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中国式教育偏重倾听缺少创造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2日 16:48   中国广播网

  教育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中国的教育体制,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所在。

  近日,美国广播公司有文章指出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像高考成绩优异的学子可以迈入大学校门,但是对于仅仅是通过高考分数线的学生而言,除非自己已经制定了人生规划,否则迈过高考这道关不能给予任何前途保证。今年中国约有950万学生参加了高考,很多学生也因为极高的考分成为“名人”。但有趣的是:这些拿高分的学生日后却几乎没人能够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或马克·扎克伯格。中国媒体对1977年-2008年之间的1000多名高考成绩优异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之中“没有人在学术、经济或政治领域脱颖而出”。专家表示,这证明中国遇到了创新问题。

  针对这一话题,第一视频一档名为《坐视天下》的节目邀请嘉宾进行了点评。节目嘉宾美籍华裔博士李文女士针对主持人提出的中国的教育跟不上崛起的步伐,对于这个事情有什么看法时谈到:“这个我觉得大家都应该蛮赞同的吧,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都有一些问题。很多人讲的就是说中国的价值观是要求我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国外是鼓励我做一个发言者。国外会选择抬杠、辩论,可是这边就不会。假如老师说的不对的话,也会坚持沉默吗?”结合自身在海外多年的经历李文女士又说道:“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是要尊重中国的文化、尊重老师们。很多中国的学生假如有能力去美国的时候,我整天接触到中国的学生、日本学生、台湾学生、香港学生,他们有时候不太知道美国大学的一些文化,所以很多中国学生不太懂那边的一些学校的文化,假如说真的有一些有能力能够出国的话,不管是官员的孩子、还是中等家庭的一些学生们,也会有一些文化差异的。”

  文化差异的存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体制上的区别,国外的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发言的权利,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中国的教育体制确实在这方面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宜,我们也要在吸收借鉴国外好的教育方法的同时,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毕竟对人才的渴求是我们最需要的,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也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来谋求更好的发展。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