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书包很重”的现实不需要“道德绑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 10:20   法制日报

  5日早上,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这组照片被西祠网友发了出来,与另外一篇“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一同受到了网友的关注。这两篇帖子受到近2万名网友关注,有网友说“90后没素质”,有网友说“让座不是义务”,还有学生上网跟帖说“我们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11月7日《城市晚报》)

  一谈及公德,就会瞬间变成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社会话题,就像模式化了一样。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完全没有让被控者狡辩的余地,所以,我也想奉劝这几个中学生赶快承认错误、就从了吧;其二,这样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突然冒出一大批道德家来,什么三俗、无公德之类的帽子,一拿着就给你扣,也不管你是儿童还是青少年,更不管现实如何;其三,明明是某几个人的小概率事件,非要弄成个一代人的集体事件,动辄说80后、90后如何如何,好似不用公德将更多的人绑架,公德就没有市场似的。

  因为怕和道德家们论战,许多人最后都选择追随道德家的言论。即便公德的本义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尊重,即便公德本就应该用宽容、倾听的态度来解决社会问题,但“道德绑架”这样的事还是不免出现。“挟道德以令天下”,真是好不威风。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也应该是最现实的需要。

  “尊老爱幼”中的老和幼,应当是平等的。即便我们不想把中学生归为“幼”的领域,但作为社会中的最弱势群体之一,中学生的声音也应该享受到平等的关照。在笔者看来,“中学生集体不让座”,其实并不需要过分解读,几个中学生不愿意让座,于整个90后群体并没有关系——道德不是按着80后、90后、00后的模式来划分的,这应该是一个常理。

  90后是未成年人,社会应该倾听他们的意见,而不是像雷人官员语录似的一见有错就上前拍砖。90后们还没有贪官那么狡猾,他们说的话,即使有些是错误的,也是现实。学会倾听、学会宽容,才是最大的公德,无论对于老人,还是对于学生。在笔者看来,“书包很重”的声音,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它可以衍生出许多问题:为什么中小学生没有校车?为什么中学生必须要赶公交车?为什么公交车上只有“老弱病残孕”专座,而不能多设一个中小学生座?

  解决以上实际问题,远远比责骂7名中学生实际的多。校车制度被人大代表提了N年,也没有得到实现;中学生的减负与素质教育,年年喊、月月喊、天天喊,他们的书包也没有减轻;本身就是以分数来定道德,教育凭什么让这些中学生“用道德考分数”?

  当公共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时候,“道德论”往往显得过于单薄。法制建设落后,道德必然会遭到部分人利用绑架;公共资源有限,某部分人必然会淹没在无公德的口水之中。殊不知,真正纾解道德危机的根本之策不在道德,而在于其他。(王传涛)

  相关新闻:

  热议:学生不让座 都怪书包重?(图)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书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