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一份《朝阳区学生乘坐校车申请表》在部分学校的家长中开始发放,填报内容包括家庭住址、家校距离、是否愿意乘坐校车等。
去年年底,“积极发展中小学校车服务系统和鼓励单位开行班车以及规范合乘出行”,在北京市治堵综合措施的征求意见稿中被正式明确提出。在此之前,争议一直集中在是否开办校车上。开办校车的建议不断地被提起,又一次次地因诸多原因而没能做到。这张调查表,朝着开办校车的方向似乎又迈出一步。
“一到上学、放学的时候,北京的中小学门前就成了停车场,能堵出二三百米。有了校车,家长方便,生活也低碳。”一位家长说。记者以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为样本调查发现,无论校方还是家长都迫切希望校车能开通。
家长之累
“早上送孩子像场战斗”
早上6点10分,天还没亮,赵静枕边的手机开始叫早。从床上爬起后,她一头扎进了儿子的书房,将书本文具塞进书包,一个被保鲜袋包裹着的红苹果也被装了进去。“孩子每天中午都在学校吃饭,水果每天都得给他准备。”赵静的儿子是花家地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家住朝来绿色家园附近,距离学校大约8公里。
20分钟后,孩子的姥姥已在厨房忙着做早饭,“每天都是两个人给他忙活,时间还紧巴巴的。”6点45分,赵静去叫还在熟睡的孩子,连喊两遍,孩子仍旧没睁眼。赵静只好从被窝中将孩子直接抱起,孩子摇晃着脑袋直喊困。
在赵静忙碌的同时,住在康城小区的高阳也马不停蹄地做着类似的事儿,高阳的孩子是花家地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家距离学校大约5公里。7点15分,高阳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挎着饭兜快步下楼,孩子紧紧握住口风琴踉踉跄跄跟着。在小区中,高阳和一位迎面走来的家长互相点头致意,“虽然不认识,但是一看穿着校服,挎着饭兜,拿着口风琴的,肯定都是花小的。有的时候一出地库,就能看到四五辆车一起开向花小。”
匆匆吃过早饭后,赵静拉着依旧睡眼蒙眬的孩子钻进了汽车,书包、饭兜重重地落在后座上。楼上的姥姥开始打扫厨房和卧室,“我们走了之后屋里都是一片狼藉,跟战场一样,都得老太太收拾,我根本顾不上。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就像是一场战斗。”赵静叹了一口气,一脚油门,车子朝学校方向开去。
学校之困
十几人校门口维持秩序
7点30分,花家地实验小学的门前汽笛声响成一片,尾气裹挟着晨雾让人觉着呼吸困难。4名保安戴着头盔,拿着电棍和钢叉在校门前注视着来往的每一个人。“再往前点。”警察做着向前的手势,疏导着拥堵的车辆,十辆汽车横七竖八地横在两条双向车道上。“慢点跑,来得及。”学校的老师也在大声地提醒着家长和孩子,“加上警察、协警、保安、老师,维持秩序的人得有十三四个。”
出门20分钟后,赵静的车在距离校门200米左右的地方就再也不能向前。在马路中央,一辆车停在了她的前面,任凭赵静怎样摁喇叭,车都没有启动。原来车里已经没有司机,“肯定是着急送孩子,车挪不进去了,就一下停路中间了。”
赵静拉开车门,吵闹声和汽笛声混杂在一起,她拉着孩子在车流中闪转腾挪,小跑着到了学校门口,看着孩子走进校园,赵静回到了车里听起了音乐。车流依旧没有散去,赵静后面也挤满了车。
“以前一直是孩子的姥爷专职接送他的,但老人遇到堵车就着急,血压就上去了,只能我来送了。”赵静的单位在海淀区,从学校到单位要40分钟车程。
高阳的车也加入了拥堵的队伍中,她慢慢地蹭向校门前,“送孩子上学也考验技术。”高阳探头看了看前面的情况,还是决定下车走过去,“要不这100多米,车得走10多分钟。”
