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抑制择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6日 15:29   海峡都市报

  托关系、找门路,费尽心思“择校”;重点小学周边的二手房价格居高不下……长期以来,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而引发的种种教育问题、社会现象,成为家长、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也成为社会最广泛的声音之一。

  目前,《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正在征求意见。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省人大代表、福建教育学院院长,《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义务教育编写组组长赵素文,听她谈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我省义务教育居全国前列 但实现均衡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背景

  2006年,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意见》,要求全省一、二、三类地区要分别在2010年、2012年、2015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年初,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将区域内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期限往后推了两年。

  记者:我省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何?

  赵素文:应该说,“十一五”期间我省在促进义务教育发展上取得很大成绩,义务教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各项指标均在全国保持较高水平。

  现在的问题是,“有学上”的问题解决了,“上好学”的问题凸显出来了。我省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仍存在差异,择校现象仍是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

  记者:2003年您时任福州市教育局局长,曾推出“禁择令”,这是在什么背景下推出来的?当时压力大吗?

  赵素文:当时福州地区择校现象突出,老百姓对择校问题很痛恨,对择校费问题反映强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州推出了“禁择令”。通过“禁择令”来规范学校办学秩序,来治理择校费的问题。“禁择令”是顶着各方面压力推出的。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回想,我觉得这个决心还是很好的。在推出“禁择令”之后,政府部门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为什么这几年百姓择校愿望还这么强烈呢?我们知道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要有一个过程,在办学条件不均衡的情况下,尽管禁止择校,但百姓追求更好教育资源的愿望和动机依旧存在。

  教师轮岗交流可借鉴郑州模式

  背景

  2003年起,福州市开始推行教师轮岗交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福州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完善教师轮岗交流制度,2007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定》,进一步要求推行“三三制”轮岗交流,即每轮派出三分之一教师到捆绑内学校工作三年。

  记者: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重要的均衡是什么?

  赵素文: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要求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同时达到均衡发展。在硬件方面,我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而在软件方面,最重要的是师资均衡。

  记者:如何实现师资均衡?

  赵素文: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轮岗交流来实现。这几年我省在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上出台了不少文件。但目前教师轮岗制度,主要是城乡教师的轮岗交流,由于存在交通、住宿上的现实困难,给老师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我认为,我省的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可以借鉴郑州模式。郑州的教师轮岗实行小片区轮岗,即把一个县区划分为若干个小片区,这样一来,参加轮岗的老师,生活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实施起来阻力就小。其实,家长择校多是小片区内的择校,在小片区内实现均衡发展,就能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择校。

  “县管校用”模式应尽快推广

  背景

  2009年,我省首次提出“县管校用”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即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教师由原来的“校管校用”变为“县管校用”,今后所有公立学校教师全部归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调配,教师是教育部门的人,由教育主管部门派教师到学校任教。

  记者:与轮岗交流相比,“县管校用”模式是否更为彻底?

  赵素文:目前,县管校用还处在试点阶段,尚未在全省普遍推行。我所了解的情况是,县管校用模式遇到了人事制度上的冲突,人事部门对学校要实行定岗定编,而县管校用却使老师不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教育局的老师,这种矛盾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应加大“县管校用”模式的管理力度,积极推进教师轮岗交流,促进师资的均衡配置。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