个区域对应多所学校会不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如何分配资源选择学校?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说原来对应就近一所学校上学,通过摇号可能会调整到较远的学校,会不会带来人为的上学麻烦?” 李和平说,家长之所以热衷择校,主要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均衡教育资源,一旦师资资源均 衡了,就不会有人抢着上“名校”,“多校划片”也就没有必要了。他认为,将来在均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属地化、人口密度来划区入学,既保障教育质量又 保证孩子在家门口上学。 谈心理教育:教会孩子释放压力 前几天,合肥市一名10 岁女孩留下遗书跳楼身亡。李和平表示“很痛心很震惊”。李和平提出,教育机构要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能仅仅关注分数,要引导孩子全面发展,把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当今社会成人也会出现心理问题,何况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不必要谈之色变。”李和平说,学校要教孩子学会控 制情绪、释放压力,调整状态,“不光是教育孩子会做事,也要教怎么去做事。”针对有学生提出的“学习压力大、老师补课”一事,李和平表示,“补课”现象确 实存在,但不是普遍现象,“我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都不会在课堂上敷衍了事,而把学生吸引到小课桌上,这种行为是坚决杜绝的。” 谈地方高校:分类建高水平大学 去年,国务院提出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对此,李和平表示,对于安徽来说,创建高水平大学,既要支持中国科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又要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更注重对大学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从国家层面来说,必须有一批创新能力特别强的大学和学科来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类学校的要求较高,现阶段 只有部分学校在世界范围内接近一流大学水平。”李和平认为,就我国的现状而言,既需要达到国际水平的一流学校,也需要不同层次的高水平大学,服务于地方的 经济发展。 李和平透露,我省正在谋划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五年行动计划,将分三类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一类是地方特色高 水平大学,比如安大、安师大、安农大,办学历史比较长,要“以学科专业和人才建设为重点”;一类是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学校,比如合肥学院,主要职责是培养应 用型、技能型人才;第三类是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例如高职学院。李和平认为,高水平大学不仅仅是坊间理解的少数一流学校。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不同类 型高水平大学都是需要的。“比如合肥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接地气’上做得更好,这些是清华大学也不能做到的。”他透露,根据中德两国总理的协议,中德 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的方案近期将上报国务院,获批后即将开建,预计“十三五”期间会有很大变化。[详情]
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从2016年陆续展开,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广东省统一高考将实行“3+3”模式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公布,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 各位考生和家长请注意,广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啦!昨日下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广东省统一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考外语科目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机会,成绩择优。《意见》明确,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从2016年陆续展开,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从2016年陆续展开,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3+3”考试模式 科目可自主选择 《意见》指出,广东将改革完善统一高考制度。统一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方式。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意见》明确,广东2018年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即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021年高考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高考综合改革具体方案将在2018年制定并公布。 一考不再定终身 两次考试成绩择优 为了改变以往“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意见》内容表示,广东省将改革完善一年多考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考外语科目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学生选择最好成绩使用,以减轻学生集中应考压力。 同时,继续改革完善综合评价录取制度。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积极探索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按照统一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综合成绩,由高校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从2016年陆续展开,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热点问答 Q:从现在到实行新的高考方案期间,广东高考实行什么方案? A:2018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实行新的高考方案,现在在读的高中学生以及2016年、2017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仍执行目前的高考方案,考试科目、内容和方式不变,从2016年起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 Q:新一轮高考改革是否分文理科?考试科目如何组成? A:《意见》对考试科目设置明确了改革的方向,考试科目组合上不分文理科。考试实行“3+3”考试模式,考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科目成绩组成。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组合上不分文理科。 