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初一就是十五,过了十五就是‘小升初’”——这是一位六年级学生家长甲的日程表。
“晚啦!”家长乙说他去年就动手了——开始托门子找关系。
“晚啦!”家长丙说孩子还没出生,就买了“学区房”——为了在一所重点校附近落下户口。
“晚啦!”家长丁说他从孩子上三年级时就给孩子报了“占坑班”——什么“金坑”、“银坑”、“万能坑”,一路走来占了个溜够;除了“粪坑”他没理这茬儿。各位家长马上来了精气神儿,忙不迭向他请教怎么这么多说辞。
他说,这里水太深,说起来也没什么意思。教育行政部门去年就说了要铲除它们,再讲就没用了——这几年我和孩子吃够了苦头,我巴不得赶紧把它们扫进垃圾堆呢!搞得神秘兮兮,折磨孩子、坑了家长,办班者发了横财,祸国殃民!
这几位家长都是“七零后”,都是‘小升初’的过来人。可是他们那会儿没这么邪乎,好像没费这么多事,也没这么多事。不就是小学升初中吗?让他们闹不明白的是:搞成今天这样,社会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家长甲说现在就业难,得让孩子上大学。乙说,现在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北京市这几年都超过80%了,羊肠小路早成了阳关大道,比他们那会儿考大学容易多啦。丙说,选择面儿也宽得多了,除了大陆的大学,还可以上香港的,经济条件行的还可以出国。2月10日据新华社报道,台湾将招2000名大陆学生。丁说你们都扯远了,要我看,事情不难办,关键看政府有没有决心办!
大家又一次对他奉若神明,做出洗耳恭听状。他不紧不慢地说:“进小学也好、‘小升初’也罢,只要——入学如进麦当劳。”
“麦当劳,带孩子去过吧?”他娓娓道来,“你用得着给孩子挑挑拣拣吗?说前门的是最早的一家,复成门的就晚多了。为什么不挑呢?因为它们都一样——硬件标准化,食品材料标准化,制作工艺标准化,服务管理也是标准化,出炉的食品味道就是标准化。无差别的连锁店——你还用择店吗?”
“可那是快餐,咱们说的是学校呀?”家长甲质疑。
“是呀,构成学校的差别的因素比快餐店复杂多啦!”家长乙附和。
“学校的硬件——校舍设备好统一,学校的软件——师资咋办?”家长丙直奔要害。
“教师流动呀——首先在区域内流动,这样做比较容易。”丁娓娓道来,看甲乙丙颇为疑惑,他说:“义务教育要均衡,要为所有家长而不只是少数家长提供合格的优质的教育,这也是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而且,这样做有法律依据。”
“愿闻明教。”甲乙丙异口同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六条写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第九条写着‘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这一条里还写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倘若用老百姓的话描述为‘入学如进麦当劳’是很形象的,大概没有什么不妥。”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儿?”甲问。
“《义务教育法》是2006年6月29日公布并于当年9月1日起实行,到今天已经四年半;《规划纲要》2010年7月30日出台——都是当下应该执行的。”丁解释说。
丁进一步说:“一位哲人说,如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但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标准化,对于麦当劳、对于小学初中都是一样的。”
“要是这么简单,怎么这么些年还办不到?”家长甲问。
“改革进入深水区,牵涉观念、体制和利益的矛盾。对大多数人有利的事情,有人就会阻挡——因为他觉得那就是对他自己的利益的损害。”丁说。
“有人不喜欢均衡,他们喜欢独占鳌头——这是办学者的利益所在。”
“有人不愿意均衡,他们希望把最优质的资源留给自己的孩子——他们也有把握把最优资源弄到手。”“改革就是利益再分配。这是一种博弈:公共利益和一些群体利益的博弈。”
甲乙丙丁热烈讨论着,共同期望政府能够把小学、初中标准化:硬件软件师资生源均衡、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孩子出家门哪近就在哪上学,不要托关系写条子,不要缴纳赞助费,也免去送礼还情之烦劳。说着说着,似乎雪后初晴,空气清新鲜活,走起路来也分外精神,一切轻松快乐起来。他们相约下星期天带孩子一块去吃麦当劳。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