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反思北京升学制度:教育改革需要看得见的渐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0日 10:40   京华时报

  近日,北京市小升初政策正式发布,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在解读相关政策时称,今年在依法保障平等接收符合条件的非京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努力和基本政策不变。即入学基本要求不变、“两为主”的政策不变、免费政策不变。

     不能否认北京市在解决非京籍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公办学校接收比例逐年提升,截至去年底,已有超过70%的非京籍学生在公办学校就读——这样的数字会让许多非京籍学生感到欣慰,但显然,也会让接近30%的非京籍学生感到失落。所以,非京籍儿童入学政策不变,既给许多人吃下了定心丸,也让很多人对政策渐进充满期待。 

  70%这个数字不算太低,但义务教育法,要保证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与户籍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是流入地政府部门应尽的义务。也就是说,政府部门在解决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居住,而流入的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以保证更多的适龄孩子能够平等入学。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教育改革不是仅仅完善或者革新一个环节就可以纲举目张的。从小升初这个环节扩展开来看,更令人纠结的是中考、高考环节。按照现行课改政策,北京等地,初中、高中均有一套自己专用的教材和升学考试标准,令人担心之处是,在保证更多非京籍适龄孩子进入公办初中后,他们中考将去哪里? 

  即使高中阶段依然能够就读北京的学校,在异地高考尚不畅通的情况下,未来还很有可能要回到原籍参加高考。矛盾的是,高中会考成绩能不能通用?逐渐增多的各地自主命题,也会让这些返回原籍参加高考的学生,所学与所考不相匹配。在流动成为一个时代的社会主题后,这些问题让人心生块垒。 

  另一方面,随着出生率的下降,生源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资料显示,北京2009年小学新生总量是5万多人,这些人12年后全部参加国内高考,也只有5万多,与目前北京市的高招计划相比存在生源缺口。换言之,在不远的将来,矛盾将显现为两方面:一者,非京籍考生在北京高考困难;二者,北京高校在本市生源不足。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需要教育改革在整个链条上有看得见的渐进,不怕步幅小,但求有进步——善,总是以蜗牛的速度在前行,改革亦然。

  ☆燕农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小升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