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全国首设小学生诗歌节 五千小诗人角逐桂冠(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9日 09:52   南方日报

  另一方面,诗歌节期间每周推出的“诗歌之星”在网上广为转载,网友们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也是“纯粹”。例如第一周“诗歌之星”《玉龙雪山》出自广州一位10岁小女孩之手,寥寥数语,情景交融,“把玉龙雪山的雄伟、静谧和纯净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抒写最常见的童年乐趣、未来憧憬、赞美师长、写景状物之外,从倡导环保低碳到呼唤两岸统一,从玉树地震到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都进入了小诗人们的观察和写作范围。不过,无论是“心系时事”还是“放眼全球”,令人惊喜的始终是孩子们冰雪一般纯粹透明的诗心,以及笔下古灵精怪、天真浪漫的“神来之笔”。

  一等奖作品《我喜欢》,用鲜活斑斓的生活细节,描摹出孩子们清新动人的友谊:蓝色热带鱼、彩色棒棒糖、四叶草、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沙漠仙人掌》的小作者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却想到用沙漠仙人掌来比喻留守儿童的倔强、自尊,“黑夜里我们可以抱团取暖,阳光下我们可以列队成荫”,还可以一起“和金灿灿的沙子随风起舞”,色彩之明朗,画境之饱满,情绪之昂扬,为许多成年人的同类作品所不及。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全省小学诗歌教育总体依然游离在主流的小学教育体系的边缘。一些家长曾经质疑“考试又不考诗歌,教孩子写诗有什么用?”这其中反映出的教育的功利心态就是一个例证。广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室研究员魏春峰坦言,目前小学生诗歌阅读与写作教学还只是在广州市部分小学的“第二课堂”展开,主要是自发参与,而非整体性加入。换言之,一个班的孩子能否有机会接触到这场自发组织的“诗教实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校长、语文老师对诗歌的兴趣如何。举办纯粹的、力戒急功近利的小学生诗歌节,有利于小学诗教的深入开展。而首届广东小学生诗歌节获得超出预期的影响力,也说明广东越来越多学校、老师和家长认同小学诗歌教育。

  “诗教”应从娃娃抓起

  “一批研究‘诗教’课堂创新教育的语文老师,以广州市荔湾区耀华小学等10多所学校为基地,悄然发起一场‘诗教实验’”

  “假如儿童没有诗歌,人类将失去梦想。”本届诗歌大赛举行期间,组委会不断接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反馈,不少人士指出,小学是认识世界、培育心灵的最重要阶段,这一代孩子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将决定他们未来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而用诗歌唤醒和保留更多孩子的梦想,就是留住广东未来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孩子们的心灵能更加丰富一点、真诚一点,广东未来的路才会更加长远一些、开阔一些。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广东开展小学诗歌教育已经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广州为例,2005年以来,一批研究“诗教”课堂创新教育的语文老师,以广州市荔湾区耀华小学等10多所学校为基地,悄然发起一场“诗教实验”,并连续举办了5届“诗润南国”儿童诗歌创作大赛。目前,除了耀华小学、流花路小学等广州老牌的小学诗教基地之外,通过首届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我们在全省还发现了一大批对诗教有着特别见解和独到经验的学校和机构,如中山市的菊城小学、纪中三鑫双语学校,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深圳龙岭学校等,还有极力倡导古体诗词教育的茂名电白陈村镇那行小学。但这些学校普遍面临师资匮乏、资金短缺等难题,需要专业诗歌写作者和教育者的指导和培训。

  因此,我们期盼有关部门能从战略意义上率先将“诗歌教育”从娃娃抓起,尤其是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质培训,广泛调动家长与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广东小学生诗歌节”作为与小学常规课程教育互补的素质教育项目,纳入广东全民艺术教育普及工程,并从建设文化强省专项资金中拨出一部分,由南方日报社、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和广东省作家协会继续举办广东小学生诗歌节,保持诗歌节的公益性和非功利特色,推动广东小学生诗歌节在全省深入开展。

  “评到最后,评委都很犹豫,因为大家写的都很不错。”“诗润南国———2010首届广东小学生诗歌节”诗歌大赛评委会主任杨克这样形容决赛的评审过程。最后呈现在人们眼中的这33位获奖者,以他们的实力赢得了属于他们的荣誉。但这并不表明落选的诗歌就一定比这33首差,因为诗歌从来没有非此即彼的标准。

  那么,评委们的评奖标准是什么?在下面这篇杨克的专访里,他会告诉你这些问题的答案:一等奖获奖名额为何从1位变成3位?怎么看待小学生参赛作品中的套路化、模式化现象?明年的比赛将有什么新的环节设置……

  诗歌节参赛作品整体水准如何?

