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重点谈一谈你在培养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那些“困惑”。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给你一些解释,仅供参考吧。
显然你的孩子是个非常非常聪明的孩子,甚至有一些天才儿童的特征,但我认为,他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依然是符合一般的儿童心智发育规律的,只不过他更聪明一些,表现出来的特点更强烈一些,或者更突出一些,或者在别人看来怪异一些,其实是完全正常的,完全没什么值得困惑的。
我把你信中谈到的一些细节专门打上记号来考虑,其实都是正常的儿童心智发育规律的体现,都是可以解释的。下面是不完全统计:
刚生下来老是不停地动手指:这是孩子自然的肢体活动,以他当时的力气只动得了手指,很多孩子都这样,在娘胎里就会这样。
对电视广告感兴趣,一看广告,从不哭闹:大部分婴儿也是这样,电视广告色彩鲜艳、声音好听且反复,这对孩子还不完善的视觉、听觉吸引力很大。
经常在睡下的时候,好久都不入睡,而是大睁着眼睛,好像在想什么,有时还会笑起来:小孩有意识,只不过我们不能完全了解,可能原因在于婴儿的眼睛一开始是看不清楚东西的,随着一天天长大,看得越来越清楚,所以他躺在床上会观察天花板之类的东西,而他看清楚的结果会让他产生反应。
学走路晚,好像特别怕摔倒,不让脚落到地上去:这是聪明孩子的表现,他们会比较早地表现出对安全感的需要,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
家里买回来带包装的东西,他瞅一眼,就立即高兴地喊出那是什么东西:很有可能是在广告上见过同样的或类似的东西,聪明孩子的特点在于能抓住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开口说话可能比别的孩子晚:孩子学说话就像看广告、听广告那样,是要从爸爸妈妈奶奶保姆等人的口中听到许多话以后,他在心里反复练习后才会说出口的,聪明孩子就更是愿意学的时间更长、学得更好一些,才说出口,所以有时反而比一般孩子说话晚。有个事例特别能说明这一点,有个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由保姆抚养,当保姆辞职回家以后他才开始说话,可是一开口说的是保姆的乡下口音,这就说明孩子在心里已经反复模仿、练习过保姆平常教他的话。
认识“恒源祥”和“蒂花之秀”之类商品:他很可能在广告中看到过这两个词、听过这两个发音,然后把这两个词及其发音和相应的物品对象联系起来,就是说,他说“恒源祥”既指“恒源祥”,也指裤子;他说“蒂花之秀”既指“蒂花之秀”,也指洗浴液、洗手液之类的瓶装东西。幼儿是完整地记忆一组文字的,或者说是把一组文字当图案记下来的,如果有电视的帮助,还会把声音同时记下来。这就是幼儿识字的原理。
直接念出书上的字词:幼儿通过完整地记忆一句话、一个词并对照书上的相应文字建立起联系后,就可以念出来。最典型的情况是,父母拿着书一字一句给幼儿念故事,幼儿可以建立起发音和文字的对应关系,自己念出来,如果能理解其含义,等于学会了识字。
生辟的字或家长没教过的字幼儿也能认出来:这是孩子聪明,有推理能力的表现,幼儿可以根据成人平常说这些词的发音、相关实物等推导出来,比如,如果幼儿会认树叶的“叶”字,听过父母说“茶叶”这个词,当父母拿出茶叶盒时,只要他认识茶叶这个实物,他会推导出印在“叶”字前面的那个字念“茶”。
喜欢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像你的孩子喜欢观察马桶),喜欢问为什么:完全正常,很多小孩都这样。
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你的孩子发现在电脑上删除文件,桌面回收站会出现一个文件的一角,从而提醒你彻底删除它:这正是孩子聪明、善于发现联系和有推理能力的表现。
喜欢自己查字典等工具书、看图表、看说明书:这也是聪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的特征,他们获取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比别的孩子强很多,你的孩子会认一些繁体字可能也是查阅过字典,或者他是通过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字形、使用环境的比较,推导出来的。
说话词汇丰富:这很正常,因为聪明孩子阅读的东西多,又善于从事物的联系上来说事,所以表达的东西相比同龄人不简单。等等。
之所以不厌其详地列举这些事例并加以解释,是想告诉你,所有这些特征都是幼儿应有的特征,但在聪明孩子身上会突出很多。你有一个聪明孩子,应当高兴,而不必担忧。我自己也是一个家长,我的女儿小的时候也表现出过这类特征,我也运用过这些特征背后的教育原理对她进行教育、引导,现在看来是基本成功的吧,目前她已经保送到北大上学了。
下面谈一谈下一步你该怎么办?我谈的只是建议,你也可以征求更有水平的专家的意见。