Q:哪些科目提供一年多考? A: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统一高考的外语科目,即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学科与外语科目,将创造条件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记者张一鎏) 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从2016年陆续展开,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深圳商报相关报道 后年入学高中生将面对“新高考” 2021年广东省实行新高考方案:不分文理科,3+3考试模式,外语可考两次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获悉,经教育部备案同意,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实施意见》指出:广东省2018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即:实行“3+3”考试模式,考试科目组合上不分文、理科。从2016年起,高考使用全国卷。 今年高考采用全国卷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和要求,广东省明确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从2015年、2016年陆续展开,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高考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分年度、分项目、分步骤,稳步有序推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各项改革工作。也就是说,2018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将实行新的高考方案,现在在读的高中学生以及2016年、2017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仍执行目前的高考方案,考试科目、内容和方式不变。在新的高考方案实施前,最大的变化是从今年开始,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 《实施意见》明确2016年起将创造条件逐步淡化和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根据我省招生工作的实际,我省从2016年起,将原第二批本科A类及B类两个招生录取批次调整合并为“第二批本科批次”。今后,我省将创造条件逐步减少和淡化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让学生有更多选择院校和专业志愿的空间。 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从2016年陆续展开,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未来高考不分文理科 考试科目设置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意见》对此已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即实行“3+3”考试模式,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考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科目成绩组成。 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组合上不分文、理科。 (教育改革给教育个性化的可能,也意味着志愿填报面对更复杂的局面,用高考志愿通卡http://zhiyuan.edu.sina.com.cn/query/view/ 做个专业测评,为自己做出专业、个性化的志愿选择。) 外语成绩可以“二选一”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实施意见》指出,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均列入学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等14门。从2009年开始,我省学考就已向考生提供1年2次考试机会。 而省教育考试院表示,为减轻考生集中应考的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统一高考的外语科目,将创造条件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由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参加考试,并选择最好的成绩使用。 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从2016年陆续展开,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综合素质将成重要参考 2012年,我省在南方科技大学试点进行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生改革,即在学校录取的标准中,高考成绩占60%,学校测试占30%,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占10%,简称“631”录取模式。近几年,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先后参与了这项改革。从改革试点的情况看,“631”录取模式在人才选拔、促进学生成长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实施意见》明确,今后我省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即可概括为“两依据、一参考”,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同时积极探索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按照统一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综合成绩,由高校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高校科学选拔各类人才。 省教育厅今年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 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是指从统一高考中分离出来的实行单独招生的考试方式,目前主要包括:“3+技能证书”考试、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三二分段、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等考试招生形式。 《实施意见》明确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逐步实现考试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和录取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2017年我省将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语文、数学、英语3门考试科目,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自愿选择报考,并以此成绩作为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的成绩;2018年启动新的高考方案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高职院分类考试方案由省教育厅制定,考生报考办法将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专项改革配套文件中予以明确。对此,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理事长张敏强教授表示:“高职院校招生考试从高考中分开,可使高考命题更科学,高端人才选拔更具有针对性。” 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从2016年陆续展开,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 《实施意见》对中小学招生制度进行了总体设计、统筹推进,对改革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破解中小学择校难题。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录取高中阶段学校新生;全省统一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逐步扩大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比例。具体改革办法由各地市制定。(深圳商报记者 吴 吉 深圳商报驻穗记者 姚嘉莉 通讯员 粤考宣)[详情]
