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见招拆招备战小升初 知识储备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9日 14:15   大洋网-广州日报

  考硕士比考博士难,中考比高考难,小升初最难!这是近年在学生中间流行的一句话。新学年开学,走进小升初季节的你们,应该已经很强烈地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吧?而你们的家长们,是不是也开始紧张起来,帮助你们寻找小升初的十八般武艺?“小升初十条”、“小升初每天一讲”、“奥校课堂”、“攻艰战略”、“政策与对策”……全家总动员,在信息的海洋里沉浮挣扎。尽管没有硝烟,但火药味儿已经从社会各个角落扑面而来。作为应届小升初的孩子和家长,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个“全能生”的烦恼

  有38个证书还觉分量轻

  巫晓芸是越秀区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她报名择校的简历中,绝大部分是各类获奖证书的复印件,从校内的“星级学生、三好学生、爱心大使、科技小博士、文艺小明星”等荣誉称号,到校外的“区级优秀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绘画比赛一等奖”等奖项,共有38个证书。

  “女儿正在补课,因为我们还觉得证书不够。”9月24日,信息时报记者联系上晓芸的妈妈胡女士时,她无奈地表示,自己咨询后得知,不少初中学校嫌女儿的证书分量轻,“虽然孩子是全面发展,招生人员却觉得她学科特长不明显,比如含金量高的奥数证书没有。孩子现在周末就在培训奥数。”

  在某省一级学校的初中部,记者随机抽取了120名小学生的简历进行统计,发现他们共交上来1300余个证书,平均每人有10多个证书,类型五花八门:奥数比赛、英语大赛、作文竞赛、古筝考级、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部分小学对思想品德好、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期末免考政策,一些家长将“免考证书”也放进来,还有的将在培训机构测试中的荣誉成绩证书也纳入进来。

  为了考证,孩子累,家长于心不忍,却又感到无奈。正如家长刘先生所说,“公办学校小升初择校没有统考,孩子必须用各种证书来做‘敲门砖’。”连日来,记者采访了越秀区近30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家长,六成以上坦言,让孩子补课培优为的是进入好初中。中大附小学生家长夏先生还透露给记者一个门道:“部分重点初中委托培训机构组织选拔考试,暗中招录一些奥数方面拔尖的学生。”

  专家声音

  孩子“急于求证”是素质教育的尴尬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蓝培安副教授表示,获得证书多,本该说明孩子参与活动多,个性特长多,发展较为全面,但获取38本证书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孩子是否能够承受,素质是否真有提高,不免让人忧虑。社会的不当引导,学校的推波助澜,家长的拔苗助长,让孩子陷入对证书的苦苦追逐之中而难以自拔,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个小学生获取38本证书,不是可喜,而是可悲!

  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李子良也认为,孩子成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是靠多一两个证书所能代替的;为追求升学盲目培训考证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生活的乐趣。家长们不见得不懂这个道理,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为了孩子幸福的中年,就得牺牲快乐的童年;为了孩子有个好的未来,就得狠下心来,剥夺孩子的娱乐。要舍得花钱上补习班,视金钱如粪土。”

  蓝培安指出,38本证书见证了当前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浮躁和肤浅,孩子“急于求证”是素质教育的尴尬;让孩子走出“急于求证”的桎梏,才是对素质教育的正确解读,而把孩子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由此看来,素质教育改革还任重道远。

  证书那些事儿

  “广州英竞”与“华杯赛”含金量高

  有人说,每年“小升初”民校招考都是“证书大战”。高年级的你们,不仅要承担越来越重的在校学习任务,应该也在为校外各种各样的竞赛头痛吧?可是精力时间有限,究竟哪些比赛证书最有价值?又有哪些学校很看重呢?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证不在多,有用则灵。”小记在此为各位莘莘学子指点一二。

  小记了解到,含金量较高的证书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希望杯、华杯赛(“华罗庚杯”数学竞赛)、广州英竞、全国英竞获奖者等。省实天河学校规定:2009年或2010年获广州市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者降10分录取;2009年或2010年数学华罗庚金杯赛广州市赛区获一等奖降20分录取。

  据业内人士介绍,“华杯赛”含金量大于“希望杯”,“广州英竞”含金量大于“全国英竞”。据悉,“华杯赛”参赛选手若能获得一、二、三等奖,在小升初时,学校一般会有优惠政策,如近几年育才实验学校对在全国“华杯赛”获一等奖的学生加15分,二等奖的学生加10分,三等奖的学生加5分。“广州英竞”参赛选手若能获得一、二、三等奖,小升初时,学校一般会有优惠政策(各校优惠政策不同)。

  部分学校对“华杯赛”获奖者小升初的优惠政策

  (参考各校2009年及2010年招生简章信息)

  广大附中  在广州市小学“华罗庚杯”数学竞赛获一、二、三等奖的优秀学生,学校将奖励6万元、4.5万元、3万元人民币的高额奖学金。

  广雅实验学校 “华杯赛”(广州赛区)一等奖每学期奖6000元降30分录取,二等奖每学期奖4500元降20分录取,三等奖每学期奖3000元降10分录取,获奖学生入学后每学期期末考进年级120名内,奖金照发,否则该学期停发。

