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小学挫折教育缺失引发悲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5日 14:07   大河网-大河报

  □记者 张瞧

  一名刚上初中一年级、年仅13岁的花季少女,性格有些内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家是个乖乖女,非常懂事……10月9日上午9点,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临沂市第六中学的少女小悦用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少女小悦自杀的原因,被疑是“因‘头发长’被老师周某及教导处先后三次赶出校门,因承受不了打击,最终选择喝农药结束了生命。”这一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事件。记者为此走访了一些心理专家、学校领导与教学一线老师,请教他们如何分析、看待这一事件,并在此与读者共同探讨学生心理教育和珍爱生命这一话题。

  [新闻事件]女生喝农药 疑因被拒入校

  小悦的妈妈侯女士精神几近崩溃,据小悦的父亲称,13岁的女儿在临沂市第六中学西校区上七年级,入学后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因不符合学校“短发令”要求,学校三番五次批评她说她的头发太长,三次将其赶出校门,因为三次剪发都未达到标准。第二次被拒之门外后,“当时小悦回到家告诉她妈妈,自己曾问老师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合格,小悦说当时老师曾动手打过自己。”张先生称,“额头上的刘海在眉毛之上,脸颊垂下来的头发也没有长过下颌。但是这一次,女儿还是没能进学校。”

  10月9日,趁家人外出期间,女儿在自家厕所里喝下灭白蛾用的灭幼脲(niào),经10余小时抢救,最终无效身亡。小悦的家人认为是“学校教育不当导致孩子死亡,并要求校方对此负责”。

  近日,校长杜庆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10月8日小悦回家后,班主任周某曾打电话通知张先生,说小悦的发型不合格。9日张先生在7点25分将女儿送至学校,与班主任周某通过电话后将孩子带回家。“第三次回家,并不是孩子被赶出去,而是父亲领回去的。”杜校长认为小悦离开学校后,监护权已由学校转至家人,是否发生了其他事情从而刺激了小悦,进而引发悲剧,还有待调查,但小悦的死与家人监护不力有关。

  此外,杜校长和班主任周某都否认动手打过学生,学校是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来要求小悦剪发的。“小悦的头发剪过几次,但最后的发型还是太成人化了,根本不是学生发型。”学校认为过于成人化的发型在中小学是不允许的,“所有的学校都这样,并非我们的特殊要求。”

  临沂市教育局安全办的一位工作人员称,“事情属实,但由于这个意外发生在校外,所以现在学校也在联合当地街道办事处调查这个事情。”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并不是说老师把学生赶回家,根据学生守则,是不允许穿奇装异服和留长发的,所以老师只是让学生回去‘修剪发型’。”

  至于悦悦是不是在十天内被赶回家三次,而悦悦的死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目前也正在调查,过多的信息不方便透露。

  [心理专家]“可叹、可悲、可恨!”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心理专家张中发听闻这一消息后非常震惊,“看过报道后,油然而生的感受是:可叹、可悲、可恨!”

  张中发表示,可叹的是父母的教育不当:在崇尚素质教育、缺少挫折教育的今天,父母只看重孩子的物质要求,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不知道怎样有效地去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只是一味地、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她“从小学习就名列前茅,学习上的事情很少让家里操心。”这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全面总结,似乎这个孩子没有什么地方需要家长给予帮助。

  在“剪发门”事件中,父亲只是反复地、机械地陪孩子去剪发,却从未询问孩子的心理感受以及不被接受时的应对方法,没有和校方进行必要的沟通,在孩子第三次被拒绝,最需要帮助时父亲仍然“因为手头有事,所以放下她后自己就出了门”。片面地认为她可以处理好,因为“她的事情很少让家里操心”。

  可悲的是学生轻视生命:在成绩高于一切的时代,似乎成绩代表了学生的全部,学习好,一切都好。不少学习好的孩子,在光环效应心理的驱使下,会偏执地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无可挑剔的,别人的不认同会让她不自主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反复的挫败感则会推其走向极端,因为在她的心目中“我是最好的”。反过来,“我不好是我不能接受的,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说明孩子在人性某些方面的缺失——“我不是完人”。“我们需要教孩子意识到自己并非完人,这是一个过程。”张中发说。        【下转B04版】

    可恨的是学校行事霸道:在这个多元化的年代,张扬个性是年轻一代的追求,突出特点是孩子们的内在需要,现在不可能再让我们倒退到几十年前那个什么都是“一刀切”的年代,然而仍有那么一部分人抱着这种观念不放,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制定所谓的“规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稍不遵从就给予惩罚。

  [心理学老师]

  别让教育变“野蛮”

  郑州一中心理教师许小安表示:“女孩之殇,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扼腕叹息。悲剧的发生让我们痛思,问题出在哪里?”

