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写了4年“北京校长印象”,今年我决定暂停写作“校长印象”改写“北京学校印象”。学校印象写起来很难,因本人不是教育专家,写起来难免有隔靴搔痒之嫌;但好在我有记者身份,接触过一些学校,对所写作的学校有点儿印象——况且只是“印象”,不是定论,所以我勇敢地敲动了键盘。一家之言,说说而已。欠妥之处,敬请谅解。学校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55中
55中是一所市重点校、市级示范高中校。客观地说,这所学校的中高考质量在东城排不到前面。其实,作为市重点校,55中的教育质量一直没有像二中、五中那样辉煌过。它被评为市重点,与它当时在外事上的地位相关。
1975年5月,根据周恩来总理有关批示,当时北京市革委会决定55中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第一所涉外教育学校。市人大大会通过决议为改善涉外教育办学条件,为55中新扩建校舍。涉外教育从此成为55中办学的重要特色,也是55中区别于其它重点中学的基本特征。这样,55中由皇城根脚下的一所薄弱校一跃成为了可以招收外籍学生的窗口学校、市级重点校。
55中国际部成立于1989年,时值名校长姚德仁任职期间。20多年来,先后接纳了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学生。1994年,五十五中被国际文凭组织(IBO)批准为中国第一所国际文凭学校,并指定为亚太地区总部国际文凭中学项目的示范校。
大约10年来,55中经历了孟大军、蔡福全、陈茹珊、罗强等几位校长,这几位校长带领55中稳步前进,使学校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大幅提升(蔡福全现为新东城教育工委书记,陈茹珊为景山学校书记)。罗强校长曾任五中副校长,接着任职于东城督学室,随后主政55中。有关官员评价他“有思想”。55中的教育质量与27中、22中、65中相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