昨天,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在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中公布了北京中高考改革执行时间表,北京市从2017年秋季起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8年起,落实中考招生改革,2020年起调整统一高考科目。 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表示,“十三五”时期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公平普惠、优质均衡、特色创新、开放协同的首都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全面完成《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各项任务。 对于北京市这几年酝酿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线联平也明确公布了执行时间表。北京市从2017年秋季起,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自2018年起,落实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自2020年起,调整统一高考科目,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根据2014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到2020年,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高考科目有变化,估算录取分数不再简单粗暴,高考志愿通卡http://zhiyuan.edu.sina.com.cn/query/view/ ,根据你的分数、位次,为未来提供最大的可能。) >>名词解释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啥用?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就是目前所说的“会考”。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高校的要求扬长避短。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的方式呈现。除了进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以外,其他学科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 有消息称,计入高考成绩的科目,则会按照等级折算分数。教育部鼓励为学生提供每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一次考试所产生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记者郭莹[详情]
3月1日,河北省政府对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实施方案原文及政策解读)。河北省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科,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2016年起,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与第二批合并。 河北省高考四大变化 按照河北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2021年河北省高考将有以下四大变化: 一是统一高考科目发生了变化,国家组织实施的统一高考将由现在的“3+X”改为语文、数学、外语,这3个科目每科的分值将保持150分不变。文理不分科。 二是外语科目考试次数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只考一次变为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两次成绩较高者计入考生总成绩。 三是录取依据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只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录取,变为“两依据,一参考”,即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将采取依据统一高考的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方式。 四是录取批次发生了变化,除了先行合并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外,还将根据情况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按照《实施方案》设定的高考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河北省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本着“三年早知道”的原则,具体方案将在2018年6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2016合并本科二、三批录取批次 目前河北省本科层次分本科提前批A、本科提前批B、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等五个录取批次。合并本科二批、三批有利于消除社会对本三录取高校毕业生的 偏见,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有利于今后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为此,河北省定于从2016年起将本科三批和本科二批合并,并根据情况逐步取消高 校招生录取批次。 录取批次合并不会减少考生的录取机会。批次合并后,将采取增加志愿填 报数量和增加征集志愿次数的方式,确保考生录取机会不减少,同时,继续提供一分一档分数统计,考生可根据自己排名以及院校往年录取情况填报志愿。总之,对考生而言,由于同一批次院校数量大幅增加,考生可选择的院校和专业也相应增加,一些个性化的需求将会得到满足。 2017新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为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学生毕业和升学中的重要参考作用,河北省定于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在全省实行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在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中试行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方式,为2021年推广至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使用奠定基础。 2018新生实行新的考试制度 外语可考两次 根据要求,河北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2021年开始,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语数外分值150分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呈现方式按照一定比例分为A、B、C、D、E五个等级。其它考试科目成绩呈现方式只区分“合格”与“不合 格”。计入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据介绍,随着学业水平考试的进一步完善以及高考改革的深入 推进,将逐步实现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及更换已选科目提供机会。 保留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加分政策 河北省原有“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侨眷高知子女”等3项地方性加分项目,只保留“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加分项目,加分分值为 10分,并且只适用于河北省高校省内招生。 “侨眷高知子女”和“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两项加分项目,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详情]
