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虎妈”能不能代表中国妈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5日 12:02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 何宁

  正当中国 的妈妈们纷纷学习西方爱和自由的家庭教育理念时,

  2011年开年不久,美国 一位自称“虎妈妈”的华裔教授提倡“中国妈妈 ”式的教育方法在美国引起了轰动,众多美国妈妈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反省美国的家庭教育观,中美教育究竟孰优孰劣,这是一个问题。

  虎妈妈的家规

  1.不准夜不归宿;

  2.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

  3.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4.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

  5.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

  6.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

  7.不准有科目低于A;

  8.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

  9.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10.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虎妈妈的战歌》

  引发中美教育大PK

  美国媒体认为,如果美国妈妈们继续纵容懒惰、毫无自律却总是期待被赞誉的下一代,将使中国的下一代在全球竞争中击败美国。

  近日,耶鲁大学 华裔女教授蔡美儿 的新书———《虎妈妈的战歌》部分内容经《华尔街日报》刊载后,关于“中国妈妈”“悍母”式教育引起美国社会的强烈关注,并迅速掀起一场有关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孰优孰劣的大讨论,仅《华尔街日报》网页上就有近7000条评论,Facebook网站上更是出现了10万余条评论。

  究竟“虎妈妈”的教育方式有多强悍,竟会引无数美国人竞折腰?《华尔街日报》日前一则“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的标题过于招摇的书评引发了各界的关注。

  这位严厉的妈妈自称“虎妈妈”,一语双关,她生于1962年,属虎,而“虎”被认为是力量和权力的象征。她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奉行“打是亲、骂是爱,孩子 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我吃盐比你吃米多,为孩子好就替他们做对的选择”之类的观点。她还指出,中国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在其严格督导下,两个未成年女儿在同龄人中果然出类拔萃:大女儿成功步入卡内基大厅 表演钢琴,小女儿也成绩优异。蔡美儿将女儿的成功归因于其作为“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

  “蔡美儿现象”之所以受关注,她自身的成功背景也是原因之一。蔡美儿是菲律宾华裔,自小随父母到美国,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她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的文科学士和法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把父母教育她的那一套所谓的“中国妈妈”式教育方式完全复制到自己女儿身上,希望把女儿培养成跟自己一样或更加成功的人。她对女儿实施的严厉家教与美国主流教育观所强调的尊重、民主、鼓励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另类且极端的观点一出,便在全美掀起一场反思育儿观的热潮。据网站读者投票显示,60.7%的美国读者认同严厉的东方家庭教育方式。

  美国媒体认为,如果家长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做事效率高的成功人士,那么中国的母亲们无疑比多数美国妈妈更胜一筹。如果美国妈妈们继续纵容懒惰、毫无自律却总是期待被赞誉的下一代,将使中国的下一代在全球竞争中击败美国。

  “中国妈妈”

  曾是一个贬义词

  有教育专家认为:“中国式妈妈”实际上是“中国式教育”的反映,其本质就是对孩子不尊重、管制过严、期望过高、急功近利等等。

  其实早在2009年4月,美国《侨报》副总编辑乔磊《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博文,就带来不小的轰动。文中指出,美国“华裔家庭的高中生认为‘中国妈妈’总爱比这比那。人家孩子学钢琴,‘中国妈妈’的孩子也要学;人家孩子考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中国妈妈’也会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在美国高中生眼中,“华裔家庭的孩子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是妈妈说了算。妈妈像只老母鸡”;“中国妈妈”成了一句讽刺语,“这令不少华裔学生烦恼,不少妈妈感到委屈”。

  在美国的华人圈中,迫于竞争的异常激烈,华裔移民唯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考上美国一流的大学,才能跻身美国的精英阶层,于是在美国的“中国妈妈”们迫于无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

  再回过头来看国内,尤其是内地二三线城市,妈妈们的形象在孩子们眼中也不佳,甚至是“恐怖”。孩子们调侃道:妈妈是“如来佛”,做任何事都逃不出她的“五指山”;妈妈是“会计师”,计算好了我的每一分钟;妈妈是“变色龙”,我考了满分她睡着了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大发雷霆;妈妈是“母老虎”,每次出去玩总被她准确地堵回来;妈妈是“河东狮吼”,看一会儿电视她就会发作……妈妈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在孩子眼里却变成凶猛的“母老虎”?有教育专家认为:“中国式妈妈”实际上是“中国式教育”的反映,其本质就是对孩子不尊重、管制过严、期望过高、急功近利等等。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一线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妈妈们也把目光投向西方,在学习西方教育方式的同时也不断地反省自身。无独有偶,《华尔街日报》在刊登了《虎妈妈的战歌》书评之后两天也发表了“中国父母教子观念发生转变”一文,文章指出:“鼓励父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书籍开始越来越受欢迎,而非仅仅专注于优秀的学习成绩。这些书反映了中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教育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转变,尤其是在中国的增长型城市。”此文列举了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畅销的基本育儿书籍,如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爱和自由》等。

