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写了4年“北京校长印象”,今年我决定暂停写作“校长印象”改写“北京学校印象”。学校印象写起来很难,因本人不是教育专家,写起来难免有隔靴搔痒之嫌;但好在我有记者身份,接触过一些学校,对所写作的学校有点儿印象——况且只是“印象”,不是定论,所以我勇敢地敲动了键盘。一家之言,说说而已。欠妥之处,敬请谅解。学校排名不分先后。
双榆树中心小学
双榆树中心小学校园不大,校舍一般,学生总量在海淀来说不多,曾樾校长也不是曝光率高的校长……但是,双榆树的发展让人眼前一亮——学校连续四年跨上新台阶,教学监测平均成绩排行全区榜首;在取得教育、教学管理先进校殊荣后,有望跻身素质教育优质学校行列。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或艺术节、体育节连连捧杯夺奖;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评优乃至文体活动成绩不错……有人说双榆树中心小学抢占了教育的制高点;有人赞双榆树是海淀教育的后起之秀,也有人将学校比作基础教育的一匹“黑马”。依托思想、精神、文化的力量,这所普通的小学支撑坚挺地走过来,形成思想办学、文化兴校的特色,令同行刮目相看。
在双榆树,我们看不到教育教学行为的惊天动地,体味到的却是教师群体的默默无闻。无论小班教学还是特色活动;无论是打造队伍还是数字化建设;无论情景教学还是人文管理,曾樾校长的治学都可圈可点。双榆树人用敢为人先的教育实践撑起基础教育的一片蓝天,实现着为学校品牌增值的理想。
曾樾校长是曾国藩的嫡孙。这位年已六旬的校长被老师们评价为“60岁的年龄,50岁的气质,40岁的作风,30岁的激情”。确实,曾校长有思想,有激情;为人平和,谦逊。淡泊功名,有正气。
“屋后一枯池,夜雨生波澜。勿言一勺水,会有蛟龙蟠。物理无定资,须臾变众窍。男儿未盖棺,进取谁能料。”或许,只有曾文正公的诗文可以为他的后人画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