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国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家长只要稍许施加压力,孩子就能脱颖而出,所以,“虎妈”式的教育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在东方尤其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孩子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已处于高压状态,父母是否还需要向“虎妈”学习,继续给孩子加压呢?
针对当下被议论得沸沸扬扬的“虎妈”式教育,台湾教育家吴建国的观点是:教育方法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只有适合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与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吴建国祖籍苏州,1984年被任命为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校长兼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的科技顾问,负责台湾高新科技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也有颇多感触和经验。如今,他的大儿子吴承澔成为美国硅谷计算机云端技术专家,身家过亿。小儿子吴承瀚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读医学博士,专攻脑神经尖端科学研究。
吴建国说,吴承澔是一个与学校教育体系冲撞十分厉害的“叛逆生”,对自己有兴趣的知识会主动去学习,对不感兴趣的科目考零分都无所谓。
吴承澔把大量的学习时间用于研读《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籍,而数学等科目的书永远是新的,所以老师经常把吴建国夫妇叫到学校训话,要求他们采取补救措施,数学不好马上补数学,语文不好立刻补语文。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家长都会不顾孩子的兴趣与志向,顺从老师的要求,强迫孩子去学他们不感兴趣的学科。
但吴建国夫妇对老师说,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不好没有关系,我们只希望给他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只要他养成一个愿意学习求知,喜欢读书的习惯就好了。面对如此不配合的家长,老师悻悻地说:“那你孩子成绩不好,不能怪学校,只能怪你们家长。”
“老师放心,我们会自行负责的。” 吴氏夫妇坦然地回答。
吴建国说,老师看不到孩子对有兴趣的学科是那么的兴致盎然与专注,却总是看到孩子有些学科成绩差并严厉责备,于是孩子自然而然地对学校教育充满恐惧,视上学为畏途,学习没有任何快乐感与成就感。
由于父母扛起了学校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吴承澔有了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吴建国说,高中三年儿子是全校唯一一个每天仍能高高兴兴去上学,完全没有感受任何升学压力的学生。但台湾的大学不会破格录取这样一个对历史有研究兴趣但考试分数很低的学生,他只有到美国去上大学。
就读于美国福门大学政治系期间,吴承澔喜欢挑战教授们的学术观点,在论战中让真理越辩越明。大学毕业后,他原本要继续攻读法律,但此时他对高科技产生了兴趣,虽然从来没有在学校正式念过理工科,但通过自学扎实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向计算机云端技术领域挺进。
2009年5月,他与4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业成立一家基于云端运算的软件公司。2010年6月,英特尔两度增加筹码并购了该公司,35岁的吴承澔便成为英特尔旗下JOYENT公司的加拿大地区与大中华地区总经理。
比大儿子小8岁的吴承瀚,有着与兄长截然不同的成长经历。他从小就是学校教育体系内的优等生,温顺听话,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4岁那年,吴承瀚看了一套名为“怪医黑杰克”的漫画,深受影响,立志学医,做一位脑神经外科医生,20多年来不改其志。
在台湾与美国完成高中教育后,小儿子接受吴建国的建议回到大陆,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临床医学本科,后又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10年10月获得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博士的入学许可。
到达鲁汶大学不久,吴承瀚向比利时政府提出申请奖学金的研究计划。这个以开发IC芯片植入人脑,从事功能性障碍“强迫症”脑神经研究的项目,得到比利时政府的青睐,获得了40万欧元奖学金。
但吴承瀚绝对不是一个书呆子,他每年要写十几万字的小说,爱弹钢琴,同时还是网球与高尔夫球场上的高手。
尽管两个儿子性格迥异,成长路径也不相同,但他们都能“快乐地成长”,这得益于吴建国的教育观。他认为,家长应该是孩子快乐成长的捍卫者,而非加害者。父母应该发掘孩子的兴趣所在,并鼓励他们在喜欢的学科与领域发展,而非忽略他们的所长,专注他们的“短板”。
吴建国说,孩子小时候如果成绩不好,父母不必太紧张,知识的积累日后有很多补救的机会,但成长如果不快乐,却无法补救。一个人只有快乐成长,才会有好的心态和性格,日后才会收获成功。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