天才的问题往往在于他必须与普通人生活在一起,许多天才适应不了这一点,最终变得比较自闭(不是自闭症),他们的想法得不到众人的理解和实施,结果有可能会影响一生的成就和功名(之所以用功名这个词,是因为一般人正是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天才的成就的),人们反而给他们扣上一顶帽子,说他们是智商高、情商低。其实对极个别的天才来说,有可能他们的智商、情商已经远远高出常人,高到他们不愿意反回来适应常人的地步,就像被称为“数学隐士”的,因证明庞加莱猜想获得2006年菲尔兹奖的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多次拒绝获奖,包括这一次和前一次的百万美元悬赏,行业内的人说他非常“不物质”,大概他是觉得自己做数学研究,只是因为自己愿意、喜欢,与获奖、挣钱这些平常人的动机不相关。
但是,出于同样的道理,天才儿童也好,超常儿童也好,他们也必须要与普通孩子生活在一起。这是人生不可逾越的阶段。这类孩子往往更喜欢和成年人玩儿,但是他们未来的伙伴、事业的团队、生活的伴侣却只能是他们的同龄人,这就是不能脱离同龄孩子的原因。国内现在招收天才学生比较多的大学,一个是中国科大,是用少年班的方式,把天才孩子集中在一起进行重点培养。另一所学校是北大,每年都会录取一些年龄偏小如15岁左右的新生,同时会录取很多竞赛金牌学生、状元学生等,北大的做法是所有学生进校后一律“普通化”,按照院系、专业分到不同的班级,住进同样的宿舍,一视同仁地进行教学管理,让小同学在大同学中长大。我曾经和北大的老师探讨过这个话题,他们告诉我,北大认为大学生在上大学期间的成长,不仅仅是求知,更是包含很多方面的全面的成长。我个人比较赞同北大的做法。
根据你的孩子的情况,我想建议几点:
首先,要保护、鼓励他的兴趣,使他的兴趣能延续到上大学以后,在那以后,再由大学里的老师给予更高水平的引导。一般天才孩子,是在数学、科学、语言、音乐、美术等某一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无师自通地去钻研,在这些方面的天才孩子,也容易被发现和认同。但在社会领域,能冒出来的天才儿童就不容易,即使出来了,多半也会被视为“犯上作乱”吧,当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也有可能,如战争年代可能会出现小英雄,一个孩子的主意或作用可能超过一个将军、几万士兵。你的孩子属于爱好科学这一类。首先就要保护好他学习科学、研究科学的兴趣。
第二,因为他领悟快,平常比别的同学看的多、想的多,所以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上“吃不饱”,坐在教室里难受,思想容易开小差,这又导致老师不满意,轻则批评,重则打骂,这样上学就成了孩子的人生第一个挫折。我想你现在的苦恼多半来自这里。我的建议是,你要主动和学校老师沟通,更要和校长沟通,如果确实证明你的孩子是智力超常的孩子,我的建议是依然不要离开学校,因为和学校里的孩子相处,也是他必须要学习和适应的内容。这样,孩子在上大学之前,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都不可缺少,但可以用“跳级”的方式来解决“吃不饱”的问题,比如:现在就可以跳到4年级或5年级;小学毕业后,如果可以,升入初中后可以从初二开始念起;升入高中后,我不主张再跳级,课改以后高中的学习应当是具有很大弹性的,他可以自己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做一些学习型研究活动释放他的创造力。高中阶段对上大学和对将来人生的影响很大,所结交的同学对他的一生影响也更大,所以应当好好度过。
第三,“跳级”的孩子在课程学习方面往往不是最好的,这一点作为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因为很多内容他是自学或没学的,空缺了很多,况且每一单元的知识他没有学够正常的学时,所以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要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用怀疑、后悔的态度与孩子谈成绩,从而打击孩子的自信,要理性、客观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何在,由孩子自己制定出解决的办法。
第四,因为孩子要“跳级”,那就是明摆着要把孩子往超常孩子的方向培养,所以,除了学校的教学计划外,要有另外一个课外学习计划,包括“跳级”后必须自学的课程、提前学习的课程、数理化知识、语文、外语等。还要注意提醒和引导孩子多参加所在年级的学生活动和同年龄段的学生活动,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扮演好角色的方式。
这样,你的孩子也许在15岁左右就迎来走进大学的时候,如果到那时,他依然保持着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尽管年纪小,但在团队中的适应良好,那在好的大学里再继续深造,就将是一个优势突出、年轻有为的人才了。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祝你的孩子健康成长,全家幸福愉快!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