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写了4年“北京校长印象”,今年我决定暂停写作“校长印象”改写“北京学校印象”。学校印象写起来很难,因本人不是教育专家,写起来难免有隔靴搔痒之嫌;但好在我有记者身份,接触过一些学校,对所写作的学校有点儿印象——况且只是“印象”,不是定论,所以我勇敢地敲动了键盘。一家之言,说说而已。欠妥之处,敬请谅解。学校排名不分先后。
文汇中学
文汇?汇文?老崇文区之外的人可能犯糊涂。其实汉字的这种妙用蕴涵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幽默,英文是玩不转的——文汇之于汇文,不能不让人琢磨两校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此类似,还有北大附中与北达、首师大附中与师达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文汇13年前创立就是沿用了汇文的初中班底,校长王桃此前就是汇文的书记。当初它是体制改革试点校。2008年,文汇正式转为公办校。13年来,由当时的2个教学班、逾百人的办学规模,发展成了今天的28个教学班,1200名学生的初中校。在原崇文,文汇的教育质量稳居前列。与今天新东城的名校相比,它的质量也堪称一流。
文汇成为名校不容易。短短10多年,文汇经历了几次大的考验:一是建校初期的校舍拆迁,历经四次搬迁方得安顿;二是整合原崇文区二零九中学、实验中学,教师队伍大幅调整;三是示范高中恢复初中,招生工作面临困难;四是2008年政策变化,体制改革校回归公办。
文汇致力于“研究初中”并以此为主题,开展了诸多具有探索性的实践,如:“研究初中——优秀毕业生恳谈会”、“研究初中——提升班主任工作力”研讨会、 “研究初中——初三工作研讨会”、“研究初中——‘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德研讨会”、 “研究初中——小组合作式学习研讨会”等。这些研究给学校带来了发展的活力。
文汇的“四个节、四个月”颇有知名度——三月文明礼仪月、四月社会实践月、五月艺术展示月、六月理想教育月;九月体育节、十月科技节、十一月读书节、十二月英语节。“四个节、四个月”已形成特有的校园文化。孩子们“月月过节”,身心愉悦。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