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题“入园难入园贵”:应从投入着手(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11:12   工人日报
2010年3月1日凌晨五时许,北京朝阳区嘉铭园二区外的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门前,140人在雪中排成长队,争取50个入园名额。据介绍,该幼儿园是该小区附近唯一的幼儿园。(资料照片)  2010年3月1日凌晨五时许,北京朝阳区嘉铭园二区外的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门前,140人在雪中排成长队,争取50个入园名额。据介绍,该幼儿园是该小区附近唯一的幼儿园。(资料照片)
孩子们挤在一家无证幼儿园的校车里。(资料图片)孩子们挤在一家无证幼儿园的校车里。(资料图片)

  在学前教育其他政策性措施尚处讨论之时,一个利好的消息是,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3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地方财政也将加大这方面投入——

  入园贵,入园难 三年能否破“怪圈”?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一句看似调侃的话,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目前在学前教育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

  这一现象自然引起了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极大关注。如何让大多数孩子都能入园接受学前教育,也成为他们激辩的话题。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7日列席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时表示,相信会在三年内缓解入园难的问题。

  学前教育渐成“短板”

  两会召开前,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编写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在京发布。蓝皮书称,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十分突出。其中,北京超过五成的公众认为入园难、入园贵“非常突出”,居35个城市之首。

  另据统计,2008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47.3%,2009年稍有上升,也仅为50.86%。学前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短板”。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政府投入不到位,必然会出现这个问题。

  他有一个统计数据,目前各地民办幼儿园占到60%以上,单位办幼儿园还有20%,公办幼儿园比重低,接受能力自然有限。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惠州市科协主席黄细花表示,从“入园难”和“入园贵”中,可以解读出至少两个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有学前教育相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在政府资金投入、办园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幼教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均较为缓慢和滞后。“另一方面则体现出,目前公办幼儿园的数量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和居民需要,而各级政府对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远远不够。”

  一方面是适龄儿童学前教育出现“短板”,另一方面由于学前教育没有专项教育经费投入,许多公办幼儿园生存面临危机。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教育学院副院长龚玲就对此颇为担忧:公办幼儿园大多属于差额拨款单位,政府财政只能保证70%的正常开支,其余部分靠自筹;资金的缺乏,就使得学前教育整体发展薄弱,一些师范类幼教专业毕业生一部分改行,一部分到小学教书,还有一部分自谋职业,致使大部分幼儿园师资力量匮乏,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师配备标准。

  五原因致入园“难和贵”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也不断增加,为什么会出现“入园难”和“入园贵”呢。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法学家杨海坤为此总结了五个方面的原因。

  在他看来,第一个原因在于,政府对幼儿园规划滞后、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供需矛盾紧张是导致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重要原因。

  投入不足的同时,还存在着投入不均衡的问题。杨海坤说,“入园难其实更多地体现在好的公立幼儿园少,老百姓都想读‘价格公道,质量有保证’的公办幼儿园,从而造成‘一园难求’的现象。”

  公办幼儿园不足,那么作为补充和辅助的民办园呢?“民办幼儿园尽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在对民办幼儿园管理过程中,政府的扶持和监管往往都不到位。结果就会出现,对这类民办园,或者不让父母放心,或者价格畸高。”

  而第四个原因,杨海坤表示,“入园难”和“入园贵”从深层次来看,与我国目前幼儿教育过度市场化有关。“幼儿教育过于市场化,导致幼儿教育完全成为营利产业,无法真正实现幼儿园的社会福利功能。”

  除了这些设施、安全、师资等软硬件条件外,杨海坤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其中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隐藏着公众对“起点公平”的忧虑,这也是教育恶性竞争泛滥和前移的必然结果,“‘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起跑线已从小学提前到幼儿园,甚至胎教阶段。”

  对于造成目前学前教育现状的原因,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朱永新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最近一些年来,政府的主要精力在发展义务教育,加强高中教育,对于幼儿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关注严重不够,加之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过程中,人为撤销了许多幼儿园,导致资源严重不足。”

  他也强调,应试教育的下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加剧了入园的恐慌感。

  “破题”先从投入着手

  既然入园的“难和贵”主要是由于供求关系不平衡和政府投入相对不够造成,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代表和委员们自然将“破题”的着力点首先指向了“加大投入”和“增加供给”上。

  龚玲代表因此建议,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由政府投资,新建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解决“入园难”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鲁善坤则对投入的数字做了更为细化的建议: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制度,每年从财政列支一定数量的经费,按各级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度预算的1%,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逐年增长,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除了政府加大投入外,朱永新更建议,尽早形成公办幼儿园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学前教育服务网。“幼儿园应该建立起一个以政府办园为主导的体制,让所有公民能有机会进入公办幼儿园。”

  “同时,还要鼓励各种机构来办幼儿园,包括企业、包括工业组织、慈善机构。”朱永新说,“企业办的、民办的,都应该允许,而对于目前一些条件暂不合格的民办机构,也不要忙着先关闭,在进行各种评估后再决定其去留。”

  立法不失为解决之本

  投入和多渠道办园之外,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道放在了“立法”的层面上——通过立法,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体系之中。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教授张凤宝就认为,应将“学前教育应纳入小学教育系统中”。

  在他看来,不妨先在部分幼儿园进行试点工作,在学前一年级尝试免费教育,运行机制按照小学教育系统,而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在小学直接建立学前班,纳入到小学教育系统中。

  全国人大代表、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则更直接,建议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步伐,尽快设立《学前教育法》,将学前教育列入准义务教育范畴,建立健全公办学前教育体系,利用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民办学前教育发展。

  立法尚处争论之时,而一个利好的消息是,3月8日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表示,为推动解决“入园难”问题,今年中央财政专门设立了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安排3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与此同时,地方财政也将加大这方面投入。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幼儿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