正在读初一的同学们注意了:从你们这届开始将实施新的高考方案。江苏省教育厅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发布说,江苏高考改革将从2018年高一入学新生开始,改革后的江苏高考方案将为“3+3”模式,总分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将接近浙江高考总分。另外,学业水平测试和英语的听力、口语将推行一年两考,英语笔试是否一年两考待定。 新方案解析 变化一:新高考模式敲定“3+3”不分文理 现行模式:“3+2”分文理 沈健厅长介绍说,从2018年新高一入学起,江苏高考模式从“3+2”改为“3+3”。目前读初一的小朋友们将成为新高考方案实施第一届学生。和现行高考方案相比,江苏普通高考统考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保持不变;选考科目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即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由选择3门选考科目,并记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解读:未来选考科目组合有20种 值得注意的是,现行方案中,江苏考生选测科目按照文理分开,理科考生必选物理,文科考生必选历史,其他一门任意选择。新高考方案中,不再区分文 理,考生从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3门。在这种模式下,出现了多种可能。算下来要有20种左右。金陵中学高级教师陈益曾跟随学校到浙江、上海等中学进行调研。 “实际选择组合没有计算中的多。考生还是会根据高校对科目要求合理选择。从浙江、上海两地情况看,高校选择偏向理科,尤其是物化。” 变化二:高考总分700分左右 现行模式:480分(含附加分)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院长鞠勤介绍,改革后高考总分值定为多高,目前正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目前,江苏高考总分为480分。鞠勤表示,浙江高考总分700多分,江苏未来的新高考方案总分将与浙江分值相接近。 解读:分差拉大区分度更明显 南京一所高校招生负责人认为,从08高考改革后,我省高考相对其他省总分比较少,常常在录取的时候出现一分之间集中上万名考生,这对高校录取时 也带来一定压力。总分增加,录取更有利。“分数扩大以后对于考生区分度比较明显。现在是扁平化,考生录取与否往往在1、2分之间。” 变化三:英语听力口语一年两考 现行模式:一年只有一次考试 备受关注的英语“一年两考”方案有了初步计划。鞠勤介绍说,英语总分值要提高,现行高考方案中英语满分为120分。听力和口语都要“一年两 考”。听力和口语考试要进一步改革,将化解目前在考试中存在的风险。“不过笔试会怎么办,还要听取各方意见,最终确定英语笔试的分值和要求。” 解读:英语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院长鞠勤认为,根据全球化形势发展需求,英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这意味着考生对英语科目重视程度要进一步提高。 变化四:“小高考”9变13门,一年两考 现行模式:只有一次考试机会 沈健厅长表示,“小高考”也将推行一年两考。和现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相比,江苏将开齐开足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13门科目均列入必考科目范围,江苏考生在高中期间可以享受同一必考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 在江苏现行方案中,“小高考”的科目主要集中在高二时测试,而选考科目则在高考时进行。根据新政,则对考试的时间要求上更加灵活机动,学生可以 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对于每学年考试科目的限制,可以减轻一次性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解读:体育艺术也要进“小高考”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设定的13门科目包括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通用技术、体育、艺术、综合。按照新方 案要求,“小高考”科目从9门增加到13门。体育和艺术进入了学业水平测试中。相关专家介绍说,体育、艺术进入“小高考”后可能以合格性考试为主。考生须 过关,但要求不会太高。有中学老师担忧,中考后学生身体素质会经历一个滑坡,参加硬性考试有一定难度。 变化五:综合素质评价拓展六部分 现行模式:缺乏量化评价标准 沈健厅长表示,综合素质评价拓展为六部分。按照新方案,在综合素质评价上,江苏将国家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拓展为:思想品德 与公民素养、学习水平与课程修习、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审美素养与艺术特长、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等六个部分,更有针对性、引领性、操 作性和有效性。 解读:“综合素质评价”有望成为硬指标 在现行高考模式中,由于缺乏量化评价标准,由中学操作的“综合素质评价”往往成为一种“软指标”。一个班人人都是A的现象比较普遍。“综合素质评价”拓展后有望引入详细的评价机制,对考生多元考核多元录取起到积极作用。 各方反响 考生和家长:新政来临,初一童鞋“发慌了” 昨天上午扬子晚报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新高考方案实施时间后,有网友感慨,“2017年新高一的小朋友躲过当小白鼠了!”不过,对于新初一以及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对于悬而未决的新方案,心里多少都在打鼓。儿子在南京一所热点初中读初一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没想到孩子竟然成了新高考的第一 届,立马觉得心里发慌。“我看高考对英语更重视了,看来要加强儿子这方面的培训。另外,说小高考要考13门了,我听得就头皮发麻,这是要培养‘全能’ 啊!” 中学:“组合”多了,排课表成“头等难事” 六选三的选科模式真正实施面临不少难题。“首先,原来学生只能选择文综、理综,因此多数学校都可以按照文科班和理科班来进行教学,而现在学生选 择自由度很大,算下来,理论上可以有20种组合,选择多了,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南京一中尤小平校长分析说,“跑班上课”、分层教学以及网络教学都 是解决的途径。“这些变化,对教学实施和学生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学校来说,排出一个科学有效的课程表将是个头疼问题。” 高校:招生模式将迎来新一轮变革 南京一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江苏实施细则尚未进入讨论阶段。不过浙江、上海的方案可为家长提供初步参考。虽然是三门,但高校不可能对三门都提出要求,至多会提出一到两门,而且考生只要有一门符合即可。 录取阶段另一变化是打破原有按学校录取的规则改为按专业录取。“按照浙江的方案就是按专业录取。规定每名考生可以填报几个专业。”招生专家分析说,打破常规后带来最直接的变化是高校特色强势专业录取线抬升。 高考热点关注 江苏暂不参加全国统一命题 从2005年起,江苏高考开始自主命题。截止到2016年全国有20多个省份参加教育部统一命题。江苏高考卷命题未来“走向”如何呢?沈健厅长 表示,同一张高考试卷要做到标准一致,有地区的区别。