7点50分,校门前的车逐渐散去,赵静跟着车流慢慢地向前挪动。5分钟后,她用力地踩下油门,车子也快速消失在薄雾中。“一般送完孩子,我都得在门前等20来分钟才能开出去。”
离开学校10分钟后,高阳就到了单位,她随意地在教育论坛中逛着。“送完孩子去上班,每天都早到一个小时。”
调查结果
31%家长选择校车
当孩子将调查表递到高阳手中时,高阳毫不犹豫地在“是否愿意乘坐校车”的一栏中写上了“是”。 “校车对于我们双职工家庭来说,太重要了。”高阳花1000元雇了一名司机专职接孩子“但为了和孩子增进感情,每天早上都是由我来送,晚上由司机来接。”每次孩子到家后,高阳都会收到司机的短信,“孩子安全到家,请放心。”
“不过还是担心,生怕孩子在路上遇到点状况,只要短信晚到,我就觉着心慌。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这种雇佣没有任何协议,一旦出现问题,都得不到法律保护。”高阳在《朝阳区学生乘坐校车申请表》中除了选择了同意坐校车以外,还特意加了一句“没有校车太不方便了”,以此来强调她对校车的期待。
花家地实验小学校长张治齐介绍,1公里是这次调研的临界点,家庭住址距离学校1公里以上的学生,具备乘坐校车的条件。记者随机在花家地实验小学高中低年级中抽取4个班级作为样本,四个班级共有129名学生,其中选择校车的共有44人,比例为34%。花家地实验小学本部共有学生1194名,其中选择愿意乘坐校车的有371名,占比为31%。
4个样本班级中,二年一班有18人选择乘坐,是该校选择乘坐校车人数最多的班级。五年五班有6个人选择乘坐班车,为4个样本班中人数最少的。另外两个样本班中,四年六班有9人选择乘坐,一年六班有11人选择乘坐。
在样本班级中,有45名学生的家与学校间距离在1公里之内,距离在1公里至3公里的共有54人,距离为3公里至5公里的学生有15名,5公里以上的有15名。
具体问题
谁来出钱谁来运营
下午3点,赵静开始不停地看表,生怕错过接孩子放学的时间。时间指向3点半,赵静从座位上拿起背包悄悄地离开了公司。“没辙,太耽误工作了,但我得赶在孩子放学前到学校接他啊。”赵静无奈地说,午休后,工作两个多小时,就得去接孩子,下午能工作的时间很短。
这时,高阳也开始等待司机的平安短信。“要是有了校车,学校的老师给送上车了,家长也就踏实了。”高阳所住的小区中,曾有几位家长办了联盟轮流接送孩子,“但是大家又都经常出差,这种方式也没能长久。”
家长钟燕飞在调查表上选择了愿意乘坐,但担心校车不能到小区。“我怕小区在花小的孩子比较少,班车不经过。”
“困扰校车的一个问题就是谁买单?”一位小学校长表示,依据国外经验,中小学的班车费用都是由政府买单。而这在中国并不太现实,而且社会上的很多公司因承担的安全责任和收回的效益不成比例,也不愿涉足校车领域。
家长唐女士表示,原来自己去学校接送的方式,家长还可以自己控制时间。如果家长因为有事耽误了,孩子可以在学校等,有老师看管。如果采用校车专线的方式,一定要固定某个时间去接孩子,一部分家长可能更感不便。乘坐班车的孩子就有可能出现与家长和老师的脱节。
“肯定要进行普查、摸底,再进行地址统计,然后设计路线和具体规范。”校长张治齐认为,开通校车可以做到一举三得,“可以缓解校门前的交通压力,现在校门前就像饭店一样,接待的都是散客,如果能集中一起过来,6辆大巴车就能装下300个孩子,就能让门前的小汽车减少二三百辆。”花小校长张治齐每天早上六点半都会和民警、老师、保安一起在门前维持秩序,“开校车也方便管理。保安只要在车门前等待学生下车,再护送入校,几分钟就能有成百的孩子安全入校。最后,还能减轻家长负担。”
高阳算了一笔账,如果校车开通,就算全由家长自己负担费用,她每月至少也能省下600元,并且每天早上能多出一小时时间。“有了校车,家长们不管是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能节省,我也有时间照顾照顾家。”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