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学选修大学课程 人为设定的壁垒越少越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4日 08:47   新京报[ 微博 ]

  北京市正酝酿在高中开设大学基础教育先修课程,供学生选修。学生若报考与自己研究项目对应的高校和专业时,其获得的学分进入大学后也将得到认可。(《京华时报》1月22日)

  中学生选修大学课程,在国内还是新鲜事。此举可使优质的大学资源向中学辐射,丰富中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也可更好地实现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但是,在长期以来的“升学教育模式”影响下,就是高中本身开设的选修课也不受待见,即便中学生们对大学的选修课感兴趣,也有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要使中学生选修大学选修课有效开展,有必要将此与大学自主招生改革、大学学分互认结合起来。

  首先,中学选修大学课程的成绩,可作为申请大学自主招生的材料。这样,选修的大学课程,就类似美国高校的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自主招生的大学,不能限定学生只能选修某些课程(比如与本校对接的研究项目)才认可,如此,中学选修大学课程,就会变异为大学“抢生源”。此前,在有的地方,有的自主招生高校在中学开设“实验班”、“创新班”,其用意也是让这些学生选修一定的大学课程,但这被认为是“定向”培养,于高校来说是“圈生源”,于学生来说,也左右为难,同时,也存在自主招生的公平问题。

  其次,大学必须有学分互认制度。按照北京市的计划,学员报考与自己研究项目对应的高校和专业时,其获得的学分进入大学后也将得到认可。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好事,但这也意味着,中学生选修的大学课程,不是被普遍认可的,受到大学和专业的限定。这与AP课程有很大不同,AP被全球50多个国家的大学广泛认可使用,通过这种考试,不但可以用以申请大学,还可以免修部分大学课程。当然,这种认可程度,是由大学之间有否学分互认制度决定的。美国大学有自由转学制度,而我国大学现在在本校不同专业间学分都很难互认,开展校际学分互认的高校更是寥寥,因此,如果学分互认制度不建立,中学生选修大学课程的意义也将很有限。

  简单说来,中学选修大学课程,就是建立灵活的学习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开放,扩大受教育者的学习选择权,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人为设定的壁垒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大学基础教育先修课程,应尽可能被所有自主招生高校学校认可(包括北京高校和其他地区高校)作为申请的材料之一,并可在大学免修相应学分。当然,实现这一过程,不是由政府发文命令,而是由大学行业组织推进,设定课程标准,由大学自主认可。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