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长义工很正常 “权利不用过期作废”(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7日 11:02   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绘图/王珊绘图/王珊

  □记者 罗彦坤

  连日来,本报连续报道了《家长为啥要给学校做“义工”》一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学生家长给本报打来电话讲述自己的义工经历,语气中充满了气愤和无奈。从几元钱的桌布、拖把,到数百元的展板、车队服务,很多学生家长都在为学校以及孩子的老师义务奉献,这种“家长义工现象”的背后到底都有哪些根源

  使唤家长很正常

  特权不用将作废

  在记者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班主任表示,在同事中指派学生家长做“义工”的现象很普遍,学校也认为这样做很正常。如果是为了班级建设,不但不会受到批评,反而会因为业绩突出得到表扬。就算自己家的私事让家长去做,也不会有人指责,毕竟有些家长也是心甘情愿去做的。春运高峰时期,他就曾经让学生家长帮他去买过火车票,结果人家连钱都没要。当时他确实很不好意思,不过没多久就释然了,因为周围的很多班主任老师都是这么做的。

  哈尔滨市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在提及“家长做义工”一事时,毫不隐晦地说,自己曾多次指派学生家长帮自己做过私事:“没有什么不能用的啊!这与其他职业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便利没有什么不同,有权利不用过期作废。学校只会过问你能力怎么样?班级管理得如何?并不会有人管是否受到过学生家长的帮忙。”

  老师手中一张表

  家长一个跑不了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学校在新生入学的时候,都要进行学生档案录入,这项工作理所当然地落在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身上。一位从事了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小学教师对记者说,每学期开学的时候,接新生都是最累的工作,往往要忙一周时间才能尘埃落定,很多琐碎小事都要班主任亲自来做。虽然学校除了给固定的几十元班主任费外,再没有其他奖励,但老师们对于登记学生基本资料的小事还是很愿意做的。因为详细的了解学生家长的工作范畴,可以方便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

  学生家长张女士讲,登记学生的基本资料、家庭住址、父母的电话、家境状况这都无可指摘,毕竟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多了解一下孩子的成长经历,也便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灵活机动地运用特殊的教学方法。但个别班主任老师却将孩子家长的相关信息都刻意记了下来,尤其是班级建设或者自己能够用得着的,更是不会漏掉。对此,很多家长都很害怕,一旦老师有事开口相求,自己根本不敢回绝。曾经有一位开复印社的学生家长,按老师的要求去复印学习资料,一次就花掉了800多元钱。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往往自己搭钱进去,也不想对老师表露自己的不情愿。

  奖励一朵小红花

  家长争着大把花

  姜先生是哈尔滨市某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儿子的班级共有40名学生。每天课堂上的练习题、试卷,课后留的作业,都要家长负责印刷。为了鼓励家长们为班级做贡献,印刷试卷越多的家长,孩子获得表扬也就越多。

  儿子还在读小学的韩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每家都是一个孩子,一家人都拿着当宝,孩子是一家人的希望,都希望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自己的儿子考了满分、在班级拿了第一名、或者受到老师的奖励,这些时候家里都要进行一次庆祝,孩子的爷爷奶奶都高兴的不得了。

  韩先生讲有一次,班主任老师在家长会上对大家说,班级的笤帚、拖把、条幅、展板都要定期更换,有心做好事的家长可以进行捐助,每达到一定贡献度,自己的孩子在光荣榜上就会多一朵小红花,小红花的多少可以作为孩子评选班干、三好学生的一个要件。没过多久,孩子的班级所缺的东西都全了,教室也被布置得非常漂亮。

  韩先生认为,“家长义工现象”体现的是一种特权,众多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都非常迫切,这就致使本该平等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地位发生变化。个别班主任老师凌驾于学生家长之上,肆意发号施令,滥用“特权”,由此很多家长成为“义工”,帮老师或者学校尽义务。目前,教师上岗只要求职业资格认证即可,对于师德的把关并没有相应考评。起码应该定期在学生家长中进行测评,为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打分评定。

  师德把关莫放松

  公平教育很重要

  孩子的学习环境改善了,首先收益是孩子。有经济条件为班级做贡献的也是好事,毕竟这比给老师送礼递红包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所有的付出都直接用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一些家长这样认为。但更多的家长表示,这种行为会催生校园攀比之风,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家长只能望洋兴叹了,没有为班级做贡献或者贡献较小的孩子就会觉得抬不起头,这对孩子的而成长会产生负面影响。

  哈尔滨教育研究院研究院教授沈明铭认为,“家长义工现象”从一个侧面映射出师德缺失的问题。对每一孩子都一视同仁,予以同样的爱,原本是教师应尽的职责。现今在某些学校某些教师心中对孩子的付出却变成了筹码。一些学生家长生怕老师会对自己的孩子不好,而有意去巴结老师,生怕因此而影响到孩子。一些学生家长甚至给孩子的班主任送礼之后才安心,“家长义工”现象引发的是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家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