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相观察:宽容待“山寨”幼儿园体现教育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4日 10:08   重庆商报

  教育部相关人士表示,教育部非常关注没有取得办园许可的“山寨”幼儿园,各地要加强规范管理、分类治理无证办园,对于那些经过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就颁发办园许可证,使幼儿进入正规的幼儿园接受教育。(2月23日《新京报》)

  教育部开始理性看待“山寨”幼儿园,分类治理“山寨”幼儿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迫于无奈,不得不以宽容态度救急。目前学前教育资源的增量需求是刚性的,全国至少还有40%以上适龄儿童没有入园机会。即使有机会进幼儿园,多数进的也是民办幼儿园。如果搞一刀切,凡没有取得办园许可的民办幼儿园都必须取缔,这只会加剧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

  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难的是学前教育未能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一则是幼儿园数量太少,供不应求。二则是公办幼儿园成了“挂角将军”,挑不起大梁,给民办幼儿园趁势而上留下空间。公办幼儿园太少,孩子想上好一点的公办幼儿园,家长们不得不找关系、批条子、交赞助费。沈阳最贵幼儿园学费每月4000元,青岛市北区湖光山色幼儿园月收费3000元,北京一家公立幼儿园,需交6万元赞助费才准上,还有一家幼儿园的赞助费涨到10万元。难怪民众惊呼:“辛苦奋斗20年,养儿回到解放前。”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宽容对待“山寨”幼儿园,通过对现有无证幼儿园进行清理整顿,对达到相应整改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让其与公办幼儿园平起平坐办学,在主观上虽有“救火”成分,而在客观上对“山寨”幼儿园也是一种公平,有利于条件基本成熟或有望成熟的“山寨”幼儿园的成长,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现有的幼教资源。

  “山寨”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一般没有政府投资,一切都得靠自己。与公办幼儿园相比,他们不可避免会存在不少欠缺,但是“山寨”幼儿园的这种缺陷是成长中的缺陷,并非都不可救药,经过督促整改完全能够脱胎换骨,成长为合格的民办幼儿园。

  对“山寨”幼儿园进行整改,教育部门要在人力、财力上给予大力帮扶,帮助其迎头赶上。“山寨”幼儿园一般都有成长预期,只要教育部门肯尽最大努力拯救。当然,通过整改了不等于完全达标,还需要紧紧跟踪督查,促使其不断改进提高,不断提升办园水平。能用发展的观念对待“山寨”幼儿园,就远比把其当作包袱甩要强。

  张永琪(安徽 媒体人)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幼儿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