  ○我们一开始设想可能会出现语句不通、意思残缺等情况,但是就作品的结果来看,几乎所有的诗作都是成立的。

  记者:据你的观察,本届诗歌节参赛作品整体水准如何?相对你之前的预期,是更为惊喜还是失望?

  杨克:获奖作品水平相对较高,整体水平也很不错,这一点让人很吃惊。其实诗歌赛本不应该有现场写作的,但为了避免家长和老师的过度辅导,证明孩子们有创作诗歌的能力,因此安排了这场现场创作比赛。我们一开始设想可能会出现语句不通、意思残缺等情况,在限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一篇诗作,对成年人来说都是很困难的,但是就作品的结果来看,几乎所有的诗作都是成立的。这可能是因为小孩子更加单纯些,看到题目有感觉就马上能够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们适应了应试教育在限定时间内交卷的要求。

  记者:你在开赛之初曾说过,小学生诗歌比赛在于它的社会性,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对诗歌有所了解和关注,形成一种读诗、读书的气氛,那么从结果来看,这个目的达到了吗?

  杨克:这一次小学生诗歌比赛的社会性基本达到了,有5000多位小学生投稿,上百所学校参与其中。不仅仅有珠三角的城市,还有较偏远的茂名、韶关和汕头等地。这应该与南方日报做了很多相关工作有关,比赛过程中,他们不仅开放了电子投稿,还有纸质投稿,这些都为比赛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如何保证评奖结果的公正性?

  ○评奖时看不到小学生的名字和学校,对于所有评委来说,学生都是“无名氏”,纯凭文本判断。

  记者:文无第一,你也说过诗歌在评判上没有绝对标准。这次小学生诗歌大赛在评判上是否遇到过操作性难题?

  杨克:关于文无第一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方面来回应。第一,这一次的评奖,可以说是国内最公正的。首先他是小学生当场创作出来的,其次我们在评奖的时候是看不到小学生的名字和学校的,是得不到任何暗示的。第二,小学生创作与成人不同,受社会上的影响不多,因此小孩之中无出名者,就算知道姓名也没有用。对于所有评委来说,学生都是“无名氏”,我们纯凭文本判断。第三,我们在判断的时候,是有一个基本尺度的,这个尺度就是我们会把大家普遍认为好的作品挑选出来,一开始我们就从决赛350多首作品中挑选出来53首。后来从53首作品中再挑选出33首决赛获奖作品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作品获得的评委打分一致,都比较高的,就直接进入终评。其次是有一位评委给它打了最高分的,但其他评委打分一般的,我们也会放入终评,毕竟每位评委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我认为给最高分一定有评委自己的理由。后来出现了一首涉嫌抄袭的作品,要从后面20首中再挑选出一首,我们当时都感觉非常困难。

  为什么高年级的反而不如中年级写得好?

  ○孩子们受书本中大人写的儿童诗的影响太深,如“柳叶像头发”这样公共化的意象,很多都是从书本向孩子们传递而去。

  记者:我们在活动中发现,部分诗歌套路化、模式化痕迹比较明显。这是证明应试教育模式之弊已经“浸入”小学阶段,还是孩子们的心灵正在变得日益狭隘、枯萎?或是老师诗歌教育的方式方法有问题?

  杨克:我觉得喊口号的其实不多,只是一部分。这应该不是应试教育的问题,因为应试教育根本就不提倡写诗;也不能说这是儿童诗歌教育的问题,因为从现在的教育体系来说,几乎可以说没有诗歌教育,又怎么会有诗歌教育出现问题一说呢?我想主要是因为老师和孩子们的诗歌视野还比较窄,受书本中大人写的儿童诗的影响太深,如“柳叶像头发”这样公共化的意象,很多都是从书本向孩子们传递而去,毫无特色。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小学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