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师点评同题作文佳作:“眼光”中的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5日 14:41   人民网-江南时报

  □喻旭初(语文特级教师)

  这组以“眼光”为题的高中生作文值得一读,它们有以下几个共同的亮点:

  一、感情真挚。文章没有装腔作势,没有矫揉造作,写的都是实事,抒的都是真情,包歆莹的文章反映的是浓浓的家庭亲情,蔡可昕和金玉洁的文章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深深的同情。正因为感情真,所以就亲切,就感人。

  二、取材现实。这组作文都取材于现实,或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热爱,或倾注了对普通劳动者和留守儿童的真切关注,这份社会责任感十分可贵。

  三、语言质朴。三篇文章基本上没有丽词佳句,没有刻意修饰,有的是流畅的口语和平实的词句。这种文风值得提倡。

  广大青少年都应该像这三位同学一样,用深情的“眼光”去发现社会上的真、善、美,努力写出反映现实的时代佳作。

  眼光(之一)

  □金陵中学高一(9)班  包歆莹

  每个人的眼光是否一样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生活中,男生和女生的眼光不同,大人和小孩的眼光不同,中国人和老外的眼光不同……当下,恰逢中国人最热闹最喜庆的春节。我们家里老、中、青三代人就以他们不同的眼光为家里增添了不少节日元素。

  元素一:简单、显眼看灯笼

  大大小小的灯笼一溜排的码在地上,个个都是“满面红光”,侧面看过去像一条正欲开炸的鞭炮,灯笼上镶着的金边就是那闪着火花的引线。爷爷奶奶分工明确:一个往灯笼上挂钩子,一个往灯泡下缠钢丝。不一会儿,那大大小小十几个灯笼就都摇头晃脑的悬在空中。“啪、啪、啪!”家里所有的灯都开了。红色的灯笼罩滤去其他的杂色,只留下热烈而喜庆的红光,那红光再投到镶的金边上,反射出更鲜亮、耀眼的光,整个家被带着节日气氛的光覆盖。

  也许用老年人的眼光看来,过年就是这样简单,只须挂上满堂的红灯笼,图个喜庆罢了,但这灯笼一定要够红够亮够显眼。

  元素二:美观、大方属花卉

  常绿的“夏威夷”、高雅的蝴蝶兰,别致的“鸿运当头”、醉人的“千里香”……很多以前从未听过的花卉,不远万里的送进我家,老爸、老妈指挥着工人将花花草草放在门厅、客厅等处。顿时整个家就变成了花卉专属的暖房。“夏威夷”来自热带岛屿,所以四季常青,永远保持着那份热带植物的热情,叶片向四周散开,叶面向上,向黄山的迎客松一样,欢迎每一个人的到来。掩映在绿叶当中的“鸿运当头”以它渐变的红色,代表了来年红红火火、鸿运当头。蝴蝶兰则高贵地仰着脖子,俯视着一切,那深浅错综交织的紫色像为花瓣印染一般蔓延开来,显得高贵、祥和。看着这满屋的奇花奇草,老爸倚着门框说:“你瞧咋们家,多漂亮。回头人家来串门,保准说咱家的装饰够大方,年味够浓!”

  也许用中年人的眼光来看,过年就是要给来客一个美观大方的印象,借着花卉来表达对来年春天的期盼。

  元素三:时尚、另类选摆饰

  DIY手工兔子风铃、淘宝城里淘来的个性兔斯基抱枕、兔子钱包、兔子沙发套、招财猫……这就是我的装饰元素。将现代时尚另类的流行元素,和着兔年的活泼、可爱,加上“90后”独特的眼光和思维,为本已融合了传统、西洋的家再添上一点现代元素,相信这个兔年我们家定是和睦兴旺、美满幸福、年味四溢。

  不同的眼光代表了一代人不同的审美标准,但不论是哪一代人的眼光都发现了生活的美。也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眼光扮靓了我们家的兔年春节,构成了这绚烂的大千世界。

  眼光(之二)

  □南京第一中学高三  金玉洁

  镜头一

  冬天的某个晚上,和朋友一起吃烧烤,我们刚在桌旁坐下,一位老妇提着竹篮走了过来。她头发已大半灰白,穿着件大棉服,早已洗得泛白的绿色布料上还星星点点地露些线头,却十分干净。她躬着身,似乎把我们看成是什么重要的人,表情谦卑,用沉静的目光看着我,轻声问:“小姐,花生米要吗?”

