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长反映:鄂教版小学教材欠缺生活气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 08:33   汉网-武汉晨报

  (记者向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母亲形象就两张脸孔,要么苦大仇深,要么道德完美,很少见到有血有肉的生活中的母亲。”近日,一批浙江一线语文教师推出《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将小学语文教材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小学的语文特级教师及学生,大家对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父母形象也颇有异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父母形象确与现实有些脱节,少了点生活气息!

  今年9月,《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由17位语文教师组成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和母爱”专题研究小组,对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使用较广的三个版本教材(分别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版),其中对涉及母亲和母爱的课文进行分析,认为三版教材存在四大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事实的缺失。

  诸如此类问题,在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否存在?记者翻阅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材发现,上述三个版本中打了负分的如《母亲的纯净水》、《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陈毅探母》、《乌鸦反哺》等文章,鄂教版均未收录,其中涉及到母亲与父亲形象的课文大体相当,共有20余篇。台北路学校语文教师樊晓说,这20余篇课文中的父亲形象、母亲形象都比较完美,教育孩子的方法都很积极,与绝大多数孩子面对的现实有些脱节。

  市“十大名师”、钟家村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桂贤娣表示,教材中的母亲形象过于沉重,与现代都市母亲的形象有些出入。如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秋天的怀念》中的妈妈,为了孩子呕心沥血、忍辱负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记挂着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不能说这些妈妈就是假的、矫情的,‘她’只是一种妈妈类型的写照。”

  崇仁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国卿表示,语文教材有别于历史教材和科普教材,很多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带有浓重的文学色彩,“当然,不管哪个版本的教材,关键在于老师如何灵活教授,培养孩子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