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长忙“择校”是盲目还是无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3日 16:49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教育部网站11月1日发布《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从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完善招生入学政策等方面向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10项要求。(11月2日《中国青年报》)

  在一如既往地用“禁止”来表示其坚决态度之余,笔者注意到,在10条措施中有一条为“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盲目择校,努力营造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或许在教育部门看来,家长的教育观念已经成为了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阻力,因此,要将这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此前,我注意到一些地方的教育官员在多个场合提到,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受到家长心态的很大影响。

  表面上看,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心态,确实是一个问题,什么“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什么“进一所一般的学校,孩子一辈子就毁了”,等等。然而,为什么家长会有这样的观点和心态,难道他们乐意自己的孩子受择校的煎熬,也情愿承担高昂的学习费用么?

  实事求是地说,多数家长的观点和心态,是因当下的教育制度和现状而生。这就是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以分数为标准的中高考升学制度。由于中小学存在办学质量差异,因此家长为孩子未来着想,只能想尽办法让孩子进好的学校——进这些学校意味着有更多的升学机会,进而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成才可能。

  依据我的观察,近年来家长的择校,还有一个新的变化,即家长们对择校十分无奈,不是追求让孩子“成才”,而是不要让孩子“变坏”。教育发展不均衡造成的一个事实是,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弱,生源质量较差,本来这还不是什么严重问题,但在升学教育体系中,这就变为严重问题,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度低,学生对自身的认同度也差,在一个普遍缺乏认同的学校里,要指望老师认真教学,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是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薄弱学校也就成了“差学校”、“差生”的代名词。

  众所周知,目前存在着“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好工作”的“六好链条”,有人称,这只适合少数学生,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合理规划,但在这“六好链条”之外,留给家长们的选择似乎并不多,更多的家长担忧孩子进入“一般幼儿园—一般小学—一般初中—职校”这一循环,虽然近年来重视职业教育,加大了对中职的资助力度,但不容忽视的是,中职在很多家长眼中,还没有摆脱传统印象。

  直以来,一提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家就联想到优质教育资源毕竟有限,不能把每所学校都办成名校。如果联系到家长对孩子求学环境的需求,均衡的问题就变成:怎样消除家长对“差学校”、“差生”的担忧,给学生提供多元的成才路径,也就是说,家长让孩子进任何一所学校,都存在着孩子可能“学坏”、前途茫茫的焦虑。这实质要求让每一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对自己有认同感,都有相同的成长、发展空间。

  没有质量保障的教育,却要让家长有足够的理性,这实在难为了家长们。于政府部门来说,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必须转变资源配置模式,大力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让家长对这些学校的基本办学质量、教育管理产生信任。这其实是《义务教育法》早就提出的要求,所以,比转变家长心态更现实、更重要的是,转变官员的教育政绩观。

  (熊丙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择校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