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公办学校感叹不公”的种种苦衷
观点
取消小升初考试的政策实施至今,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除非民办学校取消入学考试,否则“取消小升初考试”失去意义!
与省实天河附中相邻的天河区第75中学同样遇到与天秀中学相似的困境。
校长陈云贵告诉记者,本来他们对口招的是先烈东、沙河、银河等6所小学800名左右学生,但每年最后都有近200人考“名校办民校”走了,这对学校办学质量影响很大。“我们还有个劣势是办学条件不足,每年初二都要去另一个校区上课,所以能考走的都走了。”他不无激烈地说,“这十几所‘名校办民校’每年‘掐尖’把优质生源挑走,其他学校怎么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五六年来,各区普通初中的生源流失日趋严重,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严重失衡的局面日益固化。比如去年海珠区94中招10个班,只收到4个班学生;26中去年也只收到一半学生。对“名校办民校”们“坐拥”、“囊括”了大批优质生源,诸多公办学校最大的意见就是“不公平”。
一位中学校长激烈地抨击道:我们是常规招生,地段再差也要收;他们是选拔招生,优中选优,怎比?!它们既利用国有品牌,又抢好生源又赚钱,一举多得!有校长批评道:“这些名校就是‘假民校’,利用名校效应、通过广告宣传把家长择校愿望撩拨起来。事实上它的师资不算强且流动性大,靠的就是有一流的生源。”
学生的大面积流失,让部分公办初中“痛定思痛”闯出一条新路。有中学校长如此鼓励教师:“学生不愿来,我们只有背水一战———改革!”以越秀区东环中学为例,面对有一半学生流走的现实困境,积极推行小班化教学,几年下来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受到业内瞩目。海珠区实验中学(原42中)在连续多年生源严重流失后去年转为实验学校。校长裘志坚告诉记者,通过走外语特色道路招区内英语特长生,才引进一些优质生源,加上教学质量上得快,现在只流失五六十人。
社会上的一种观点是,这些“名校办民校”被认为是教育质量最好的“尖子集中营”,广州的初中教育分化已越来越明显。但对此,普通中学校长们却有不同看法。
采访中有多位中学校长特别向记者强调“加工能力”四个字,有校长直言不讳指出:“很多家长都说看中民校升学率高。民校高进自然也就高出;如果一个学校是低进高出,进步率高,那这个学校的‘加工能力’强,是好学校!”他直言不讳地说:“中考中水平性的测试内容占了85%,完全可以通过应试猛灌得高分,家长一定要注意到部分孩子高分低能、后劲不足的情况。”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王红常务副院长认为,目前教育已经异化,学校不是讲“有教无类”———无论什么生源,把学生教好,而是把生源质量作为生命线。“国有民办学校也要讲生存,讲办学效果,那它必然筛选生源。广州没有羞羞答答,而是大张旗鼓地筛选学生。”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一种声音:公办学校是公平教育,民校是优质教育,公校采取就近入学或电脑派位的方法招生,民校却可以选拔考试。
“许多联考的民校死死抓住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七条‘可以自主确定招生范围、标准与方式’,而故意忽略了前面的规定‘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这一主要规定。其实,‘规定’的这一条款是为了保障民办教育不受歧视,而不是给予民办教育以特殊权利。根据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同样也只能够选择适龄儿童免试入学的规定。”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许锡良副教授尖锐地指出,“联考说到底是为了形成利益集团联盟的需要,形成生源垄断与控制,是一种非公平竞争。”
省人大代表祁海在今年的“两会”上已提出,既然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长期存在,那不如恢复“小升初”考试,按考试分数录取。他昨天向记者感慨道:“取消小升初考试的政策实施至今,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就如皇帝的新衣,看上去虚美,但其实学生还是要考。”他表示,除非民办学校也取消入学考试,否则“取消小升初考试”并无实质意义。
剖析“国有民办学校大热”的种种怪圈
观点
国有民办学校的操作是政府在卸包袱,同时将巨额教育成本转嫁到学生头上,而政府又从中获利,可以说是“与民争利”!
广州的家长们何以对这些有名校背景的民校如此趋之若鹜?说白了,就是广州优质初中学位太少。有家长就如此说,对公办初中没有信心,如果公办办得好,谁愿意又花钱又考试?!择校现象愈演愈烈,正是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上缺少作为。
有识之士指出,广州家长仍然面临的上学难、上学贵的“难”和“贵”,绝不仅仅是因为教育穷,而是体制性、制度性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这种配置方式削弱了教育的公共产品的性质,维护着教育产业化的后果。
回溯历史,十几年前,广州启动示范性高中建设工程以满足大学扩招需要。于是从2001年起,华附、省实、执信、广雅、六中、二中等24所中学开始创建示范性高中。由于示范性高中对学校面积、生均用地等有严格的要求,不少学校开始压缩初中招生人数或停办初中,自然增加公立优质资源稀缺性。
与此同时,各种名校办民校却“风生水起”,姑且勿论公立名校办民校背后的动因,仅就这么多名校同时取消公立学区的初中部来看,首先就产生了优质义务教育学位大幅减少的效应。起初,各民校是自行招生;2005年,13所国有民办初中首次统一测试联合招生,之后逐年发展,2010年达到17所,招生情况一年比一年火爆。今年出现“裂变”:除了南国实验学校因转为公办退出联盟外,广雅实验学校、二中应元学校、六中珠江学校以及新加入的二中苏元学校组成小联盟,单独出题考试,其余的13所民校继续进行联考。
当然,这些学校的学费自然不菲,今年广雅实验学校学杂费:每学期9000元;六中珠江中学,学杂费每学期8950元。入读二沙育才的学费为2.1万元/年。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身份———“国有民办”。
翻开今年各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这类学校对自己的身份有着不同的阐释——— “广雅实验学校是广东广雅中学承办的一所公有民办学校。创办广雅实验学校旨在利用中国名校广雅中学的优势,进行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应元学校属于国有民办性质,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州市重点中学广州二中创办的全日制、非寄宿的初级中学……”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在全国各地,曾经风光无限的“国有民办”都已陆续集体退市,北京所有“国有民办”体制的学校,2009年除一所学校外全部回归公办。“该是公办就是公办,该是民办就是民办。”他认为,国有民办学校名义上是解决了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减轻了财政负担,但实际上是政府在卸包袱,同时将巨额教育成本转嫁到学生头上,而政府又从中获取了经济利益,可以说是“与民争利”。
华南师范大学袁征教授指出,公立名校办民校的主要原因就是赚钱,其他高调都是撒谎。公立民校利用公立学校声誉的资产赚钱是完全错误的。为此,他呼吁,广州公立民办学校应该恢复公立学校的身份。
何奔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