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孩子早已不是新鲜事,家长、老师等对体罚孩子存有不同看法。有人说,孩子是花朵,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呵护,偶尔犯错应该教育,体罚容易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不能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进行教育;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唯我独尊”,特别能闹腾,老师偶尔小小体罚一下也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不能求全责备。
老师体罚犯错的孩子,你能否接受?孩子犯错,你会体罚吗?
调查
10个家长8个打过孩子
如今的孩子越来越宝贝,长辈们都将孩子捧在手心,百般宠爱,但记者调查10名2至5岁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后发现,大多数家长表示会打孩子。其中,承认体罚过孩子的有8人;认为体罚“很有效”者有5人;体罚之后后悔者有7人;体罚之后再回头和孩子讲道理者有2人。
顾波燕的儿子今年4岁,有时会做让人非常恼火的事,看到儿子不听话,顾波燕的手就不自觉地扬起来了,“明明知道打了孩子之后会心疼,但当时还是忍不住。有一次,他脸脏了我叫他去洗,但他就是不肯去,我就给了他一巴掌,孩子哭了一阵后去洗脸了”。
事后,顾波燕问儿子为什么不听话?孩子说:“我想玩一会再洗嘛。”
“听到儿子这么说,当时我就有点后悔了。如果孩子告诉我‘想玩一会再洗’,我也不至于要打他。其实,还是不打的好,道理能讲通最好。”顾波燕说。
余先生6岁的儿子吃饭时花样特别多,让家长操尽了心,“喂他也不肯吃,还跑来跑去,我就拿筷子打了他的手,打出了一道红印子,其实我也怕打伤他,也就想吓吓他”。
对于体罚孩子,绝大多数网友认为是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部分网友认为对孩子的体罚只要把握一个度就好,老师可以对孩子实施罚站、罚扫地等小体罚。
网友“68152000”认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激励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但需注意不能打学生,如打耳光、用脚踹等,可以采取罚站、劳动、罚跑步等方式。
老师
适度的体罚是必要的
“体罚学生的确很敏感,但对于言语教育无效的学生采取适度的体罚还是可以的。现在的孩子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责任意识缺乏,面对自己的错误不知道承担责任,适当的体罚就是给他们敲这样一个警钟。”中山市石岐杨仙逸小学老师李铎辉说,西方国家亦有体罚手段,北美的大多数学校设有禁闭室,“体罚在教育中不可或缺,没有体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的体罚就如同是‘闯红灯’后的交通处罚,是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我们为什么就忌讳对学生的体罚?”
“我呼吁体罚回归到教育中来。当然,体罚只是一种手段而绝非最终目的,体罚的目的是使受罚学生改过自新,使大多数学生受到警戒。”李铎辉认为,真正的教育需要体罚,但体罚至少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度。过度的体罚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叛逆,适度的体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保护孩子,让孩子知道犯错误是要承担责任的。罚学生时最好避开班上同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伤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灵。二是体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不单一使用体罚手段,应与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教育方法结合起来,让受罚学生心悦诚服。
“如果学生认为惩罚是自己的不好行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这样的惩罚就可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李铎辉说。
学生
挨罚不恨老师
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人,几乎都有被老师体罚过的经历,不管过了多少年,这些记忆在某个时候会被唤醒,恍然这些事情就在昨天发生一般。“90后”就不同了,作为独生子,他们承受了几代人的爱,家人把他们当成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丢了,他们又是怎样看体罚的?
竹苑小学五年级三班的张怡盈说,在班上,老师从没打过学生,上课时学生没有把课文读好,老师会让学生再读一次,“最重的惩罚就是要求学生把当堂学的语文课文抄一到两遍。
水云轩小学五年级的蒋澳同学也表示,最重的惩罚就是被语文老师罚抄课文,由老师指定要抄的课文。
在问及被老师体罚了是否会恨老师,同学们大多表现得很“宽容”。竹苑小学的欧阳立伟表示,就算有一天老师真的体罚学生,那一定是学生犯了很大的错,“接受惩罚也不会恨老师,毕竟在现在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欧阳立伟的一个同学则说,如果老师真的体罚,自己最多会恨老师一两天,过后就忘了。
专家
12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打是重要的教育手段,的确能起到威慑的作用。关键是打了之后,孩子冷静下来之后,你得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为何要打他、什么是允许的以及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这样才算是正确运用了‘打’的手段。”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冯冬梅说。
孩子心理比较脆弱,每到新学期开始,不少小学生出现学校恐惧症和厌学心理。冯冬梅认为,假如小孩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家长和学校不应该纠结于责任问题,而应尽快到医院诊断,查清楚厌学原因,帮助小孩重建信心。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理念的人不在少数,持这种观念的人大多反对打孩子,甚至认为打孩子是愚蠢的行为,是父母没有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有教育专家认为,一般而言,孩子6岁以后就应尽量减少体罚,到了12岁就应完全停止。
6岁以后,多数孩子已经进入学校,独立自主意识有了较好的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开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勤奋,不断带来各种成就,这时体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丧失成长所必须的成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养成孩子消极、自卑的人格。此外,这一时期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老师对自己的体罚,在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12岁以后,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肢体运动、认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渐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统一自我,他们强烈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具有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张扬自我的强烈要求,这时体罚孩子,孩子会感到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严重践踏,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还会产生某种报复与逆反心理。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