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辣评:中国孩子被“标准答案”绑架的想象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6日 14:44   人民网-江南时报

  “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审议《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草案)》时,重庆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健康发出这样的感慨。

  想象力,作为一种后天影响生成的能力,跟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渊源甚深。因而,破解之道也在于改变文化土壤和教育环境。审视目前的文化土壤,尽管表面上呈现百花齐放的场景,但是在价值内核上,依旧比较单一,所以北大才子柳智宇出家才一度引发社会惊诧。只有文化多元,才会学会尊重别人的文化选择和生活想象,而不是以所谓大众价值观去剥夺他人的自主选择。

  而就教育环境而言,由于统一高考的存在,学生要奔着大学校门而去,首先就必须奔着标准答案而去。从小学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怎么归纳文章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应试教育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这便是标准答案。这,无疑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扼杀。以至于连主观作文都会出现“零分作文”。

  调查说中国学生计算能力排在第一,在数学运算上这当然非常值得骄傲。但是如果把数学机械运算放到社会想象力的培养上去,那也许就是一场灾难。复杂的计算可以靠电脑完成,但想象力恐怕不是电脑所能代劳的,因为没有统一运算和标准答案。

  无论是文化背景还是教育环境,我们似乎都在追求某种“标准答案”:人人争当道德楷模,殊不知道德范畴本就模糊;人人都想有所成就,其实成功的道路有千万种,成功与否的界定也很多元……在“标准答案”的主宰下,任何偏离标准的想象都成为异端。

  人终究不是机器,可审视四周:学生时代的中心思想,社会上的种种窠臼,“标准答案”模式嵌入骨髓,压缩和扼杀着人们的想象空间,从而制造了想象力危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之所以艰难,想象力的缺失恐怕是个重要的因素。而要提升社会成员想象力,文化的更加开放和价值的更为多元恐怕是唯一出路。一个开放的社会,其想象力不该被“标准答案”所绑架,“标准”的解释权也不该被人为垄断。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中小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