  广州市第97中学 小学五六年级曾获全国华罗庚杯竞赛三等奖以上级别奖励的学生,免试录取。

  广州市育才实验 /香江中学  小学五六年级在全国数学“华杯赛”中获一等奖的学生,录取时可加15分,二等奖加10分,三等奖加5分。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小学五六年级参加“华杯赛”(广州赛区)一、二、三等奖者照顾10分投档,并可获初减少或免收学杂费奖励。

  特别提醒

  重点竞赛报名须知

  华杯赛——目前,广州华杯赛报名暂不接受个人,市奥校的学生可全部参加初赛,其他由各小学推荐优秀生参加初赛(一般每班1人,一个学校一般有3~5个名额)。

  广州英竞——广州小学生英语竞赛暂不接受个人报名,由各小学通过选拔挑选优秀生参加,各个学校分配到的名额不一样。

  希望杯——个人想参加比赛,必须到所在城市的“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组织机构报名,再由组织机构统一向全国组委会报名。

  全国英竞——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坚持小学生自愿报名原则,任何参赛组织单位不得强迫学生参赛,或限制参赛学生名额,可直接在学校报名。

  择校那些事儿

  民校联考PK电脑派位怎么抉择?

  广州地区小升初家长关注的重点中学分三种:一是省一级公办学校;二是广州17所民校,被家长们私底下分成了三个梯队;还有一种是独立招生的民办学校,如广外外校、华美英语实验学校、祈福英语实验学校等。公办学校录取往往采用电脑派位的方式,民校联考则是很多学生进入好民校的好“门路”,往年许多学生在报考17所民校联招后,又收到了电脑派位意想不到的结果,对此,学生及家长应如何抉择?四种情况下学生及家长的选择要格外慎重。

  情况1:

  孩子参加17民校联考,收到民校第一梯队入学通知书,同时第一批电脑派位名单出来后,孩子可进入重点公校的机会,如何选择?

  建议:最佳选择公校重点班,理由很简单:a、重点班和民校第一梯队齐衡时:学生生源好、师资配备好、学习氛围好;b、没必要和钱过不去啊,民校录取后也需要交4万择校费。

  情况2:

  收到民校第一梯队入学通知书,孩子参加第二批电脑派位同时可进重点公校(普通班),如何选择?

  建议:最佳选择是民校第一梯队:民校第一梯队有很好的学生生源、师资力量好,这两方面公办重点学校普通班还是有差距的。

  情况3:

  收到民校第二梯队入学通知书,孩子参加第二批电脑派位同时可进重点公校(普通班),如何选择?

  建议:最佳选择是民校第二梯队:他们会更多考虑到来年的招生情况,在学生管理、教学质量、校园环境等方面会更加狠抓。

  情况4:

  收到民校第三梯队入学通知书,孩子参加第二批电脑派位同时可进重点公校(普通班),如何选择?

  建议:依据孩子实际情况、地理位置(远近)及家庭环境来定,需两校具体来分析。

  心理咨询室

  这道“坎儿”,其实不难跨

  小升初做为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给家长和孩子的压力肯定是会有的。目前的教育体制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其实只要我们摆正心态、勇敢面对,孩子们尽力而为、努力做到让自己不后悔;父母们正确引导,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压力和负担。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道“坎儿”其实不难跨。希望心理咨询师的以下几个观点能够帮助焦虑中的家长和孩子更好地跨过这道“坎儿”。

  1.好学校未必是保险箱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进了好学校就有一种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自然有不必言说的好处。其实家长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尽如人意,那么在重点中学的学习给孩子的压力将一直沉重无比的,如此一来孩子最终也会面临被淘汰出局。

  2.选择特长切忌盲目

  重点中学的招生计划大多与特长相联系,这让很多家长无奈地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不再顾及孩子的学习兴趣。于是,周末变成了孩子学习最紧张的两天,许多家长也放弃了休息,陪着孩子一起用功,为的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此费心费力,却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一是孩子对该项目根本没兴趣,只是迫于无奈学习,即便后来凭借特长进入了好学校却仍然难以坚持下去,也不是好事,一些逆反心理特强的学生甚至在逃离家长控制后完全放弃;二是孩子本来对该项目有点兴趣,却因为是被逼学习而逐渐产生厌恶情绪,到最后可贵的兴趣爱好完全被扼杀。

  3.文化知识的储备很关键

  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快速增长并储备文化基本知识的阶段,这点其实远比学习任何特长都更为重要。如果有条件,孩子又有兴趣,当然可以给孩子多加一些小灶,这完全依实际情况而定。但如果孩子书本上的知识都没有学得很扎实,却又要去上奥数、华数或者公共英语、剑桥英语等等,只能是占据了孩子更多的时间,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谈不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者 刘潇 李珍)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小升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