  她问了好几遍,却都被朋友的笑声遮住了,她只好又尴尬地看我一眼,眼光里布满了无奈与失望。我不忍,便追问:“是新花生米吗?怎么卖啊?”她急忙拿出一包,又慌忙抬起头说:“是新的,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出五块钱,她迅速地把花生放在桌上,便缓缓地退回去,但她并没有走。我抬头看她一眼,发现她正朝我后面微笑。我回过头去,看到一个穿着旧校服蹲在地上洗碗的男孩,也冲她笑,母子俩的眼光融聚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五块钱可能是一家人一天的饭钱,可能是孩子学费的九牛一毛……

  那眼光里,是母亲的爱,是孕育着惊人力量的爱。

  镜头二

  眼前的报道重温了那次矿难,两个矿工互相扶着,接受记者的采访。“你们救了好几个工友,有什么话想说吗?”主持人发问。一个矿工看了旁边的人一眼,又转向镜头,局促的眼光显出了他内心的不安:“其实……其实这没什么,只是觉得不能抛下老贡一个人……”忽然他停顿了一下,眼睛里飘起了一片雾气,目光中带着后悔与悲凉,哽咽道:“可还是死了不少弟兄……应该都可以救出来的……本来可以的……”旁边的兄弟拍拍他的肩,皱起了眉头,看向镜头的眼中充满了悲伤:“是的……应该再多救出几个的,都是一起的兄弟……舍不得放下啊……”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那是男人的眼光,是兄弟之间的信任,眼光中是最朴实的爱。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卑微的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奶工,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满头灰尘的清洁工,在脚手架上操作的泥瓦匠……他们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但又无比崇高。从他们的眼光中,你会读懂大爱的真谛——超越了血缘,超越了金钱的精神力量。

  眼光(之三)

  □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5)班  蔡可昕

  快过年了,邻居们都在忙着扫屋子,贴春联,置办年货,而乐乐却与奶奶登上了开往福州的长途车。

  乐乐今年5岁,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又想省下回乡的往返路费,乐乐自出生起就一直跟奶奶住在四川乡下,从未见过爸爸。这一次,在媒体的资助下,乐乐才得以与奶奶踏上这段旅程。

  车行24小时后,终于抵达福州,颠簸开进一座小镇,车还没停,车上的其他小孩便都兴奋起来,旅途的困倦与疲惫从他们的眼底一扫而光。他们有的摇动身边还在闭目养神的爷爷奶奶,大声地告诉他们看见了窗外的爸爸妈妈了;有的急不可待地站在座位上,小脸贴着车窗,用力拍打玻璃,似乎想引起窗外父母的注意。乐乐只是静静地坐在奶奶身旁,低头摆弄手中的新玩具。

  到站后,车门打开,早已在等候的乐乐的爸爸,急切地伸着脑袋,够在车窗边沿朝车里望,四处寻找儿子的身影。不一会儿,见到有人下车,乐乐爸爸又跑到车门口朝里张望,正逢一个与乐乐年纪相仿的小男孩下车,乐乐爸爸一下抱起那小男孩,直到几秒后男孩妈妈的出现,才让他发现自己认错了孩子。他尴尬地朝小男孩笑了笑,冲上车去找乐乐。终于,他在角落的座位上发现了还在玩玩具的乐乐。他坚定地一把将乐乐举起,望着儿子笑着说:“来,爸爸在这儿!”乐乐却并不领情,仍只盯着手中的玩具,他轻轻捏捏乐乐红扑扑的小脸,把头拧过来想引起乐乐的注意,乐乐不但没有任何反应,还不断地回避着眼前这个人的眼神,眼里透着陌生,乐乐爸爸仍不放弃,继续逗弄着“冷漠”的儿子,眼光既饱含关爱,又充满无奈,看来得适应一会儿才能让这个从未见过自己的小男孩与自己熟悉起来。

  乐乐爸爸将乐乐牵下车,拉着他的小手在车外水泥地上说了些话,他蹲下,从口袋里掏出一颗色彩鲜艳的糖果,在乐乐眼前晃了晃,口中念道:“我是谁啊?”乐乐时而看看眼前飞绕的糖果,时而看看手中的玩具,似乎还是糖果诱人。他停下手中的活计,害羞地垂下脑袋,盯着地面,轻轻地咕哝着:“爸爸,糖——”乐乐爸爸一听,高兴得站起来大声问道:“再说一遍,我是谁?”这一次,乐乐不再回避爸爸投来的眼光,望着爸爸大声喊:“爸爸!”

  电视节目以这一令人感到温馨的画面结束,这一结局让我在无奈之余找到了安慰。可是,这只是中国成千上百的“乐乐”之一。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在身边,使他们比同龄人更内向、孤独,渴望爱,却缺少爱,留守儿童需要的不仅仅是社会关注的目光,更需要父母零距离关爱的目光。SourcePh">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作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