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好心境需创造 家长该告诉孩子的25个人生安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2日 11:03   新浪教育

  本文节选自《i小太阳》的新浪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中所想,但是想要造就一个成功人士的因素有许多,让孩子首先有一个良好的性格与心境,是他长大后自如应对人生的起伏所必不可少的。缔造好心境,请家长告诉您的孩子这25个人生安慰。

  第一个安慰: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失去现在的心情,何必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

  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怎么悔恨也是无济于事。未来的还是可望而不可及,再怎么忧虑也是会空悲伤的。今天心,今日事和现在人,却是实实在在的,也是感觉美好的。当然,过去的经验要总结,未来的风险要预防,这才是智慧的。 

  昨天已经过去,而明天还没有来到,今天是真实的。 

  第二个安慰:自己的心痛只能自己疗;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失去现在的心情。偶尔的抱怨发泄一下,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无休止的抱怨只会增添烦恼,只能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无能,抱怨是一种致命的消极心态,一旦自己的抱怨成为恶习那么人生就会暗无天日,不仅自己好心境全无,而且别人跟着也倒霉。 

  抱怨没有好处,乐观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安慰: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

  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 

  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第四个安慰: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人心思去浪费呢?

  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 

  特别是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第五个安慰: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

  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给自己一些信息,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 

  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第六个安慰: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庸俗的评论会烟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得到了媚俗,失去了真实,要坚定信心,拥有自我。 

  第七个安慰: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

  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都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走极端总是惨遭失败,寻找人生的智慧。 

  第八个安慰: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评价; 

  没有一副画是不被别人评价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别人议论的。

  自己要是沉默,有人会指责“城府太深”;自己要是善于健谈,有人又会指责夸夸其谈;自己要是赞美别人,有人会指责别有用心,自己要是善意批评,有人更会暴跳如雷,认为多管闲事。 

  光看别人的脸色,自己还活不活,拥有自我,又不囿于自我。 

  第九个安慰:恶念越多痛苦越深; 

  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生活?关键是没有及时驱赶心中的恶魔。

  因为心存邪恶的念头,就不会理智地克制自己,经常会做出悔恨的蠢事。因为没有及时清扫心灵的灰尘,意志薄弱者就会不时掉进深潭。因为时常鬼迷心窍,就会让愚蠢蒙蔽双眼,进入错误的岔道还不知道。 

  心中有恶,就会心神不宁,去恶念。 

  第十个安慰:注意不要活得太累; 

  常有人感叹,活得真累。累,是精神上的压力大;累,是心理上的负担重。

  累与不累总是相对的,要想不累,就要学会放松,生活贵在有张有驰。心累,使人长期陷于亚健康状态;心累,会使自己精神不振。 

  心别太累,学会解脱自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教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