而且,目前各省的高中课程方案,都在分地区组织,江苏是全国最早实行分省命题、考试、录取的省份,已 经积累一定经验。江苏卷在全国试卷评比中质量优秀,应该会继续实行自主命题。 录取批次视考生人数调整 2015年高招录取中,部分省份试行的合并录取批次,沈健表示,批次是为了录取的工作安排,不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的划分,将来会根据高中毕业生参加考试的人数变化提出实时调整,来确定究竟按照几个批次最为合理。 在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方面,江苏在全国率先实施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并将建立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分类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2016年全面推进,2017年成为主渠道,到2018年基本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今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3分投档 沈健厅长表示,江苏严格执行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关于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要求。自2015年起,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的考生加分政策;自2016年起,将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调整为“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 延伸讨论 选测科目计等还是计分 以等级呈现折算成分数计入总成绩 “高考方案”大猜想中,各路专家及家长对于选测科目计等还是计分颇为关注。沈健厅长明确表示,3门选测科目将以等级的形式呈现,最终折算成分数 计入总成绩。从等级到分数如何折算呢?记者了解到,教育部明确江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为2018年,并要求于2018年6月底前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报 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相关实施细则尚未出炉。 浙江新高考方案细则中明确,等级赋分以40分起步,总共有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第一等级,赋分为100分,以此类推。在各科学考 “必考题”成绩合格的基础上,每一门选考科目的每次考试,都有1%的学生会拿满分。接下来,能拿97分的学生有2%,拿94分的学生有3%……拿40分的 学生,即第21等级的比例,不超过1%。 高考志愿会按专业填 可能性大,还会按专业录取 江苏新高考方案中,选测科目从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3门。考生报考高校时如何填报志愿呢?南京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在浙江高考方案中,要求考生根 据高校按专业对考生选测科目提出的要求报考。“在浙江和上海方案中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不少高校偏重理科科目,甚至一些文科专业。”比如上海一所名 校法律专业要求考生选测科目为物理,这让考生家长看不懂,“校方解释他们需要招收具有理科思维的学生。”这就要求考生在选择选测科目前大致了解目标高校的 要求。“未来按照专业填报志愿、录取的可能性比较大。” “小高考”和“高考”究竟啥关系 “小高考”要求由高校自定,加分将取消 新“小高考”和“高考”什么关系,是原来的“会考”还是“学测”?据了解,对于这部分的要求合格即可,不再有之前的学测加分。由于测试项目的扩 展,不少学生和家长担心会增加负担。对于,有教育资深人士表示,其实学业负担和高考有多少科目是没有多少关系的,而是跟中国对上大学、上名校的追捧有关。 新高考方案中的“小高考“测试只需要合格即可,并不直接挂钩高考总分。“任何一个政策都有两面性,价值取向上看重的是什么。高考是指挥棒,关键在于指挥的 方向是否符合价值取向。把体育、艺术都纳入进来,能反映出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视。” 考试机会增加带来更多纠结 英语分值提高,应用能力要提高 新高考方案中明确将提高英语学科的分值,同时口语和听力考试将一年两考。“我准备马上就给女儿报英语一对一,给她锻炼口语。”孩子在秦淮区一所 初中读初一的孙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看来要在英语上多下功夫了。”不过,对此,英语特级教师、南外河西分校东群校长表示,要鼓励各个学校把英语学校当做工 具来使用,更好地执行新课标精神,而不要回到传统的应试考试中去,建议孩子们要把英语当作语言知识来学习,注重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不过东群老师还提醒 道,由于英语有了一年两考,增加考试机会的同时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纠结。“比如有的学生会想下次考得更好而投入很多精力,这就需要提高对整体学科精力安排 的能力,更科学地分配时间。” “小高考”9门变13门,体育、艺术也进小高考、综合素质评价拓展六部分……这一系列改革传递出一个信号——素质教育不能是空话!“目前很多家 长从小学开始就给孩子上各种学科培训班,但是对孩子的素质养成并不够重视,但高考是一个指挥棒,它改革的方向也就是引导大家要从小注重孩子素质的培养。” 南京一位教育资深人士表示。 链接 上海浙江高考新方案 上海高考改革: “3+3”模式,不分文理外语可考两次 不分文理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选考3门,选考5月考试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70分,最低40分,总分660分 浙江高考改革:3+3模式,外语和选考均可考两次 不分文理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中选3门外语和选考有两次考试机会,成绩两年有效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100分,总分750分 江苏高考改革进程: 1999年:“3+2”模式 从1994年延续至1999年,文科生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考物理、化学。 2000年-2001年:“3+小综合” 文科生除了考语、数、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除语、数、外三科外,还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2002年:“3+大综合” 2003年-2007年:“3+1+1” 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的两门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自由选择。 *2008年-2020年: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统考科目只有3门,即语文、数学、外语,总分只有480分。(记者 王璟 蔡蕴琦) (扬子晚报 王璟 蔡蕴琦)[详情]
