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渔奥数之利 谁来“踩”停奥数“疯”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4日 18:02   金羊网-羊城晚报

  孙云晓反复强调,仅有5%的孩子适合学习奥数

  中国的奥数成了一种趋向于功利化的升学工具

  12月5日上午,距离教育部发布取消奥赛国内保送资格的消息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广州市小学奥林匹克培训学校门口依然聚集了许多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在各种培训机构,等待孩子放学的和前来咨询的家长也是络绎不绝,奥数“疯”劲依旧。

  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各级教育部门也明令禁止学校开办各类奥数班,但奥数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究竟为何?奥数热的背后,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奥数市场最大的赢家又是谁?

  一位资深奥数老教师的选择———

  不想赚那份昧心钱

  2004年,在某培训机构任职的李黎(化名)组织了一批广州优秀奥数学生培训。14天的课程下来,她让一所14年未得到奥数奖牌的学校第一次摘得了奥数省赛的金牌。尝到了甜头的李黎辞去原来的工作,打算成立一个新的奥数培训机构大干一场。

  李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网罗人才。她看上了一名即将退休的资深数学教研员罗铭(化名)老师,后者曾数次带领广州某区奥校的学生创下佳绩。得知李黎的意图后,罗老师兜了个底———广州市有名的飞翔奥校也想挖自己,但被拒绝了。他直言,虽然自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从事奥数培训和研究工作,但如今奥数泛滥,“简直就是欺骗学生和家长”,他不想赚这份昧心钱。

  从事奥数培训多年,为什么罗老师如今却持反对态度呢?要解开这个结,得追溯到罗老师早年的数学生涯。早在上世纪50年代,罗老师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就曾代表学校参加过数学竞赛,但最后的结果已经不记得了。因为那比赛就相当于平日的一场测验,结果不是那么重要。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与国际接轨的数学竞赛被冠以“奥林匹克”的光环,但事与愿违,中国的奥数没有朝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发展,而是成了一种趋于功利化的升学工具。

  近年来,在区奥校接受培训的学生人数逐年猛增,罗铭老师却高兴不起来。过去他培训奥数学生,老在琢磨怎么出题难倒学生;后来,他开始想怎么样出题学生们才会做。这个转变,让罗老师失去了较量的乐趣。后来,当区奥校膨胀到几十个班的时候,罗老师开始怀念最初的那20多个学生———那些才是真正适合学习奥数的孩子。一直以来,罗老师坚持认为仅有3%的孩子适合学习奥数,看着不适合和不喜欢学习奥数的孩子在奥数班里受煎熬,罗老师心里觉得很难过。所以在退休之后,他选择了远离奥数。

  事实上,很多学术界的人士也开始痛批奥数,其中的代表人物当属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他认为,奥数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赌、毒,也远甚于网瘾。就连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也批评为应对奥数竞赛对学生进行的训练,认为其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

  一位青少年教育专家的强调———

  仅有5%的孩子适合奥数

  作为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之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反复向公众强调,仅有5%的孩子适合学习奥数。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再次强调了这个数据。

  可事实上呢?据了解,在广州许多小学里,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超过1/3都在学习奥数。不少家长都听说过“仅5%适合”的说法,但为何都“执迷不悟”?在立尚教育小学部校长冼德载眼里,答案太显而易见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孩子就是那5%。冼老师拿自己曾经教过的一个奥校学生举例,该学生是领导走后门安排进的区奥校。因为孩子实在是“不上路”,冼老师希望家长把孩子领回去。谁知道孩子家长来了后就质问冼老师,说孩子的爷爷是清华毕业的,自己是天津大学毕业的而且是作为人才被引进广州的,孩子怎么可能就不适合学奥数呢?

