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海洋大学(微博)法政学院对青岛5所高校800名本科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青春期教育的两大主阵地——家庭和课堂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获得性教育的途径”,来自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比重甚微。
青春期性教育为何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记者采访了10年前参与创建首家少男少女咨询门诊的北京市性学会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邓军。10年间,她接触了大量青少年性问题的案例。她认为当前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仍旧存在“禁区”。
性健康教育存在“禁区”
在家中,90%的父母假装不知道“这回事”,没跟孩子说过什么;在学校,它只是课本里一段“自己看”的知识。
邓军认为,父母假装不知道“这回事”的真正原因是他们不懂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不知道这样敏感的问题怎么跟孩子交谈,所以只能选择回避。而现在的大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没有上过真正意义上的性健康教育课,很多大学生不懂正确的性知识。
邓军直言:“10年来,教育部门对青春期性教育的做法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校在某一段时间认为性教育很重要,会邀请某位专家去讲课,但专家都是以大课堂的讲座形式讲,不能做到一对一,对学生起到的作用很小。当然,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老师也开始抓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但这些有着高学历的老师自己并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正确的、准确的性教育,无法真正帮助学生。”
据了解,我国师范院校还没有设置青春期性教育的专业,没有足够训练有素的老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性心理问题就容易被掩盖。老师会错误地认为出现问题的只是少数,学习时间又太紧张,不能拿出那么多时间为少数人进行更多的性健康教育课程,而很多家庭也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转圈,青春期性教育就成了‘沙漠’。”邓军说。
好学生也有性问题
采访中,北京市东城区某重点中学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如果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普及,对于没出现青春期性问题的学生,可能会起到诱导、误导的反作用。另一位名校老师则认为好学校的学生出现这类问题的几率更少。
对此,邓军表示:“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了今天青春期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缺席缺位,导致青春期性教育停滞不前。”
“每当放学看见别的男生陪伴乐乐,我的心在痛,我已经到了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地步,学习成绩仍然继续下降,中考(微博)过不了,上学还有什么用?我真的要崩溃了。”初三男生张健坐在邓军面前,心情很沮丧。此前,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位列前五名,自从与女同学乐乐交往后,他屡战屡败,由班里前五名落到了倒数第五名。
此类案例并不鲜见,邓军告诉记者:“学习好的学生,不会因为学习好,就不关注同龄人关注的事情。一般来说,学习好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能够较好地处理一些心理的变化,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自己解决的。”
邓军强调,目前,医院和计生部门在做青春期性教育,但是教育部门并没有将其纳入到不可缺失的课程中,学校进行的青春期性教育仅仅停留在生理层面上。
学生呈低龄化趋势
2004年,邓军出版《青涩时光》一书时,案例以高中和大学生的性问题为主。2008年,《爱你以性》出版时,案例已经呈现低龄化,初中生比高中生出现的性问题要多。近两年,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的家长带他们来咨询性问题的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还因此被学校勒令退学。
“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导致出现问题的学生呈低龄化发展。”邓军认为,如果不解决出现在学生身上的性健康教育问题,这些问题就会转嫁到其他方面,比如厌学、不合群、心情不稳定、跟家人产生距离、早恋、彼此之间互相伤害感情、甚至怀孕等,再发展下去就会渐渐变成社会问题。
“学校解决此类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其退学,然而孩子是否能够承受?出现青春期性问题就只能怨孩子吗?”邓军无奈地说,“不懂性教育的老师去为学生讲解性知识,分析学生的性心理,本身就是误人子弟。”她一直期待着有关部门能够重视青春期性教育。
邓军建议,在学校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缺失的现状下,有必要开设家长学堂,让家长了解青春期性知识,由他们解开孩子心中的疙瘩。她呼吁:“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越早越好,不要等孩子出现青春期逆反时再去讲,那时孩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会拒绝跟家长沟通。”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