  从《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上的100多条评论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网友坚决反对蔡美儿极端的育儿方式,其中不乏辛辣的点评:“用欣赏和陪伴,帮助孩子努力付出追求成功;用鞭子和惩罚,迫使孩子惧怕失败唯有成功。对冷酷无能的家长来说自然喜欢第二种。”“这样的母亲大概就是极度自负却缺乏人生成就感的人吧,只能在自己女儿身上找安慰了。虽然中国过去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但现在在慢慢变化,而且大多数家长制定的规则也没有如文中这位母亲一样如此缺乏弹性。”

  复苏中的美国

  需要“虎妈”?

  《侨报》一针见血地指出: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果能够优势互补,扎实的基础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不失为一种较为完美的教育方式。

  文化碰撞总能引发许多有意思的事情。多年来,很多中国父母在借鉴西方式教育子女的方法,而《虎妈妈的战歌》所引爆的中美教育观大讨论,也让不少西方人开始审视中国式教育方式,并反思自身。蔡美儿后来在《华尔街日报》上答读者问中也指出:“教育子女没有简单的公式,也没有正确的方法。我能想到的最佳的实用方法是,爱、理解和懂得你的孩子应该是首要的,无论你来自什么文化背景。节选部分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点,我的书其实并不是一本父母指南,而是一本回忆录,是我的家庭 在两种文化中经历的故事,是我如何最终作为一名母亲。书中相当一部分讲的都是我的小女儿13岁开始叛逆后,我做出的放弃严格的‘中国式’教育方式的决定。”

  “中国妈妈”的“悍母”式教育为何在美国引起轰动?美国媒体有评论认为,中国力量 的崛起让西方人开始反省自己,而教育方式的不同也许是其中很关键的因素。更有媒体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家长严厉的教育方式和竞争意识同美国家长“温吞水”一般的教育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美国家长们继续纵容自己的孩子,不难想象终有一天美国要在世界的竞赛中被中国击败。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去年就一直呼吁进行教育改革,否则要落后给中国学生。前不久的PISA成绩公布,上海学生位列第一,美国则在二三十名开外,更加重了美国社会对宽松教育的忧虑,在此背景下,蔡美儿代表美国精英阶层给美国民众扔出的一颗“严格家教”的重磅炸弹,引起极高关注度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家庭教育孰优孰劣,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因此教育方式也不可以完全复制,正如教育学者熊丙奇所言:“家庭教育的个性比学校的办学个性更重要。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不同家庭可以采取适合其孩子的教育模式,不可简单地拷贝其他家庭的做法。”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中美两国都彼此欣赏对方的教育实力:美国人钦佩中国人对数学和地理学等基础学科的扎实掌握,而中国人则赞叹美国人对创新和挖掘个人天赋的重视;美国人惊叹于中国培养出的工程师之多,中国人却在纳闷自己工程师多如牛毛,为何无一结缘诺贝尔奖……美国《侨报》一针见血地指出:“中美教育的差异比较已经从过去的单向比较演变为当前的双向比较,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果能够优势互补,扎实的基础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不失为一种较为完美的教育方式。”

  Q聊精华  幸福感与财富或地位无关    

  《毕业生》:各位家长如何看待“虎妈”现象?

  越妈:我觉得在如今风行的“赏识教育 ”指导下,父母都强悍不起来。个人认为赏识教育也不能过分,从儿子小学开始,我就对其进行赏识教育,但还是有不少困惑。指责孩子的问题时稍微严厉一点,孩子就觉得是在打击他。

  花颜俏语:我觉得家长该强悍的时候就得强悍,别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如孩子考试作弊,就该强悍地批评。现在社会竞争那么激烈,如果连妈妈的狠话都无法承受,到社会上还怎么混?三岁看老,小时候一定要严教育。

  大灰狼:该批评时就得批评,但要让孩子有申诉权。

  棋子:如果孩子是弹簧,越打,抗压能力越强,但如果是豆腐呢?

  糖果匣子:我觉得应该是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客观中肯,一般孩子都是能够接受的。 

  果果妈:如果以有钱有地位有名望来定义“成功”的话,虎妈妈是很成功的。其实关键是我们希望给孩子什么?又希望孩子拥有什么样的能力? 

  信妈:有人说,幸福感是个纯粹的主观意识活动,应该是满足感+快乐感的综合体,与财富或地位无关。 

  梦鱼儿:“虎妈妈”只是简单地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两个女儿,她基本上把孩子的兴趣给扼杀了。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虎妈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