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学借读费取消 家长为何高兴不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31日 11:09   大河网-大河报[ 微博 ]

  □杨红兵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其中取消了《小学管理规程》中可向非本地户籍学生收取借读费的规定,在《普及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暂行办法》中删除了“集资办学”等规定。

  取消借读费并非什么新话题,早在两年前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此次教育部删除《小学管理规程》中借读费的条款,不过是对此前通知的落实,从法律层面进行的协调性回应。正如教育部网站所言,教育部删除收取借读费的规定,不过是对有关教育法规中,已“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规定”。

  按理说,取消了巧立名目的借读费,家长、学生本该闻之则喜,但事实上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一年来各地取消借读费的举措并未让部分家长、学生得到真正的好处,相反入学门槛更高,教育支付成本更高,这也许是旧话题继续升温的原因。这里的“纠结”主要源自两点:

  一是,借读费取消了,借读的门槛不低反高。如果没有可操作的后续措施跟进,那么取消借读费,也就意味着“无学可上”。去年济南率先取消借读费,可以说为农民工家庭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农民工郑胜强一心想让孩子入读济南市姚家小学却因学校“名额已满”而被拒之门外。郑胜强说,以前收“借读费”的时候,外地孩子进一所好点的学校还有机会,现在不收借读费了,好点的学校基本上都是“名额已满”,连点机会也没有了。不收借读费原本是好事,可现在连交借读费的这块“敲门砖”也没了,这显然与取消借读费设计初衷背道而驰。

  二是,借读费走了,赞助费、捐赠助学费来了。相比较每学期几百元的借读费,数十倍的“择校费”“建校费”更让家长苦不堪言。“被自愿”的捐资助学成为继借读费之后冠冕堂皇的新收费项目,不仅收费数目数十倍地翻,而且收费成为教育主管下的集体行为。此前央视曝光的北京海淀区学校通知家长把捐资助学费交到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再和学校分成的事,便是佐证。

  取消借读费的好事为何办成坏事?笔者以为有两点原因,一是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利益纠葛;二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基于此,要把取消借读费的好事办好,关键是出台配套措施:

  一方面,要完善财政对教育投入制度,建立教育补贴随生走的新机制,如今各地进行的学籍制度电子化改革,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撑,不仅有利于解决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利益纠葛,还有效地保证了借读生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加大师资均衡的改革力度,通过“走校制”,在待遇上刺激名校长、名师走出名校,让一流教师“投身”地域相对偏僻的地区,让大量的优质师资抵冲相对滞后的硬件,这有助于名师淡出名校,有利于校际间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从而更大化地满足家长和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借读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