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学一年级期末超难语文题 家长诉苦难为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 10:01   重庆晨报[ 微博 ]

  小学一年级高难度语文试题

  一、看拼音,写字词。(12分)

  小tu( ) 电hua( ) 笔jian( ) 花yuan( ) sen( )林 亲qie( )

  老师点评:“看拼音,写字词”确实考查了二类字的写法,如“话、尖、园、森、切”都是课文里只需会认的字,就是我们所说的二类生字,只要求学生会认会读,不要求学生会写。

  (注:小学语文中,一类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二类字只要求会读。)

  二、读一读,填一填。(4分)

  “切”字共( )画,第二画是( )。

  老师点评:“切”字是二类字,不要求会写,所以孩子们应该不知道第二画是“竖提”。

  三、把下面词语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7分)

  景色 这里 真 美丽 的   

  老师点评:这道题是第13课《蝴蝶歌》的原句。只是一年级上学期做这样的题非常少!对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暂时还没有连词成句的要求。

  四、背诵课文填空。(10分)

  1.遇到病人需急救,快打电话(  )。

  2.一旦失火需报警,快打电话(  )。

  3.台湾岛和海南岛都是祖国(  )的(  ),(  )是姐姐,住在东海上,(  )是妹妹,住在南海上。

  4.锄和日(  ),汗滴(  )。(  )盘中餐,粒粒皆(  )。

  老师点评:1、2题本身不难,但是正常出题应该在字上注音,考试时没有拼音,学生可能会读不懂。3题中有个别需要填空的字是不要求会写的二类字。4题“谁知”中“知”是二类字,“谁”在生字中根本没有出现,不要求认,更不要求写。

  本报讯 (记者 林祺)前天,垫江全县小学一年级的期末考试结束了,有的家长冒着寒风去接孩子,却看到出考场的孩子们,不少人一脸的郁闷。

  昨天,有网友在垫江论坛上发帖称,这次全县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考试试题设置不合理,对娃娃们来说,太难了!

  网友发帖:试题太难

  昨天,记者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名为“期末考试考死一二年级学生”的帖子。

  帖子里,列举的都是1年级的语文题目,一共8道题。对于这些题目,发帖网友“垫江酉人”意见很大,“一年级语文测试题目极具挑战性,出题人员向全县一年级孩子发起挑战。”

  记者粗略看了一下,仅凭第一印象,确实觉得这些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有点难。

  为了印证自己的感觉,记者昨日中午在新华书店找到了一名正读一年级的小学生,将网帖上的题目拿给这名孩子试试。看着题目,这名小男生歪着脑袋想了半天,10分钟时间只做出了两道题。

  老师分析:的确超标

  随后,记者又将题目拿给了巴蜀蓝湖郡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这名老师看过题目后表示,垫江那边所用的语文教材也许与他们不同,但是从一个一年级语文老师的角度,这些题目还是偏难了。

  昨天上午,记者联系上了垫江县教委基础教育科,得知目前垫江小学一年级所选用的语文教材是“西师版”的。随后,记者联系到西师附小的一名语文老师,请她从专业角度为我们分析了一下网帖上列举的8道题目(图表中选用了其中四题)。

  这名老师认为,这些题目对于上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的确有些难度。虽然一般来说,出题要考虑一定的难易程度比例,但所有题还是应该按照大纲的要求来,即使是难题,也应该是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只是需要更多开动脑筋思考。

  家长诉苦:难为娃娃

  记者昨天试图联系发帖人“垫江酉人”,但一直没有回应。不过,根据其发帖内容,“垫江酉人”应该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他在回帖中表示,自己班上的学生及格率只有62.5%。

  家住垫江的宋先生,儿子正读小学一年级,那天期末考试结束后,他曾询问孩子考试情况,结果孩子有些郁闷地告诉他,可能考得不是很好。“这也难为了娃娃,他也想考好一点,但题目确实太难了。”

  很多网友在回帖中也表示,考试并不是为了要考倒孩子,而是让他们掌握知识,希望出题者以后能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

  垫江县教委基教科负责人昨天也表示,论坛上出现的题目,他看了一下,主要问题就是,不要求学生会写的二类生字被作为了考察对象,人为拔高了考试难度。出现这个问题,也许是出题老师在对新教材和大纲的理解上出现了问题,他们会针对这种情况召集老师们开会,认真学习新教材大纲要求。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小学 考试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