  其实,除了这种“自信爆棚”的家长之外,更多的家长是抱着让孩子试试、不行再退出的心态来学习奥数的。可问题在于,当他们把孩子送进了培训机构后却常意外地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也行”。冼老师告诉记者,一些培训机构为了留住生源,往往会故意降低难度,打着“奥数培训”的旗帜来敛财。

  那又是什么蒙蔽了家长的双眼?孙云晓认为,罪魁祸首是学校将奥数成绩作为一种人才选拔的工具。他回忆,早年在北京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公共外语热”,最多的一年有5万名小学生报考。其原因,就是好中学喜欢招收通过这一考试的学生。

  既然奥数是少数聪明孩子玩的游戏,学校自然喜欢这些优质的生源,也需要选拔的工具,公共外语、奥数或者奥英、奥语莫不如此。孙云晓认为,在一个供求两旺的市场下,奥数热在所难免:“对于学校来说,这个选拔方式简便可行;对家长来说,如果能藉此上名校,这个投资也是值得的。”

  一位广州市中学校长的理解———

  奥数现在被异化了

  在批评奥数的声音一边倒的时候,有些网友将奥数定性为一种“平民运动”,认为它在争夺教育资源的战争中,成为了那些没有权势背景的普通学生的“武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表示,平民百姓只能通过相对公平的渠道去竞争有限的资源,所以,他并不赞成要掐断类似奥数这样的有限途径。网友“植竣妈妈”发帖认为,封杀奥数的后果很可怕———这样下去,不是奥数“疯”,而是关系“疯”了钱“疯”了!

  然而也有不少人认为,奥数是极少数孩子的特权,所以自己才提出反对意见。一位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但是语言能力很强,如果有“奥语”,自己的孩子肯定能拿奖。网友“小宇的老妈”提出另一个角度:为什么没人反对“英语疯”、“艺术疯”、“体育疯呢”?“俺小孩没有艺术和体育特长,俺强烈要求封杀这两样特长生政策,俺也坚决反对广州市每年一考的小学生英语竞赛。”“小宇的老妈”在帖子里写道。

  为什么学校喜欢选择奥数作为选拔工具?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广州市二中的罗俊峰校长。罗校长表示,该校每年都要招收30到40个奥数学生。他认为与一般学生比较,这些学生会在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等方面略胜一筹。在日常的教学中,他也发现这些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培养上更有竞争力。“奥数不纯粹是敲门砖,只是现在被异化了。”罗俊峰说。

  ■假想

  奥数,需去妖魔化

  考试,重回小升初

  单纯的争论并不能解决问题,如何将奥数去妖魔化才是关键。对此,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认为,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仍在挥舞,要求教育资源的公平是不现实的。

  “美国近3亿人口,有3000多所大学,中国有13亿人口,却只有1000多所大学。”信力建认为,中国完全可以引进国外资本办高等院校。此外,国内民间资本办学受的限制也很大。在他看来,对于高等院校,完全可以是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可以有四五十万元一年学费的贵族学校,也可以有一年几千元学费的大学。

  孙云晓认为,虽然国家有政策小升初免试入学,但可以为有择校愿望的学生设置学习能力测试。据调查,现在有70%的中小学生希望恢复考试。考试的内容不妨像高考一样,给出一个考纲。此外,虽然没有升学考试,但小学毕业考试的成绩也可以作为学校选拔的依据。

  ■追问

  谁渔奥数之利

  谁是奥数市场最大的赢家?

  以广州为例。目前,广州最大的奥数培训机构当属广州市奥校和飞翔奥校。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市奥校和飞翔都是一个法人代表。全广州最优秀的奥数学生都会在市奥校学习,每学期只需缴纳1000元左右的费用。但知情人士却表示,市奥校的背景颇为复杂,他打了个比方,好比公务员不能办公司一样,为了能让它收费运营,只能给它披上合法的外衣。这位知情人说,虽然市奥校的收费不高,但它胜在量大,而且还是低成本运作———周末的时候“租用”一下某小学的教学楼,所有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几乎都有公职身份,在奥校的工作只是“兼职”,所以市奥校的纯利润很高。

  广州市奥校从来都不缺少生源,被它淘汰的生源大都流向了飞翔奥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所学校对外都是联合招生的。有的区奥校为了和飞翔争生源,曾经有老师教学生不要在参加市奥校的考试里写上名字和学校,而只写考号。但这招并不奏效,由于能够掌握编号背后的规律,飞翔仍能将录取通知书准确地送到学生手中。

  对于奥数背后的利益链问题,孙云晓认为在一个供求两相宜的前提下,各方涌进来争夺利益是市场的自发行为。但民办教育家、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赚不赚钱是另外一回事,但政府就不该搞奥数,因为教育就是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不该从中甄别一些人群,“奥数就是人为地在造成资源的短缺”。记者 薛江华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奥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