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写了4年“北京校长印象”,现在我决定暂停写作“校长印象”改写“北京学校印象”。学校印象写起来很难,因本人不是教育专家,写起来难免有隔靴搔痒之嫌;但好在我有记者身份,接触过一些学校,对所写作的学校有点儿印象——况且只是“印象”,不是定论,所以我勇敢地敲动了键盘。一家之言,说说而已。欠妥之处,敬请谅解。需要说明的是,报纸版面有限,在此只能摘录部分文字,详细文字请见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laoliao)。——老廖
●北京35中
年前,北京35中位于新街口的新校园建设工程已正式启动。明年9月,35中师生将进驻新校园学习和工作。新建成的35中校园将是新西城面积最大的中小学校园,校园环境一流。今天的校园将被改造为金融街的一部分。
2008年9月,35中启动了六年一贯制课改项目班。该项目在初中的各个年级每年招收两个班。去年9月,35中又与中科院、中国科协创办了高中阶段“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合作方共同设计科技系列特色课程,由中科院专家直接授课并担任早培班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导师。这样,六年一贯制课改项目班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后,便可直升高中早培班,初中课改班与高中早培班实现了有效衔接。今年2月,初中的两个课改项目班将在35中提前开始高中的学习。早培班学生不参加中考复习,但仍然参加中考;只是中考对这些优秀学生来说相当轻松。他们将把提前学习“挤”出的时间用于在美国的公立高中插班学习半年,回国后继续完成高中学业。
35中还将高标准地建设国际部,创办中加双学历班,招收中外高中生。
35中原是一所区重点校,但它高考成绩要超过很多市重点校。去年,它的文科一本上线率为85%,二本上线率100%;理科一本上线率96%,二本上线率99%。
朱建民在35中担任校长已有3年多,他的教育智慧、教育激情和调动一切资源为学校所用的能力,使35中在短期内获得了稳健而超速的发展。
●朝阳外国语学校
12年前,64岁的退休女教师郝又明在今天被称为奥运村中心地带的这里种了朝外这棵幼苗——当时这里尚看不出国际化的任何迹象——12年后,这棵幼苗长成了大树:今天的朝外一校五址在校生总量已近3000人。学校的教育质量稳居朝阳前列。
朝外的成长之路实属不易。办学之初,学校办公室空空如也,郝又明校长和她的追随者只能趴在地下办公;后来有关机构给了学校4把淘汰的桌椅,这些桌椅就是学校最初的固定资产。1998年,有3000多考生报考这所当初的民办公助校,被录取的部分考生看到学校的硬件后大失所望,甚至以为朝外是“骗子学校”而放弃了入学。多年来,朝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今天,朝外的硬件条件仍然很薄弱,学校的用房基本都是教室,高中部只有一个小小的会议室,校长办公室也相当寒酸。
支撑朝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是郝又明校长的教育信念。拄着拐杖的老校长有时累得快趴下了,但一看到孩子们就“两眼放光”,忙招呼她办公室门口的孩子们“进来进来”……
当然,朝外的社会评价也不是叫好声一片,有人认为学校管理过严,“郝老太太”太严厉。我在此摘录一位朝外毕业生相对客观的评价——
朝外这几年中考高考成绩都不错。学校里有不少孩子对学校颇有微词,但其实这都是他们年纪小不懂事的缘故。很多毕业生都觉得,虽然在朝外的时候觉得苦,一肚子怨气,但是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真心感谢自己的母校。
朝外去年转制为公立校了。在全北京,只有朝外一所民办公助校转制为公立的新型体,该校日子过得“由惨变好了”,老师的收入有了起色,学校不再为办学经费犯愁。
朝阳近年来在教育上投入巨大,一方面内部挖潜办学,一方面引进了京城内外的优质资源。像朝外这样的优质校,朝阳完全可以给他们配置设施完好的崭新校园,让办学人一心打造优质教育,把这些优质教育做得更大、更强。
老廖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