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虎妈or宠妈难把握?专家列举九大溺爱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8日 13:46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虎妈流行。溺爱要不得,会害了孩子,可你知道什么是溺爱吗?即将在杭州落户的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最近发布了一项调查研究,总结出了9种对孩子有杀伤力的溺爱方式。而这些溺爱方式在不少家庭中表现明显。

  家庭教育缺失、缺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就在两天前,杭州市人大代表、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蒋莉在杭州两会上提了一个“建议”,希望以立法的形式规范家庭教育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9种溺爱方式,也许你还不知不觉  

  调查显示,不少家庭对孩子的溺爱表现为9种形式:特殊待遇、轻易满足、包办代替、过分关注、祈求央告、害怕哭闹、剥夺独立、大惊小怪、当面保护。

  特殊待遇: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食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很有可能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大惊小怪:“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是家长大惊小怪的反应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得惊慌失措,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家长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有的家长还给很多零花钱,孩子很容易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没有忍耐和吃苦精神。

  包办代替:有些家长的态度是“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人认为“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七八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家长减轻负担,也就很难成长为一个勤劳、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的孩子。 

  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注他,陪伴他。逢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嬉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祈求央告: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什么礼物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越忸怩作态。这样,根本不能通过日常生活教育让孩子懂事理、富有责任心,更难以培养孩子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不吃饭等来要挟父母。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迁就。只求一时息事宁人,却给孩子长远的发展留下了隐患: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大人一步,搂抱着睡,依偎着坐,驮在背上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祖父母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这样的孩子全无是非观念,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家庭教育要尽快立法  

  最近虎爸虎妈流行,究竟在家庭教育中,选择严厉多一点还是偏向溺爱多一点?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局长蒋莉认为把握火候很重要。她说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关注,孩子摔一跤,家长急得不得了;孩子换个班主任,家长就要跳;孩子要学什么,家长包办,“家长这么做,其实也是溺爱,会剥夺孩子成长、体验的机会。”

  蒋莉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出台涵盖以下内容的家庭教育法规:

  1、家长不能溺爱孩子,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强健体魄,开拓视野,要鼓励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家长要完成相应的课时学习,家长每年应安排足够的时间参加所在社区、学校开展的培训课程,确保完成一定课时并达标。

  3、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和尊严,提倡人格平等,不随意打骂、羞辱孩子;不擅自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确保孩子享有双休日、国定假期等充分的休息和娱乐的权益。

  4、家长要充分履行对孩子未成年期间的监护责任,杜绝孩子在未满16岁以各种形式在学校或他人处寄宿(严禁义务教育以及学前教育阶段,招收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儿童寄宿)。

  5、家长要定期参加学校义工活动,家长要关注并支持学校教育,定期参加孩子所在学校及社区的义工活动,热心为孩子提供服务,及时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家庭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