  “13岁的女孩,处在青春期,内心非常重视自身在同学面前的形象,情绪波动大,容易走极端。小悦性格内向,这类孩子自尊心尤其强,非常要‘面子’,若当众丢面子,更易走极端。如果该班主任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的话,不去当面批评,而是私下告知或交流,孩子更容易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接受建议。”许小安说,“而现实是很多老师秉承着‘杀一儆百’的做法,而严重忽视了那个‘一’的心理和可行的教育方法。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许多老师在追求‘分数’的压力下,只懂得所教的具体学科,不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教育孩子,而不懂孩子的心理和教育方法,这对教育是一极大讽刺。”

  报道中该班主任三次让女生离校剪发,理由是不合乎规范,有人认为该班主任有打击报复女生的嫌疑。“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该班主任的性格特点有可能是追求完美、教条、苛刻等,这在管理学生中就会体现为三番五次让学生整改”。

  有人会强调:学校规定学生理短发是不人性化的,不合乎时代发展的,应倡导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其实这都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只是表面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我们目前的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造就了考试高分、心理脆弱的‘玻璃人’。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接纳自己,正确对待批评,珍惜生命。真正做到这些,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真正改变考核学校和学校老师评价体系,不把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考核办法,而给‘分数教育’推波助澜,学校老师才能更多地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给学生真正成长的空间。”

  [学校校长]

  加强教育刻不容缓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已成为青少年思想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一个全新课题。”郑州市八十一中校长何守刚认为,当前中学生出现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动辄离家出走,更甚者出现像小悦这样的悲剧,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败。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有下面几点:

  一、心理封闭。学生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个人秘密,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会将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向人敞开心扉;二、压力过大。父母望子成龙,教师期望过高,如缺乏指导,易走极端。三、知识贫乏。学生课内学习内容单纯,课外阅读面较窄,该怎样进行心理调节、排除忧虑、培养意志,以及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则相当贫乏。遇到麻烦、挫折,便难以承受,无法解脱。四、生活过于顺畅,未经挫折。独生子女,又加之生活在城市,一直生活在“蜜罐”里,从家庭到学校全“顺风顺水”,未经挫折。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对目前的教育本身进行深刻的反省,教育学生不能漠视生命的价值,引导他们感受生命之宝贵,教育学生知恩感恩,让他们体味生之不易。其次要磨砺学生的耐挫力,使他们能拥有健康心态,以较强的承受力去应对突如其来或不易战胜的挫折。当然,加强学生的抗挫折教育及珍视生命的教育,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人才。”

  郑州市五十八中德育副校长刘斌表示:“这一桩血的教训使我们警醒,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我们的家庭、学校须努力健全孩子人格,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青少年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从而让青少年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正确地对待危机,勇敢地面对现实,培养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让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随时去接受生活的锻炼和考验,从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以及危害自己的行为。”

  [一线教师]

  家校教育形成“合力”

  郑州十九中高三班主任李艳静表示作为一线老师,“剪发门”带给自己的除了感伤外,更令自己产生反思。“我们的教育,是育人还是毁人?就像一位知名作家曾有的忧虑: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曾听老师抱怨:中学生穿了校服比不成穿,就开始比谁的“坐骑”更好,比谁的发型最酷……面对这样的90后00后,为了使学生朝气蓬勃,像个中学生的“样”,仪容仪表要求、着装要求等等检查各个中学基本都有。“学校工作没错,但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急功近利,更应该懂得学生,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学生的仪容仪表符合一个学生的标准,没有打扮得太过分,根本没必要要求太苛刻。”

  “另外,我觉得正处在成长期的中学生出现这样的悲剧,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小悦在父母眼中是乖乖女,难道这样她的父母就可以忽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吗?一个小挫折就导致这样的悲剧,试想如此脆弱的心灵怎么面对将来生活的大风大浪?父母只针对自己的孩子尚且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何况老师要管教的是几十个孩子?发生这样的悲剧,家人不能把一切责任都推给老师和学校,成功的教育不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能做到的。”

  郑州市五十八中丁晓红老师:“我相信小悦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具体操作中缺乏科学、合理且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恰当的方法。正处于求知阶段的孩子心理不够成熟,若不正确引导的话,可能导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出现问题,作为学校要求学生有朴素得体的仪容仪表,本无可厚非。‘剪发门’一事,若学校管理者、班主任能够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相信学生是能够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的。”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与别人的交流合作,养成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走出家门,遇到不顺缺乏积极、主动应对的精神,轻者逃避,重者走向极端。因此,家长也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应从小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遇到问题学会自己解决,尽而形成坚强乐观的性格。另外,任何教育都要形成‘合力’,家长不能只寄希望于学校,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关注。”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