备受关注的山东高考改革又有新动向。2月18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山东高考改革方案已获教育部批准,山东被确定为第二批改革试点省份。在此前披露的初步方案中,山东计划在2016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开始试点改革,即2019年实施“新高考”。而在获批的最终方案中,山东改革时间推迟了一年,将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开始实施,2020年迎来“新高考”。有关人士推测,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考或也将面临改革,在未来有可能试点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这种分类考试模式。 新高考推迟一年实施 今年初二学生将赶上“首班车” 此前,曾有“2016年入学、2019年参加高考考生使用新方案”的说法,不少考生和家长都认为2016年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是第一批“吃螃 蟹”的人,部分今年将要升入高一就读的学生也倍感焦虑。“讲话”此番最新的表态,意味着我省高考改革将比原计划推迟一年。按照高考政策提前3年告知的原 则,这意味着,2017年入学、2020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将第一批享受到夏季高考只统考语数外的新政。 尽管时间比原计划推迟1年,但高考改革方案并没有变化,根据左敏此前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发言透露,山东将推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即依据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来招生录取。以前是一次高考成绩决定录取顺序,现在“两依据、一参考”打破了以 分数为主的录取模式,除了文化课的成绩之外,学生的艺术素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都将成为高校在录取过程中会考查的重要因素。高考考试科目方 面,将夏季高考的统考科目减少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增加学生对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同时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六门学科,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己选 择三门纳入高考成绩。 在春节前召开的山东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曾表示,春节后将公布山东高考改革方案,届时便能知道今后山东高考怎么考、怎么录取、哪一届学生实行等具体细则,同时,配套高考改革涉及基础教育的3个配套方案也将发布。据此分析,相关具体配套方案或已呼之欲出。 山东以往高考科目变革史 2020年实施新高考“3+3” 录取模式 ●“两依据”:依据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高考时只统考3门:语文、数学、外语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生物、历史,选择3门纳入高考成绩。 ●“一参考”:指考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2014年“3+综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综合”是文综或理综。 2007年“3+X+1” “3”指语文、数学、外语,“X”是文综或理综,“1”就是基本能力测试。 2002年“3+X” “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文综或理综。 1994年“3+2” “3”指语文、数学、外语,“2”中的文科指政治、历史,理科指物理、化学。(徐从芬 潘奕轩)(来源:济南时报) 更多有关山东高考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山东高考圈(sinasdgkq)” [详情]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近日已下文同意宁夏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备案,宁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为2019年。 教育部要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做好政策权威发布和解读,邀请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政策;抓紧出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职分类考试等专项改革配套文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为2019年。要加大对改革的投入保障力度,加强普通高中设施设备、师资配备和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加快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学生发展制度。 宁夏自治区教育厅近期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并进行政策解读。[详情]
2017年江西省将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2020年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3科,不分文理科。[详情]
随着《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年-2020年)》出台,未来5年,湖南教育的发展蓝 图已经清晰呈现在大家面前。11月23日,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柯敏就湖南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成就及“十三五”展望,接受 包括本报在内的十余家媒体专访。谈及改革和成果,王柯敏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无论是教育公平,还是教育质量,教育改革历来都是从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起 步,终点却是民生福祉。” 2020年开始,高考不分文理科 在众多改革中,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王柯敏表示,目前已经制定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着力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具体 来讲,2017年进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参加高考时,招生学校将依据考生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两部分的总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的总成绩即由语、数、外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考生从理、化、生、政、史、地等6个科目中任选的3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成绩构成。与目前高考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考试方式发生了变化,全国统考只有3门(即语、数、外),其他由学生自主选定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门学业水平考试,则由省里统考。二是不分文理科,即学生选学与选考的科目可涵盖原来文理科所有科目。三是强调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的重要作用。王柯敏说:“‘促进公平、科学选才’是高考改革的目 标,这些都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问题。” 据悉,改革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不再采用分数制记录成绩,而是按等级记录成绩。同时,还会逐步实现学生可多次选考或调整选考科目。另外,新高考制度还将强化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考量。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 “能挤进一本,绝不上二本;能上本科,绝不上高职。”这是多年来不少家长、考生心中的高考铁律。分批次录取无形之中带来的是学校被划分为“三六九等”,同样, 在用人单位眼里,毕业生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但新高考制度实行后,还将逐步试点取消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