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太子攻书”系列报道
开栏语:
新的学期已经过去两个月,看着看着要过年了,有的学生为在新的年级不适应作业多而烦劳,有的家长为要送孩子上好的学校而奔忙。这不,如今的家长就扮演起了古代“太子侍读”的角色,陪着孩子做作业、上学堂、学艺术、甚至效仿孟母三迁
……
这究竟是对还是错,时代又赋予了“攻书”如何意义呢?
今起本报将连续推出“陪太子攻书”系列报道,同时开通热线028-86969239,聆听家长和学生心中的酸甜和甘苦。
“我每天给她做饭、目送她上学,没有想到她突然给我说,她不想学习了。这怎么得了?”昨日,家住成都城南的童成立大爷给本报来电,说从今年9月孙女童铃刚上初一,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作业非常多,除开周末,每天几乎都是深夜12点以后才睡觉,我也只好每天都陪着。”
童爷爷说,自己倒是不怕累,但就怕孙女太痛苦,没想到他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孙女:我真的不想读书了
“爷爷,我回来了。”上周五晚6:40,童铃回家后连书包都没放,就直接躺到了床上。过了半晌,她向正在盛饭摆桌子的爷爷说:“爷爷,读书真的好累,我真的不想读了。”
孙女的话把童成立吓了一跳,连忙在围裙上擦干手,坐到了孙女身边。此时,他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两个月来,他目睹了孙女进入初中后学习的辛苦,而自己却无法帮她担待。
还在上幼儿园时,童铃的父母便分开了,现在童大爷和孙女、儿子住在一起。由于儿子工作很忙,他就成了孙女学习、生活的主要陪伴者。除了每天买菜做饭,几乎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孙女身上。
可为什么好好的小女娃娃不想读书了呢?童大爷想不通,以前在公办小学就读时,童铃成绩中等偏上,毕业之前还拿到了优秀学生奖,读书也没有感觉像现在这样累。而刚上到初一,每天作业就做到深夜12点过,从来就没有按时睡过觉,是她速度太慢,是孙女不适应初中学习,还是老师作业太多了?
爷爷:作业压得孙女直叫苦
童爷爷拿出了一张他记录的两天孙女的作息时间和作业内容给记者看。
上周三,17:30—次日凌晨1:15做作业,作业为:语文在网上查阅诗歌,由童铃爸爸帮忙一起上网完成;
数学完成二单元练习册21—56页(共30页)的计算题,老师打了红点的每页十几题重新抄写完成,几何单元需要画图、证明。
上周四,20:05—深夜12:15做作业。语文抄5个优美句段,每个不少于50字,改写《天净沙秋思》不少于200字,课后4道习题,每题写自我见解不少于200字;数学两张试卷;英语完成练习册一课时以及一张英语报。”
“听铃铃说,周三数学作业多,是因为第二天有老师到班上听课,大家必须先消化,第二天方便老师上课提问。”童爷爷告诉记者,他专门打听了住在隔壁的孙女同学,两个孩子都表示要到深夜12点才做得完作业。
“我虽然不再年轻,但更想给孙女一份替代的母爱。”童爷爷说,他每天换着花样地做孙女喜欢吃的菜,就为让孙女吃好了,有更充沛的精力学习。“我们老年人累点没关系,但她一个小娃娃,身体怎么受得了?”
■对话
为学习烦恼的初一女生
记:班级同学的作业什么时候完成?
童:平均最快都是晚11点过。记:只是你们班级多吗?
童:不是,我们初一年级普遍都多,初二的作业一般10点过完成,初三有晚自习他们在学校做。
记:周末呢?
童:周末语文有随笔,数学有些多。一般是考试一次班级分层,成绩好的作业就少,考试不好的,作业就更多。
记:白天困吗?童:当然了。
记:同学们抱怨吗?
童:我们刚上初中两个月,刚开始认为老师是锻炼我们,后来发现几乎每天如此,大家也给老师反映了作业多的问题。他们知道我们累,但还是不降低作业的标准。
记:爷爷如何看呢?
童成立:我去学校接她,看见他们班上一个个娃娃驮着大书包,很多戴眼镜的。我想问,这样的孩子,将来就算考上博士,也是个病博士,社会又如何发展?
■调查
陪孩子读书的几种类型
家长们平日是否陪孩子学习,是否和童大爷一样辛苦呢?记者随机采访了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涯石小学、成都七中、成都石室联中等学校学生的家长,并将他们归类如下。
A“闺房门外守候型”:该类家长占了调查者中的大多数,他们通常对孩子做作业比较放心,并随时做好准备听孩子背书以及签字。
B“削好水果等待型”:家长不时送水果、牛奶到书房。但他们的做法并非都能得到孩子喜欢,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有的会误解家长“趁送水果监视是否认真学习”。
C“劝说孩子不做型”:该类型爸爸居多,待孩子作业做到超过晚11、12点,他们会劝孩子不用再做了,比如背书等需要家长抽查的作业,会主动帮助“蒙混过关”。
D“网络或作业帮手”:家长帮助孩子到网上搜集资料,他们并不满意小学布置的PPT、办小报等作业,认为这超出了难度。
(张丽 记者 肖笛)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