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身上出现了你无法忍受的缺点,如果你觉得孩子总是太自私,如果你觉得孩子难以听进你的劝告,那么你不妨看看国学大师刘冰的故事。11月19日,她带着8岁的小助教——残疾儿童一休在洛阳做了和谐家庭系列报告的首场演讲。之前,刘冰先接受了今报的独家专访。
资深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华母亲协会的首席讲师。从事教育工作已达40年。刘冰先生致力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一直主张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著有《为人父母》、《中华母亲教子之道》等。
孝心、尊师是做人之道
今报记者:您如何看待“孝”?
刘冰:今年,洛阳做了一个关于忠孝的文化网,我常常关注。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孝。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何以为孝?以何尽孝?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也是真的不知“道”。
什么是“道”?道理,道义,是道德经里反反复复在阐述的“道”。“道”就是要走线路,水要走水管道,火车要走轨道,这便是各行其道。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人才,要培养出人才,就要懂得培养人才之道。人才,便是要先成人,再成才。“人”这个字是怎么写的?一撇一捺。那一撇是孝心,一捺便是尊师。做人一定要有这两方面——孝心和尊师,这便是做人之“道”。可现在很多家庭过多地依赖学校教育,却忽视了家庭教育。
做事之前先做人
今报记者:您怎么看待家庭教育?
刘冰先生:学校主要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场所,前期没有家长围绕尊师敬道的教育,学校怎么教育孩子尊师敬道?
孩子生下来了,第一便是教育,培育他的品质。“教育”的“教”便是“子”承接“老”,如果“老”不管了,“子”怎么办?可是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根本不把孩子当人而是当宠物去养,只是管孩子有没有吃饱,根本不管他们的道德教育,所以会有“我爸是李刚”之类的事儿。这样的社会性事件,透露着家庭教育的缺失。《论语》中有一段“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说的便是做事之前先做人。教育孩子不要说现在已经来不及了,从当下开始,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再可怜的孩子犯错也要罚
今报记者:一休是个有多处残疾的孩子,您为什么要把他带在身边?
刘冰先生:按说我这样的年龄完全可以天天待在家,可是几年前,有人把一休送过来了,这个孩子有十几处残疾,我现在带着他、教育他。谁说只有自己生的孩子才是自己的孩子呢?
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现在能用残疾的右手拿筷子、洗衣袜、铺床叠被、擦地、倒垃圾、擦公用楼道楼梯,用右手写钢笔字、毛笔字(有缘经过多位书法家亲自指导),单手下腰坚持90分钟、倒立坚持30分钟。单手前翻上下午各500个,2400米长跑只要9分30秒。两只手7根手指头穿衣服只要25秒。
一休今年8岁了,是我的小助教。我在台上讲多久,他就在旁边站多久。从他来,我就对他进行国学教育,每天早上他起床后都会给我收拾床铺,单膝跪地一边说“教授奶奶,请您喝茶”一边给我敬茶,然后一边念“为人民服务,长养功德心”一边和我一起将楼道打扫干净。
一休现在能背诵儒释道经典25000多字,通读38000多字。心中有一个目标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今报记者:像一休这样的孩子,他犯错了您忍心惩罚他吗?
刘冰先生:孩子犯原则性错误要惩罚,不能得过且过。有一次,一休爬屋偷拿东西被我逮住,我是狠狠地打他,后来再也不敢偷了。小偷偷你家东西,你抓住了不往死里打吗?小时候就偷东西,长大了就盗窃。现在,就算一休捡到了钱也不会拿去买东西。一休不仅十分懂得敬爱兄长,也是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你问一休爱吃什么,他从来不挑剔。
今天我说要给一休买好吃的,他就笑起来了,说奶奶爱吃什么我就最爱吃什么。这是不是孝?这就是孝。在我给他拿点心加餐的时候,他要问我:“哥哥吃了吗?”他每次都会想到别人。
■ 刘冰先生语录
对教育,我从来不敢怠慢。我真的怕被人骂“他妈的,他奶奶的,他姥姥的”,我有儿子,有女儿,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孩子。我既是母亲,也是奶奶,还是姥姥。如果我教育不好这些孩子,就会被别人骂。
做妈妈要教育孩子,更要用实际行动带孩子。他们身上的欠缺,就是我们身上的不足。人性的培养塑造,最终是要我们成为自己父母和祖国诚实、正直的儿女。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有家长的终极目标吗?
中国人最懂得教育,中国至圣先贤留下的经典教给我们最好的做人的道理,我们要用自己的家训来教育孩子。教育要严,不要一味溺爱。
重身教,父母与孩子同修国学经典,一起诵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只有高尚的父母才会教出优秀的子女。
□见习记者 章杰 实习生 张姗姗/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